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阀门厂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高炉除尘排灰阀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4408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8 08:28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炉排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高炉除尘排灰阀组,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旋转阀、粉尘切断阀和煤气密封阀,煤气密封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盖和驱动第一阀盖盖合到第一阀体下端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阀盖背向于第一阀体的一面中部设置有球形面,所述球形面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壁为锥面且连接柱远离于球形面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连接柱上套设有连接套,连接套的内径与连接柱的最大直径相等,所述连接柱穿过连接套连接有螺母,螺母与连接套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在连接套上,所述第一阀盖上朝向于第一阀体的一面上设置有密封环。本申请具有提高密封环的密封性的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炉除尘排灰阀组


[0001]本申请涉及一种高炉排灰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高炉除尘排灰阀组。

技术介绍

[0002]高炉生产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冶炼过程,在这个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炉煤气,由于高炉煤气携带大量粉尘,需要采用重力除尘器进行初步除尘净化,经过重力除尘器初步净化后,大部分灰尘被收集到重力除尘器中,由于重力除尘器是高炉生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力除尘器排灰需要在高炉不停产情况下通过排灰阀来完成。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1598301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重力除尘器排灰阀,包括阀体、上阀座、上阀盖、上旋转臂、密封盖,下阀座、压圈、密封环、下阀盖、下旋转臂、上旋转臂轴、下旋转臂轴组成;上阀座和下阀座分别固定在阀体上,上阀盖与上旋转臂连接固定,上旋转臂与上旋转臂轴连接固定,密封盖、密封环、压圈分别固定在下阀盖上,下阀盖与下旋转臂 连接固定,下旋转臂与下旋转臂轴连接固定。通过下旋转臂转动,使下阀盖盖合到阀体的下端,同时由密封环进行密封。
[0004]但是上述结构中,对于通过旋转臂的转动将密封环盖合到阀体上时,容易出现盖合不严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密封环的密封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高炉除尘排灰阀组。
[0006]本申请提供一种适用于高炉除尘排灰阀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适用于高炉除尘排灰阀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旋转阀、粉尘切断阀和煤气密封阀,煤气密封阀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盖和驱动第一阀盖盖合到第一阀体下端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阀盖背向于第一阀体的一面中部设置有球形面,所述球形面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壁为锥面且连接柱远离于球形面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连接柱上套设有连接套,连接套的内径与连接柱的最大直径相等,所述连接柱穿过连接套连接有螺母,螺母与连接套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连接在连接套上,所述第一阀盖上朝向于第一阀体的一面上设置有密封环。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在连接套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针第一阀盖向第一阀体挤压时,当第一阀盖上的密封环所在平面与第一阀体密封连接的位置不平时,通过第一阀盖上的球形面相对于连接套进行转动,同时连接柱上的锥面能够在连接套内活动,从而使第一阀盖能够适应所需要密封的第一阀体密封位置,提高了密封环对第一阀体的密封性。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阀体的外侧壁的周向上形成有外缘,所述外缘上至少设置有一朝向于第一阀盖的基平面,所述基平面上固定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阀盖抵接密封的密封垫。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阀体上设置外缘,外缘上设置密封垫,使密封环抵接
在密封垫上,进一步提高了密封环与第一阀体之间的密封性。
[0011]优选的,所述密封环包括内环和外环,所述外环为橡胶材料制成的且硫化于内环上,所述内环与第一阀盖可拆卸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环硫化在内环上,使外环与内环的连接比较牢固,减少外环从内环上脱离,同时内环可拆卸连接在第一阀盖上,从而便于密封环的更换。
[0013]优选的,所述密封环的横截面靠近于密封垫的部分为三角形且与密封垫的抵接的部位为密封环所呈三角形的一角。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的横面上在与密封垫抵接部位设置成三角形能够提高密封环对密封垫的挤压变形,进一步提高密封环与密封垫之间的密封性。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一气缸和连杆,所述第一气缸转动连接在第一阀体上,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阀体上,并且第一转轴位于第一阀盖盖合在第一阀体上时同高位置的一侧,所述第一气缸通过连杆推动第一转轴转动。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缸转动连接在第一阀体上,从而第一气缸伸缩时,能够使第一气缸的输出端部通过连杆带动第一转轴转动,进而使第一阀盖打开或关闭第一阀体。
