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初期雨水深度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9441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初期雨水深度处理系统,它包括逐级连接的集水井、旋流净化装置、过滤池,其中集水井用于收集和沉淀初期雨水,旋流净化装置用于分离漂浮物、油污、小颗粒沉积物,过滤池用于分离悬浮物、污泥,从过滤池输出的净化水排入河流和湖泊,分离出的污水排入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厂处理,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减少了环境的污染。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初期雨水深度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体无害化处理领域,具体为一种初期雨水深度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雨水冲刷地面、垃圾场,因此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的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会造成河道的淤积、水体富营养化、恶臭,对生态和环境造成破坏。有的垃圾堆积场所,经雨水的冲刷,渗水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对自然水体造成极大污染。
[0003]在对雨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之前,需要先行去除这些杂质。但目前雨水的初期处理系统还不完善,主要是用格栅拦截较大的漂浮物,无法去除小颗粒的沉淀物和液态油污,携带沉淀物和液态油污的雨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仍然对环境造成污染。
[0004]小颗粒的沉淀物大部分是城市建筑施工场地堆积物、路面沉积的泥沙、石子,不能通过滤水方法进行处理、减小尺寸或消除,所以需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由于泥沙、石子硬度较大并且有研磨作用,会磨损泵及其它机械装置;而且石子较重并积聚在净化器、处理池、消化池及其它设备中,在这些地方往往必须通过手工将其去除。
[0005]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同时分离和处理雨水中携带的大颗粒的漂浮物、小颗粒的沉淀物以及液态油污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依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初期雨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逐级连接的集水井、旋流净化装置,所述集水井的一级出水管连接所述旋流净化装置的二级进水管;所述旋流净化装置包括池体、导流筒、中心筒;所述池体为底部封闭的筒体,自上而下分为出渣区、旋流区和沉降区,所述导流筒内套入中心筒后,竖立在所述旋流区中;所述二级进水管沿切线方向穿入所述旋流区,二级出水管一端连通导流筒。
[0008]进一步,所述二级出水管的另一端穿出池体连接所述过滤池的三级进水管;所述过滤池包括池体、中心管、过滤盘片和转动组件,所述池体包括相互隔离的分离腔和输出腔,所述三级进水管连接分离腔,三级出水管连接输出腔;所述中心管可转动地横向架设在分离腔中,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开放端,由所述转动组件带动旋转;所述开放端与所述输出腔连通;所述过滤盘片为环形板,套接固定在所述中心管的外周;所述过滤盘片表面设置过滤板,内部为空腔;所述中心管与所述过滤盘片固定的位置设置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通孔。
[0009]进一步,所述导流筒顶部连通出渣区,底部连通沉降区;所述旋流区与沉降区之间通过一沉砂斗分隔,所述沉砂斗为上宽下窄的漏斗;所述沉砂斗的宽端与池体的内壁连接,窄端开口对应沉降区;所述中心筒的底部面对所述沉砂斗的方向设置一上窄下宽的锥形斗,所述锥形斗伸出导流筒底部,宽端与所述导流筒底部之间留有空隙。
[0010]进一步,所述出渣区设置浮渣篮;所述浮渣篮为一个架设在池体内壁上的中空环。
[0011]进一步,所述中空环的内边缘下方设置斜向所述池体内壁延伸的挡板;所述挡板、中空环和池体内壁围成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三角形的斜边朝向所述池体的内部。
[0012]进一步,所述分离腔底部设置与过滤盘片外径相适应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过滤盘片外边缘有一定空隙。
[0013]进一步,顺着过滤盘片旋转方向,所述凹槽的末端设置下沉的沉淀区。
[0014]进一步,所述过滤盘片的外缘设置向所述凹槽表面延伸的刮片。
[0015]进一步,所述分离腔内设置朝向过滤盘片外表面的毛刷。
[0016]进一步,所述分离腔顶部设置液位开关;所述液位开关与所述沉淀区的排泥管的泵进行信号连接。
[0017]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0018]本技术的一种初期雨水深度处理系统,它包括逐级连接的集水井、旋流净化装置、过滤池,其中集水井用于收集和沉淀初期雨水,旋流净化装置用于分离漂浮物、油污、小颗粒沉积物,过滤池用于分离悬浮物、污泥,从过滤池输出的净化水排入河流和湖泊,分离出的污水排入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厂处理,减少了环境的污染。
[0019]旋流净化装置通过在池体内部设置套接的导流筒和中心筒,并使雨水通过进水管从切向方向进入池体中部的旋流区。雨水在旋流区先切线向下进入导流筒的底部,在沉砂斗处突然降低流速,使小颗粒但比重较大的沉淀物从水流中分离出来,经过沉砂斗,进入沉降区中收集起来。同时,比重较轻的液态油污和漂浮物从水流中分离出来,漂浮在水面,实现对液态油污和漂浮物的分离。之后水流在中心筒的引导之下环绕中心筒螺旋向上,出水口设置在导流筒的中部,去除了大颗粒的漂浮物、小颗粒的沉淀物以及液态油污的雨水从出水口流出。
[0020]过滤池在池体中设置相互隔离的分离腔和输出腔,中心管、过滤盘片可转动地横向架设在分离腔中。中心管与过滤盘片的内部相互连通,中心管的开放端与输出腔连通,使过滤盘片过滤的水通过中心管进入输出腔中经由出水管排出,污废水中的杂质在过滤盘片外部截留形成团絮状。实现对污废水的除杂处理。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框图
[0022]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旋流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过滤池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的过滤池的过滤盘片结构示意图
[0026]图6是本技术的过滤池的分离腔结构示意图
[0027]图7是本技术的过滤池的毛刷安装示意图
[0028]其中:
[0029]1‑
集水井、101

