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山茶油的压榨后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586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山茶油过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山茶油的压榨后过滤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罐体的上端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插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上端连接有电机,所述搅拌轴的左右两端通过铰接块铰接有限位套,且限位套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限位套内插设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远离限位套的一端通过铰接块铰接有搅拌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组滤网,在使用本装置时,压榨后的颗粒和油脂会经过滤网的过滤进行筛分,当筛分后的油脂向下落时第二组滤网可对油脂中的细微颗粒进行更好的筛分,通过设置以上结构,提升了本装置筛分时的效果,通过两组滤网对油脂进行多重筛分后,使得油脂更纯净。使得油脂更纯净。使得油脂更纯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茶油的压榨后过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山茶油过滤
,具体为一种山茶油的压榨后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山茶属山茶科油茶树的种子,山茶油的制作过程可分为去壳、晒干、粉碎、蒸、榨油、过滤,茶油中不含芥酸和胆固醇,尤其是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
[0003]目前的山茶油过滤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对压榨后的油脂和茶籽颗粒进行筛分过滤,从而将压榨后的油脂进行统一收集,但是目前的筛分装置不制备多重筛分的效果,无法保障油脂内的细微颗粒被完全脱离,且目前的装置在需要将过滤后的油脂向外传输,过滤装置内并不具备清洁结构,从而使得装置仍过滤后仍需要等内部的油脂完全排出后才可进行对其停用,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并且目前的装置在使用时无法对过滤装置的下料口控制流量大小,从而使得在进行传输时可能会因流量过大或过小导致影响工作效率和造成浪费的现场发生,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山茶油的压榨后过滤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山茶油的压榨后过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的装置过滤效果不佳,目前的装置不具备清洁结构和目前的装置无法调整流量大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山茶油的压榨后过滤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罐体的上端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插设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上端连接有电机,所述搅拌轴的左右两端通过铰接块铰接有限位套,且限位套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限位套内插设有支撑杆,且支撑杆的远离限位套的一端通过铰接块铰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相对的一端与活动块相铰接,且活动块设置在活动槽内,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第二弹簧,且第二弹簧的两端与活动块和活动槽相抵,所述搅拌轴上套接有搅拌杆,且搅拌杆设置在罐体内,所述罐体内设置有滤网,所述罐体的右端开设有颗粒物出料口,且颗粒物出料口设置为倾斜状,所述罐体的下端设置有下料口。
[0006]优选的,所述罐体的下端设置为弧形状,所述下料口竖向设置在罐体的下端中心位置。
[0007]优选的,所述滤网和颗粒物出料口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滤网设置为倾斜状,且滤网的右端高于颗粒物出料口的最高处。
[0008]优选的,所述罐体内环绕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设置为倾斜状,所述固定块的上端与滤网的下端相贴合。
[0009]优选的,所述搅拌轴的下侧焊接有刮杆,且刮杆的下端设置为弧形状,所述刮杆与罐体的下端形状相适配。
[0010]优选的,所述下料口的右侧设置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右侧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
槽的通孔内插设有螺纹杆,且螺纹杆的左端套接有挡块。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两组滤网,在使用本装置时,压榨后的颗粒和油脂会经过滤网的过滤进行筛分,当筛分后的油脂向下落时第二组滤网可对油脂中的细微颗粒进行更好的筛分,通过设置以上结构,提升了本装置筛分时的效果,通过两组滤网对油脂进行多重筛分后,使得油脂更纯净;
[0012]通过设置刮杆,在使用本装置时,当油脂向外传输时,搅拌轴在罐体内转动的同时带动下侧的刮杆转动,因刮杆的下端与罐体的下端同设置为弧形,刮杆转动时可对罐体的底部进行刮刷,从而使得罐体内的油脂快速向外传输,通过设置以上结构,提升了油脂向外传输时的效率,同时使得罐体的底部易堆积部分得到一定的清洁;
[0013]通过设置螺纹杆和挡块,在使用本装置时,过滤后的油脂需要从罐体内传输至油脂的存储装置内,传输时可通过调节螺纹杆外端的转动柄使螺纹杆带动挡块在下料口和限位槽内移动,从而可控制下料口传输时的速度,通过设置以上结构,提升了本装置在油脂传输时的速度可根据工作需要进行调整,从而使得工作更协调,从而避免流量过大油脂向外迸溅的浪费现象。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图1中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图1中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罐体;2、进料口;3、搅拌轴;4、限位套;5、第一弹簧;6、支撑杆;7、搅拌杆;8、活动块;9、活动槽;10、第二弹簧;11、滤网;12、颗粒物出料口;13、固定块;14、刮杆;15、下料口;16、限位槽;17、螺纹杆;18、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山茶油的压榨后过滤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2,罐体1的上端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插设有搅拌轴3,搅拌轴3的上端连接有电机,搅拌轴3的左右两端通过铰接块铰接有限位套4,且限位套4内设置有第一弹簧5,限位套4内插设有支撑杆6,且支撑杆6的远离限位套4的一端通过铰接块铰接有搅拌杆7,搅拌杆7相对的一端与活动块8相铰接,且活动块8设置在活动槽9内,活动
槽9内设置有第二弹簧10,且第二弹簧10的两端与活动块8和活动槽9相抵,搅拌轴3上套接有搅拌杆7,且搅拌杆7设置在罐体1内,罐体1内设置有滤网11,罐体1的右端开设有颗粒物出料口12,且颗粒物出料口12设置为倾斜状,罐体1的下端设置有下料口15,通过设置以上结构,搅拌轴3在转动时带动搅拌杆7对滤网11的上表面进行刮刷,从而可将滤网11上表面的颗粒物快速向颗粒物出料口12外传输,避免颗粒物在滤网11上堆积造成的油脂过滤慢的问题;
[0023]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罐体1的下端设置为弧形状,下料口15竖向设置在罐体1的下端中心位置,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因罐体1的下端设置为弧形,使得油脂可更好的在罐体1内向外传输,避免油脂在罐体1内造成残留。
[0024]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滤网11和颗粒物出料口12共设置有两组,两组滤网11设置为倾斜状,且滤网11的右端高于颗粒物出料口12的最高处,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因滤网11和颗粒物出料口12均设置有两组,当上侧一组滤网11和颗粒物出料口12对油脂中的颗粒物进行筛分传输后,下侧一组滤网11和颗粒物出料口12可对筛分过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茶油的压榨后过滤装置,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2),所述罐体(1)的上端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插设有搅拌轴(3),所述搅拌轴(3)的上端连接有电机,所述搅拌轴(3)的左右两端通过铰接块铰接有限位套(4),且限位套(4)内设置有第一弹簧(5),所述限位套(4)内插设有支撑杆(6),且支撑杆(6)的远离限位套(4)的一端通过铰接块铰接有搅拌杆(7),所述搅拌杆(7)相对的一端与活动块(8)相铰接,且活动块(8)设置在活动槽(9)内,所述活动槽(9)内设置有第二弹簧(10),且第二弹簧(10)的两端与活动块(8)和活动槽(9)相抵,所述搅拌轴(3)上套接有搅拌杆(7),且搅拌杆(7)设置在罐体(1)内,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滤网(11),所述罐体(1)的右端开设有颗粒物出料口(12),且颗粒物出料口(12)设置为倾斜状,所述罐体(1)的下端设置有下料口(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茶油的压榨后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若明周中青张德顺谭旭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神农茶油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