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切换的USB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525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切换的USB连接装置,包括外壳、内壳、第一滑槽、第一滑孔、第二滑孔、第三滑孔、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第三容置腔、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一USB、第二USB、第三USB、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所述外壳前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一端,所述外壳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外壳内固定连接有内壳,所述内壳的前侧面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滑孔,所述内壳内部开设有三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分为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壳盖,通过利用壳盖上端的吸磁铁,使壳盖与外壳相连接,可以防止USB插口内进入灰尘。内进入灰尘。内进入灰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切换的USB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通信
,具体为一种可切换的USB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USB接口已经成为普及的标准接口,尤其是方便于移动硬盘或U盘的使用,而随着智能手机的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扩展手机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容量则成为使用者的强烈需求。目前市场上的U盘基本上都是设置一个标准USB接口或一个Micro

USB接口的;而随着近年来平板电脑和只能通讯设备等移动设备的兴起,很多移动设备(例如平板电脑)都可以作为电脑主机,与U盘直接连接后,互相传递资料。而这种使用U盘与平板电脑直接连接的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平板电脑为了追求外观造型的纤薄,基本上都是采用了Micro

USB接口的插座,因此很多普通U盘不便于直接与平板电脑连接,厂家往往采取随机赠送USB转接线的方式弥补这一不足,但是USB转接线又会增加随身携带的物品,也存在不便之处,因此提出一种可切换的USB连接装置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切换的USB连接装置,通过设置USB装置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切换的USB连接装置,包括外壳、内壳、第一滑槽、第一滑孔、第二滑孔、第三滑孔、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第三容置腔、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一USB、第二USB、第三USB、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三滑块,所述外壳前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一端,所述外壳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外壳内固定连接有内壳,所述内壳的前侧面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滑孔,所述内壳内部开设有三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分为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各放置第一USB,所述第一USB前面上端固定连接有穿过滑孔的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杆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内壳内部前面底端上一侧,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放置有第二USB,所述第二USB的一侧面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内壳内部的一侧面底端上,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穿过内壳一侧面上的第二滑孔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块一端,所述第三容置腔内放置有第三USB,所述第三USB的一侧面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的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内壳内部的一侧面底端上,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穿过内壳一侧面上的第三滑孔固定连接在第三滑块一端。
[0005]优选的,所述外壳下端设置有壳盖。
[0006]优选的,所述壳盖上设置有吸磁铁,外壳下端相吸附。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孔、第二滑孔与第三滑孔下端一侧均设置有凹槽。
[0008]优选的,所述外壳与内壳均为塑料材质。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0]一、本技术通过设置内壳,在内壳的内部设置有三个容置腔,可以放置三个不同型号的USB,能够解决随身携带不同USB的麻烦,通过设置的内壳,携带一个就可以解决所需要的USB。
[0011]二、本技术通过设置滑块,可以更加方便的使用USB,方便使用者随时对USB进行切换使用。
[0012]三、本技术通过设置壳盖,通过利用壳盖上端的吸磁铁,使壳盖与外壳相连接,可以防止USB插口内进入灰尘,导致USB失灵。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底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正面剖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内壳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外壳;2、内壳;3、第一滑槽;4、第一滑块;5、第二滑槽;6、第三滑槽;7、第二滑块;8、第三滑块;9、第一USB;10、壳盖;11、第二USB;12、第三USB;13、第二连杆;14、第二弹簧;15、第一滑孔;16、第二滑孔;17、第三滑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切换的USB连接装置,其包括:外壳1和内壳2,该装置通过设置内壳2,在内壳2的内部设置有三个容置腔,可以放置三个不同型号的USB,能够解决随身携带不同USB的麻烦,通过设置的内壳2,携带一个就可以解决所需要的USB,在通过通过设置壳盖10,通过利用壳盖10上端的吸磁铁,使壳盖10与外壳1相连接,可以防止USB插口内进入灰尘,导致USB失灵。
[0020]一种可切换的USB连接装置,包括外壳1、内壳2、第一滑槽3、第一滑孔15、第二滑孔16、第三滑孔17、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第三容置腔、第一连杆、第二连杆13、第三连杆、第一USB9、第二USB11、第三USB12、第一滑块4、第二滑块7、第三滑块8,所述外壳1前面开设有第一滑槽3,所述第一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4,所述第一滑块4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一端,所述外壳1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滑槽5和第三滑槽6,所述外壳1内固定连接有内壳2,所述内壳2的前侧面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滑孔15,所述内壳2内部开设有三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分为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各放置第一USB9,所述第一USB9前面上端固定连接有穿过滑孔的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杆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内壳2内部前面底端上一侧,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放置有第二USB11,所述第二USB11的一侧面上端固定连接有
第二连杆13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13的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4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内壳2内部的一侧面底端上,所述第二连杆13的另一端穿过内壳2一侧面上的第二滑孔16固定连接在第二滑块7一端,所述第三容置腔内放置有第三USB12,所述第三USB12的一侧面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三连杆的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内壳2内部的一侧面底端上,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穿过内壳2一侧面上的第三滑孔17固定连接在第三滑块8一端。
[0021]为了更好的切换USB,所述外壳1下端设置有壳盖10,防止USB内进入灰尘。
[0022]为了更好的切换USB,所述壳盖10上设置有吸磁铁,外壳1下端相吸附,防止壳盖10掉落。
[0023]为了更好的切换USB,所述第一滑孔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切换的USB连接装置,包括外壳(1)、内壳(2)、第一滑槽(3)、第一滑孔(15)、第二滑孔(16)、第三滑孔(17)、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第三容置腔、第一连杆、第二连杆(13)、第三连杆、第一USB(9)、第二USB(11)、第三USB(12)、第一滑块(4)、第二滑块(7)、第三滑块(8),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前面开设有第一滑槽(3),所述第一滑槽(3)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4),所述第一滑块(4)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一端,所述外壳(1)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滑槽(5)和第三滑槽(6),所述外壳(1)内固定连接有内壳(2),所述内壳(2)的前侧面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滑孔(15),所述内壳(2)内部开设有三个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分为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和第三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各放置第一USB(9),所述第一USB(9)前面上端固定连接有穿过滑孔的第一连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连杆下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内壳(2)内部前面底端上一侧,所述第二容置腔内放置有第二USB(11),所述第二USB(11)的一侧面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杆(13)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鑫凯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