一级出水管;
[0030]2‑
旋流净化装置、201

池体、202

二级进水管、203

二级出水管、204

导流筒、205

中心筒、206

浮渣篮、207

盖板、208

锥形斗、209

沉砂斗、210

集砂池、211

提砂管、212

挡板;
[0031]3‑
过滤池、301

池体、3011

分离腔、3012

输出腔、3013

凹槽、3014

沉淀区、3015

前支撑架、3016

后支撑架、3017

液位开关、302

中心管、3021

通孔、303

过滤盘、3031

连接杆、304

转动组件、3041

电机、3042

小链轮、3043

大链轮、305

三级进水管、3051

进水导流板、306...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初期雨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逐级连接的集水井、旋流净化装置,所述集水井的一级出水管连接所述旋流净化装置的二级进水管;所述旋流净化装置包括池体、导流筒、中心筒;所述池体为底部封闭的筒体,自上而下分为出渣区、旋流区和沉降区,所述导流筒内套入中心筒后,竖立在所述旋流区中;所述二级进水管沿切线方向穿入所述旋流区,二级出水管一端连通导流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出水管的另一端穿出池体连接一过滤池的三级进水管;所述过滤池包括池体、中心管、过滤盘片和转动组件,所述池体包括相互隔离的分离腔和输出腔,所述三级进水管连接分离腔,三级出水管连接输出腔;所述中心管可转动地横向架设在分离腔中,一端为盲端,另一端为开放端,由所述转动组件带动旋转;所述开放端与所述输出腔连通;所述过滤盘片为环形板,套接固定在所述中心管的外周;所述过滤盘片表面设置过滤板,内部为空腔;所述中心管与所述过滤盘片固定的位置设置与所述空腔连通的通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初期雨水深度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顶部连通出渣区,底部连通沉降区;所述旋流区与沉降区之间通过一沉砂斗分隔,所述沉砂斗为上宽下窄的漏斗;所述沉砂斗的宽端与池体的内壁连接,窄端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方王雪梅赖奕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水木益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