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件及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5394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触件及连接器,包括本体,本体外壁间隔设置有两圈撑刺,撑刺绕本体外壁一周为完整连续的整体,接触件装入连接器的基座时,撑刺与基座弹性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接触件及连接器,具有一定的防止接触件径向转动的效果,并且具有阻断有机溶剂流动的功能,保护对接端不受污染,保证电连接的可靠性。连接的可靠性。连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触件及连接器


[0001]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接触件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电连接器作为型号设备之间和内部互联的必要元器件,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且随着空间型号应用可靠性不断提升,对连接器的设计低成本、使用过程中耐有机溶剂污染、抗振动冲击等性能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连接器弹性接触件实现结构简化、具有轻插拔力和易可靠装联使用。现有技术中,弹性插孔型接触件常常采用护管、引脚、接触圈的结构,如公开号为CN109149206A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小型化冠簧式插孔合件,包括护管、引脚和冠簧式接触圈,护管内装有接触圈,引脚套装在护管和接触圈的后端,护管和引脚采用过盈配合段结构组装而成,插孔合件与连接器基座通过冲压过程的过渡台阶结构进行固定,并采用单撑刺的结构实现对插孔合件在基座中的径向防转功能,该技术中护管与引脚两个零件通过机械过盈配合固定在一起,零件结构数量多、结构及其装配工艺相对复杂,且由于插孔接触件高度尺寸限制,护管与引脚配合面高度一般不超过1mm,从而使得其配合面处存在物理缝隙的风险,在焊装和使用过程中或助焊剂等有机溶剂用量较多或过程防护不当存在多余物污染风险,导致接触不良。而护管与引脚配合面的径向结构强度也受护管壁厚和材料的影响,装联或使用过程中若受到径向机械应力可能造成配合结构松动,此处信号传输通道的接触点减少,增加了多余物污染和信号传输不良的风险。
[0003]而公开号为CN210006971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一体式冠簧插孔合件,包括插孔和冠簧接触圈,该结构在插孔内壁口部设计有一圈限位弧形凸起进行接触圈的固定,插孔合件通过冲压过程的过渡台阶结构进行固定,并通过在插孔尾端斜面上加工切扁面的结构实现对插孔合件在基座中的径向防转功能,该结构无法避免插孔接触件与连接器绝缘体径向配合周圈的配合间隙,有机溶剂等液体也容易由此通道从连接器尾端流至对接端造成污染,且对于插孔合件朝向有更高要求的端接形式产品(如弯插印制板式),切扁定位有效性不足。
[0004]同时,插孔接触件作为连接器的重要件,其结构和性能可靠性是决定连接器基本功能的关键,现有技术中存在尾端焊接处与对接端之间的流道,焊接过程控制难度大,若要实现自动化焊接,更是难上加难,极大程度地制约着大芯数连接器的加工和质量成本、生产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接触件及连接器,具有一定的防止接触件径向转动的效果,并且具有焊接时阻断有机溶剂流动的功能,保护对接端不受污染,保证电连接的可靠性。
[0006]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7]一种接触件,包括本体,本体外壁间隔设置有两圈撑刺,撑刺绕本体外壁一周为完
整连续的整体,接触件装入连接器的基座时,撑刺与基座弹性过盈配合,使得两圈撑刺与本体外壁、基座之间围成相对密闭的空间,由于排气不畅,在外部流体需进入密闭的空间时,在内外两侧将形成压差,在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阻焊剂等有机溶剂在自重下从压强较低区域流经压强较高的密闭空间则变得十分困难,从而将有机溶剂阻断在两圈撑刺结构外,保护对接端不受污染,保证电连接的可靠性。同时,由于本体结构单一,装配工序少,配合基准少,降低自动化定位的难度,提高连接器自动化装配的效率与质量,并且所具备的阻断有机溶剂的功能,能在后续的装配中实现自动化焊接,避免了污染的风险,降低控制难度,符合工业4.0的发展需求。
[0008]优选地,所述的本体外壁与基座内孔配合为间隙配合间隙不大于0.10mm,撑刺与基座内孔的最小过盈配合量为0.01mm。
[0009]所述撑刺包括引导锥面和止动面,便于接触件压配装入基座以及将接触件固定在基座中。
[0010]优选地,所述锥面顶角不大于90
°
,且两圈撑刺的间距(不含撑刺)尺寸不小于1mm。
[0011]所述锥面朝向接触件的对接端,或者所述锥面朝向接触件的尾端,接触件的尾端设置有与基座配合的定位台阶。
[0012]优选地,所述定位台阶与基座内孔相配合的限位凸环在径向上过盈配合尺寸不小于0,当该配合尺寸较小时需要将外部插孔外壁撑刺与基座内孔周圈最小过盈量增加为0.02mm。
[0013]所述本体的尾端为焊杯或引线脚。
[0014]所述本体的对接端为插针,或者所述本体的对接端为插孔,插孔的对接端设置有盲孔,盲孔中固定有用于与插针插合的弹性机构。
[0015]当本体的对接端为插孔时,优选地,所述盲孔孔口设置有翻铆结构,防止弹性机构脱出。
[0016]优选地,弹性机构在盲孔内部不能轴向活动,当存在轴向活动时,其活动量应能保证弹性机构与其对应的刚性插针最小有效接触长度不小于0.5mm。
[0017]优选地,所述盲孔口部内壁设计有径向周边不小于0.1mm的倒角,且该倒角不占用弹性机构与盲孔内壁的配合面。
[0018]所述弹性机构为簧爪或接触圈。
[0019]与上述方案不同,所述盲孔靠近孔底位置设置有工艺孔,两圈撑刺位于工艺孔与插孔尾端之间,弹性机构为簧爪或接触圈。
[0020]与上述方案不同,又一方案中所述盲孔靠近孔底位置设置有工艺孔,工艺孔位于两圈撑刺之间,所述弹性机构为接触圈,接触圈包括中部的冲凸和两端的支撑部,其中一端支撑部在自身弹性下与工艺孔紧贴。
[0021]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基座和安装在基座中的接触件,接触件为任一上述的接触件。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一体式的接触件结构设计(对于插孔而言,省去了护管零件),接触件通过一次机加成型,降低了零件加工难度,无需护管铆接和点焊及其特殊工序检验,极大地提高了装配效率。接触件装入基座时通过外壁两圈撑刺实现与基座的紧密
配合,利用其摩擦力具有一定的防止接触件径向转动的效果,并且具有阻断有机溶剂流动的功能,保护对接端不受污染,保证电连接的可靠性。同时,由于本体结构单一,装配工序少,配合基准少,降低自动化定位的难度,提高连接器自动化装配的效率与质量,并且所具备的阻断有机溶剂的功能,能在后续的装配中实现自动化焊接,避免了污染的风险,降低控制难度,符合工业4.0的发展需求。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装入连接器基座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装入连接器基座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图5中Ⅰ处翻铆结构的放大图;
[0030]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中:1

本体,2

簧爪,3

基座,4

接触圈
[003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本体(1)的外壁(15)间隔设置有两圈撑刺(12),撑刺(12)绕本体(1)外壁一周为完整连续的整体,接触件装入连接器的基座时,撑刺(12)与基座弹性过盈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刺(12)包括引导锥面(121)和止动面(12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面(121)朝向接触件的对接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面(121)朝向接触件的尾端,接触件的尾端设置有与基座配合的定位台阶(1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尾端为焊杯或引线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对接端为插针。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对接端为插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永涛范壮壮刘林鑫薛凤麟张红旗孙明张延伟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