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质边坡生态护坡结构及构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质边坡生态护坡结构及构建方法,属于边坡生态修复研究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公路、铁路、水利、采矿等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常伴随着大量的开挖,从而破坏了原有的植被覆盖层,导致大量土地裸露,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局部小气候恶化、光声污染及生物链丧失等,生态护坡技术在这些裸露边坡的防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因此,针对因工程建设而造成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现实,岩土体开挖产生的裸露边坡进行人工绿化与生态修复十分必要,因此亟需专利技术一种对适用于土质边坡的生态护坡结构及构建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质边坡生态护坡结构及构建方法,此护坡结构采取在土质边坡上开挖挖槽、埋入导水管网、铺设铁丝网、架设导水支管的方式,使导水管网、铁丝网和导水支管三者联合起到加筋固土的作用,对边坡土壤起到一定的固持作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土质边坡生态护坡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质边坡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由横向导水管(3)和纵向导水管(4)所构成的导水管网(5),导水管网(5)铺设在边坡(1)上的横向挖槽(18)和纵向挖槽(19)内部;横向导水管(3)和纵向导水管(4)之间通过第一管接头(10)垂直交叉相连;第一管接头(10)通过锚钉(6)固定在边坡(1)上;导水管网(5)的上部铺设有铁丝网(7),铁丝网(7)上部架设有导水支管(21);边坡(1)的顶部设置有坡顶蓄水池(9),坡顶蓄水池(9)通过泵水装置(8)与导水管网(5)和导水支管(21)相连通;导水管网(5)和导水支管(21)上都设置有用于灌溉的渗水孔(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质边坡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水装置(8)的进水端连接有进水管(2),进水管(2)伸入到坡顶蓄水池(9)的内部,泵水装置(8)的出水端连接导水管网(5);进水管(2)靠近坡顶蓄水池(9)的一端设置有过滤装置(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质边坡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支管(21)通过连接管(20)铺设于导水管网(5)上;位于导水支管(21)上渗水孔(13)的数量要多于导水管网(5)上渗水孔(13)的数量,并且导水管网(5)和导水支管(21)外部均包裹有无纺布,横向导水管(3)和纵向导水管(4)间网格的边长根据锚钉(6)的位置而确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土质边坡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横向导水管(3)、纵向导水管(4)的管材均为PVC软管或UPVC软管,横向导水管(3)的管径为8~10mm,进水管(2)和纵向导水管(4)的管径为4~6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质边坡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接头(10)底部设置有与承载台(14)相连的连接件(12),第一管接头(10)顶部与连接管(20)相连,连接管(2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管接头(22),连接管(20)的侧壁上安装有多个铁丝网锚固件(1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土质边坡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0)和导水支管(21)的管材均为PVC硬管,管径均为4~6mm,导水支管(21)连接在第二管接头(22)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质边坡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11)直径为15~20mm,过滤装置(11)包含两层结构,分别是过滤小颗粒泥沙杂质的小孔径滤网(16)和过微小滤胶体杂质、铁锈杂质的PP棉滤芯(17)。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土质边坡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铁丝网(7)采用机编活络铁丝挂网,铁丝网(7)外层进行镀锌防腐处理,直径为2~4mm,网孔边长为60~90mm;所述锚钉(6)选择热轧带肋钢筋,直径不小于18mm,表面进行防腐处理,锚钉(6)顶端在土壤内部并且与土壤表面的距离为25~30mm,与垂直于坡面方向夹角为8~15
°
,锚钉(6)出露坡面一端设置有倒锥形的承载台(14),承载台(14)上焊接有与第一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悦舒,司晓鹏,刘大翔,肖海,许阳,许文年,夏振尧,刘德玉,郭超祺,张修政,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