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冠簧之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554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冠簧之电源连接器,包括本体及冠簧。本体包括套筒、套筒侧端之开口及套筒内部之腔室。冠簧穿设于套筒内部,冠簧包括环圈及自环圈侧端朝外延伸并环状排列之复数弹片,环圈设置于腔室内侧,各弹片一端包括形成于环圈上之固定端,各弹片另一端朝外延伸有自由端,各自由端相邻于开口处固定。反向组装方式将冠簧之环圈插入套筒内,藉由冠簧之弹片本身外放的形状来达到固定套筒内定位支撑之效果,仅使用电源PIN本体和冠簧,节省零件成本和组装工时。本和组装工时。本和组装工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冠簧之电源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源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冠簧之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电动车之电池藉由电连接器插接而充电,电连接器具有一标准化形状及五个本体,以使得电动车上的插座电连接器及充电站之充电枪上的插头电连接器匹配连接。其中,五个接针系两个AC电力接针、一接地接针、一接近侦测接针及一控制先导接针。
[0003]插座电连接器具有本体、冠簧端子(Crown Pin)及外盖。冠簧端子(Crown Pin)穿设于本体一端套筒内部之腔室后,会使用外盖来固定冠簧端子,避免冠簧端子脱离腔室。总计使用本体、冠簧端子(Crown Pin)及外盖三种零件完成一个组合件。
[0004]外盖需要另外加工制造生产和组装,增加制造和组装工时成本。外盖不易加工,产生较高的不良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冠簧之电源连接器,包括本体及冠簧。本体包括套筒、套筒侧端之开口及套筒内部之腔室。冠簧穿设于套筒内部,冠簧包括环圈及自环圈侧端朝外延伸并环状排列之复数弹片,环圈设置于腔室内侧,各弹片一端包括形成于环圈上之固定端,各弹片另一端朝外延伸有自由端,各自由端相邻于开口处固定。
[0006]优选地,各自由端系斜向延伸成锥状结构,各自由端自各弹片中段倾斜朝外延伸。
[0007]优选地,本体包括锥状凹槽,锥状凹槽形成于腔室内侧并相邻于开口处,各自由端限位于锥状凹槽。
[0008]优选地,本体包括形成于腔室两端之内挡墙及外挡墙,固定端侧端抵持于内挡墙,自由端侧端抵持于外挡墙。
[0009]优选地,环圈的外径等于或小于开口的内径,各弹片之各自由端的外径大于开口的内径。
[0010]优选地,复数弹片包括有朝套筒内部形成之复数接触段,复数接触段分别于相邻该固定端之第一位置上设置、以及位于复数弹片中央之第二位置设置。
[0011]优选地,各弹片包括有复数长型悬臂及复数短型悬臂,各长型悬臂与各短型悬臂依序为一长一短长度的交换排列并相互间隔设置。
[0012]优选地,各接触段包括复数第一接点及复数第二接点,复数第一接点于复数短型悬臂的第一位置上设置,复数第二接点于复数长型悬臂的第二位置上设置。
[0013]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反向组装方式将冠簧之环圈插入套筒内,藉由冠簧之弹片本身外放的形状来达到固定套筒内定位支撑之效果,仅使用电源PIN本体和冠簧,可节省零件成本和组装工时,两件式结构而节省传统须设置额外的第三件外盖结构的成本和组装工时。
附图说明
[0014]图1 是本专利技术之外观示意图。
[0015]图2 是本专利技术之分解示意图。
[0016]图3 是本专利技术之冠簧之外观示意图。
[0017]图4 是本专利技术之冠簧之立体剖面示意图。
[0018]图5 是本专利技术之冠簧之侧视剖面示意图。
[0019]图6 是本专利技术之前视示意图。
[0020]图7 是图6之A

A引线之侧视剖面示意图。
[0021]图8 是本专利技术之立体剖面示意图。
[0022]图9 是图6之局部放大之分解示意图。
[0023]图10 是图6之局部放大之组装示意图。
[0024]图11 是本专利技术之插头与插座之组装时之侧视示意图。
[0025]符号说明100: 插座101: 插头1:本体11:套筒12:腔室121:内挡墙122:外挡墙125:锥状凹槽13:开口13d:内径2:冠簧21:环圈21D:外径22:弹片221:固定端222:自由端222D:外径223:中段225:锥状结构24:接触段241:第一接点242:第二接点245:突起部25:短型悬臂26:长型悬臂P1:第一位置
P2:第二位置Q: 中心点L:整体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参照图1至图8,为电源连接器的实施例,图1为外观示意图,图2为分解示意图,图3为冠簧之外观示意图,图4为冠簧之立体剖面示意图,图5为冠簧之侧视剖面示意图,图6为前视示意图,图7为图6之A