[0017]优选的,所述粉尘切断阀包括第二阀体、第二阀盖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阀体与第二阀盖连接密封的部位为圆管,所述第二阀盖为球冠,所述第二阀盖所呈球冠的球心与第二阀体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移动第二阀盖到第二阀体的正下方。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阀盖设置成球冠结构,第二阀盖在转动到第二阀体的正下方时,第二阀体密封部位为圆管,从而能够使第二阀盖与第二阀体之间进行密封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第二驱件组件包括第二气缸、第二转轴和摇臂,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二阀体上,并且第二转轴的中心线与第二阀盖所呈球冠的球心重合,所述第二阀盖固定在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气缸转动连接在第二阀体上,并且第二气缸通过摇臂推动第二阀盖转动。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气缸转动连接在第二阀体上,第二气缸工作时,第二气缸能够通过摇臂推动第二阀盖转动,从而使第二阀盖能够转动到第二阀体的正下方,对第二阀体进行封堵。
[0021]优选的,所述旋转阀包括第三阀体、内转子和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三阀体的内部设置有与内转子配合的圆柱形空腔,所述圆柱形空腔的中心线水平设置,所述内转子包括多个与圆柱形空腔内壁抵接在分割板,所述内转子转动连接在第三阀体上且内转子的转动中心线与圆柱开空腔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带动内转子转动。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转子包括多个分割板,在第三阀体的内部设置有圆柱形空腔,并且多个分割板抵接在圆柱形空腔内壁上,从而能够在分割板转动时,相邻两个分割板之间的位置用于带着粉尘由上至下进行流出,停止转动时,能够通过分割板对粉尘进行封堵。
[0023]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传动皮带,所述从动带轮同轴固定在内转子上,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第三阀体上,所述主动带轮同轴固定在驱动电机输出轴上,所述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转动能够带动主动带轮转动,主动带轮通过传动皮带使从动带轮转动,从而使能够使从动带轮带动内转子转动进行排灰。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1.通过第一阀盖上的球形面相对于连接套进行转动,同时连接柱上的锥面能够在连接套内活动,从而使第一阀盖能够适应所需要密封的第一阀体密封位置,提高了密封环对第一阀体的密封性;
[0027]2.通过第一阀体上设置外缘,外缘上设置密封垫,使密封环抵接在密封垫上,进一步提高了密封环与第一阀体之间的密封性;
[0028]3.通过密封环的横面上在与密封垫抵接部位设置成三角形能够提高密封环对密封垫的挤压变形,进一步提高密封环与密封垫之间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全剖结构示意图一;
[0031]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全剖结构示意图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炉除尘排灰阀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通的旋转阀(3)、粉尘切断阀(2)和煤气密封阀(1),煤气密封阀(1)包括第一阀体(11)、第一阀盖(12)和驱动第一阀盖(12)盖合到第一阀体(11)下端的第一驱动组件(13),所述第一阀盖(12)背向于第一阀体(11)的一面中部设置有球形面(121),所述球形面(121)的中部设置有连接柱(122),所述连接柱(122)的外侧壁为锥面且连接柱(122)远离于球形面(121)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连接柱(122)上套设有连接套(15),连接套(15)的内径与连接柱(122)的最大直径相等,所述连接柱(122)穿过连接套(15)连接有螺母(16),螺母(16)与连接套(15)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3)连接在连接套(15)上,所述第一阀盖(12)上朝向于第一阀体(11)的一面上设置有密封环(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炉除尘排灰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11)的外侧壁的周向上形成有外缘(111),所述外缘(111)上至少设置有一朝向于第一阀盖(12)的基平面(112),所述基平面(112)上固定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阀盖(12)抵接密封的密封垫(17)。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炉除尘排灰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18)包括内环(181)和外环(182),所述外环(182)为橡胶材料制成的且硫化于内环(181)上,所述内环(181)与第一阀盖(12)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炉除尘排灰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18)的横截面靠近于密封垫(17)的部分为三角形且与密封垫(17)的抵接的部位为密封环(18)所呈三角形的一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高炉除尘排灰阀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13)包括第一转轴(131)、第一气缸(133)和连杆(132),所述第一气缸(133)转动连接在第一阀体(11)上,所述第一转轴(131)转动连接在第一阀体(11)上,并且第一转轴(131)位于第一阀盖(12)盖合在第一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勋牛海军王伟李杰施相朝孙静乐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阀门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