限流点可控的DC-DC电路及电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6393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限流点可控的D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限流点可控的DC

DC电路及电源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直流转直流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限流点可控的DC

DC电路及电源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直流转直流电路,又称DC

DC电路,它能够将直流电转变为另一固定电压或可调电压的直流电,也可以将其称为直流

直流变换器(DC

DC变换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考虑到电路转换效率的问题,通常使用该DC

DC电路实现直流降压。
[0003]参见图1所示,目前常用的DC

DC电路主要包括电源电压输入端V
IN
(如电源电压输入端V
IN
设置为16V)、输入滤波电容C2、限流电路(包括电阻R1、R2和R3)、DC

DC主电路(包括负责控制DC转DC的芯片N1、电感L1和二极管VD1)、输出滤波电路(包括贴片电容CE1和电容C1)、电压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6、R7和R8)、频率设置电容C3和转变后电压输出端V
OUT
。其中:
[0004]输入滤波电容C2用于提供DC

DC主电路工作时所输入的瞬间大电流及旁路DCDC工作时产生的高频噪声;
[0005]限流电路用于设置DC

DC主电路的输入电流阀值以及控制电流输出能力,实现DC

DC电路的恒流输出功能;
[0006]DCr/>‑
DC主电路作为DC

DC电路的核心部分,芯片N1负责提供高频调制脉宽信号驱动电感L1。当芯片N1的内置三极管导通时,电感L1会通过该芯片N1的内置三极管连接至电源电压输入端V
IN
,电源电压输入端V
IN
给电感L1开始储能;当芯片N1的内置三极管关断时,电感L1存储的能量通过二极管VD1提供给输出回路。
[0007]输出滤波电路,用于滤除输出电压纹波,为后端提供稳定且纹波小的直流电压;
[0008]电压反馈电路负责对输出电压信号进行采样,并且将采样信号反馈至芯片N1侧,用于调节芯片N1工作状态,稳定输出设定电压,通过调整电阻比例达到输出电压可调。
[0009]频率设置电容C3通过芯片N1的内部电流源充放电控制该芯片N1内部的三极管导通截止,调节该电容C3的容值,以达到设定芯片N1处于不同工作频率。
[0010]但是,目前的DC

DC电路也存在不足:首先,目前的DC

DC电路不具备使能功能,无法实现人为干预关断或开启控制DCDC电路,无法满足DC

DC电路后端负载短时停电及复位功能。其次,当限流电路内的限流电阻R1、R2和R3的阻值均为固定参数时,目前DC

DC电路的限流点将固定不变,导致DC

DC电路无法实现多档位电流输出功能,无法满足DC

DC电路后端多种变化负载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限流点可控的DC

DC电路。
[0012]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限流点可控的DC

DC电路的电源电路。
[0013]本专利技术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限流点可控的DC

DC电路,包括:
[0014]电源电压输入端V
IN

[0015]输入滤波电容C2,其第一端连接电源电压输入端V
IN
,其第二端连接接地端F_GND;
[0016]限流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在一起的限流电阻,限流电路的第一并联端连接电源电压输入端V
IN

[0017]DC

DC主电路,包括控制DC转DC的芯片N1、电感L1和二极管VD1,芯片N1分别连接限流电路中的第一并联端、第二并联端以及电感L1的第一端,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VD1的负极,二极管VD1的负极连接接地端F_GND;
[0018]频率设置电容C3,其一端连接芯片N1,该频率设置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F_GND;
[0019]电压反馈电路,包括反馈电阻R7和反馈电阻R8,反馈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接地端F_GND,反馈电阻R8的第二端通过直接方式或者间接方式连接反馈电阻R7的第一端,反馈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
[0020]输出滤波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贴片电容CE1和电容C1,贴片电容CE1和电容C1的第一并联端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贴片电容CE1和电容C1的第二并联端连接接地端F_GND;
[0021]转变后电压输出端,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
[0022]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电路还包括控制产生偏置电压的限流使能控制回路,该限流使能控制回路的一端连接限流电路中的第二并联端。
[0023]改进地,在所述限流点可控的DC

DC电路中,所述限流使能控制回路包括:
[0024]MCU芯片,具有使能引脚EN;
[0025]分压器件R4,其第一端连接限流电路中的第二并联端,其第二端连接芯片N1;
[0026]分压器件R5,其第一端连接使能引脚EN,其第二端连接分压器件R4的第二端。
[0027]进一步地,在所述限流点可控的DC

DC电路中,所述限流使能控制回路的分压器件R4和分压器件R5中的任一个分压器件为阻性器件。
[0028]可选择地,在所述限流点可控的DC

DC电路中,所述阻性器件为贴片电阻或绕线电阻或金属膜电阻。
[0029]再改进地,在所述限流点可控的DC

DC电路中,所述限流使能控制回路的分压器件R4和分压器件R5中的任一个分压器件为感性器件。
[0030]再改进,在所述限流点可控的DC

DC电路中,所述限流使能控制回路的分压器件R4和分压器件R5中的任一个分压器件为容性器件。
[0031]可选择地,在所述限流点可控的DC

DC电路中,所述MCU芯片的使能引脚EN为本地非隔离控制引脚或者本地非隔离光耦控制引脚。
[0032]本专利技术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有所述的限流点可控的DC

DC电路。
[0033]改进地,在该专利技术中,所述电源电路为直流电源电路。或者,在该专利技术中,所述电源电路为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或正激式开关电源电路。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专利技术中的DC

DC电路在现有常规DC

DC电路基础上,在其限流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限流点可控的DC

DC电路,包括:电源电压输入端V
IN
;输入滤波电容C2,其第一端连接电源电压输入端V
IN
,其第二端连接接地端F_GND;限流电路,包括至少两个相互并联在一起的限流电阻,限流电路的第一并联端连接电源电压输入端V
IN
;DC

DC主电路,包括控制DC转DC的芯片N1、电感L1和二极管VD1,芯片N1分别连接限流电路中的第一并联端、第二并联端以及电感L1的第一端,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VD1的负极,二极管VD1的负极连接接地端F_GND;频率设置电容C3,其一端连接芯片N1,该频率设置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接地端F_GND;电压反馈电路,包括反馈电阻R7和反馈电阻R8,反馈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接地端F_GND,反馈电阻R8的第二端通过直接方式或者间接方式连接反馈电阻R7的第一端,反馈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输出滤波电路,包括相互并联的贴片电容CE1和电容C1,贴片电容CE1和电容C1的第一并联端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贴片电容CE1和电容C1的第二并联端连接接地端F_GND;转变后电压输出端V
OUT
,连接电感L1的第二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电路还包括控制产生偏置电压的限流使能控制回路,该限流使能控制回路的一端连接限流电路中的第二并联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流点可控的DC

DC电路,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志根江仪慧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星医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