A引线之侧视剖面示意图,图8为立体剖面示意图。在此,电源连接器为使用于插座100的型式,提供插头101插入接触(如图11所示),电源连接器包括本体1及冠簧2。电源连接器为车用电连接器(如:电动车、油电混合车或电动汽车等)的充电座中使用,但非以此为限,亦可使用于其他传输电源的电连接器领域。
[0027]本实施例中,本体1一端包括套筒11、套筒11侧端之开口13及套筒11内部之腔室12。
[0028]本实施例中,冠簧2穿设于套筒11内部,冠簧2包括环圈21及复数弹片22。
[0029]本实施例中,环圈21设置于腔室12内侧。复数弹片22自环圈21侧端朝外延伸并环状排列,各弹片22一端包括形成于环圈21(料带)上之固定端221,各弹片22另一端朝外延伸有自由端222,各自由端222相邻于开口13处固定。
[0030]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各弹片22卷曲呈筒状,各弹片22单边连接料带,另一边呈现放射线开放形状。各自由端222系斜向延伸成一锥状结构225,各自由端222自各弹片22之中段223倾斜朝外延伸。并且,本体1包括一锥状凹槽125,锥状凹槽125形成于腔室12内侧并相邻于开口13处,各自由端222限位于锥状凹槽125。
[0031]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本体1包括形成于腔室12两端之内挡墙121及外挡墙122,固定端221侧端抵持于内挡墙121,自由端222侧端抵持于外挡墙122。内挡墙121及外挡墙122限位冠簧2,避免冠簧2脱落出腔室12。
[0032]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环圈21的外径21D等于或小于开口13的内径13d,各弹片22之各自由端222的外径222D大于开口13的内径13d。便于供环圈21端部对准套筒11之开口13插入于腔室12,各自由端222弹开抵靠于开口13内部。
[0033]请参阅图6、图9及图10,图9为图6之局部放大之分解示意图,图10为图6之局部放大之组装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冠簧2使用环圈21插入套筒11的组装方式,为反向组装方式,组装后可在整体冠簧2的结构上达到降低零件成本和减少组装工时的效果,藉由冠簧2之弹片22本身外放的形状来达到固定套筒11内的效果。一般正向组装方式为复数弹片22端先对准插入套筒11的组装方式。
[0034]本实施例中不需使用传统的冠簧外盖结构,本实施例直接将冠簧2插入电源PIN本体1,藉由冠簧2外开之弹片22抵住本体1,达到定位固定支撑之效果,节省一个外盖的成本。仅使用电源PIN本体1和冠簧2,可节省零件成本和组装工时。
[0035]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复数弹片22包括有朝套筒11内部(例如中心点Q)方向形成之复数接触段24。复数接触段24分别于相邻于固定端221之第一位置P1上设置、以及位于复数弹片22中央之第二位置P2设置。
[0036]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冠簧之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本体,包括一套筒、所述套筒侧端之一开口及所述套筒内部之一腔室;及一冠簧,穿设于所述套筒内部,所述冠簧包括一环圈及自所述环圈侧端朝外延伸并环状排列之复数弹片,所述环圈设置于所述腔室内侧,各所述弹片一端包括形成于所述环圈上之一固定端,各所述弹片另一端朝外延伸有一自由端,各所述自由端相邻于所述开口处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冠簧之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自由端系斜向延伸成一锥状结构,各所述自由端自各所述弹片中段倾斜朝外延伸。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冠簧之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一锥状凹槽,所述锥状凹槽形成于所述腔室内侧并相邻于所述开口处,各所述自由端限位于所述锥状凹槽。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冠簧之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形成于所述腔室两端之一内挡墙及一外挡墙,所述固定端侧端抵持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圣翔柯宇丰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