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新型导流结构的燃料电池金属流场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制造及能量存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新型导流结构的燃料电池金属流场板。
技术介绍
[0002]双极板是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双极板两侧分别为燃料流道和氧化剂流道,为了带走燃料电池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热,在燃料流道和氧化剂流道中间还有冷却剂流道。对于金属双极板采用冲压成型工艺形成介质流道,现有工艺包括:单面流道的冲压金属板,其通过多片金属板的层叠/焊接形成双极板流道;双面流道的冲压金属板,通过一次成型形成双面流道,相对单面流道的冲压金属板,可提高金属板利用率,有助于提高燃料电池的体积功率密度。但双面流道金属板的结构设计往往更加复杂。
[0003]如图1所示,传统双极板/流场板的导流进气方式为:
①
同侧进气,则双极板/流场板需焊接垫片,增加工艺复杂度,降低极板装配可靠性;
②
背向进气,需在流道入口处打孔,双极板/流场板背面进行焊接密封,增加了导流区域的流阻,焊接密封增加了加工成本。
[0004]在燃料电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新型导流结构的燃料电池金属流场板,包括:阴极板、阳极板(40)、冷却板(50)、以及排水板(60);所述冷却板(50)朝向阳极板(40)的一面为冷却板(50)的正面,冷却板(50)的正面设有冷却剂流场,冷却板(50)的反面设有生成水流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板(60)设有第一排水开口(61)、第一冷却开口(62),所述冷却板(50)设有第二排水开口(51)、第二冷却开口(52),所述阳极板(40)设有第三排水开口(41)、第三冷却开口(42),以及设于所述第三冷却开口(42)旁侧的第四冷却开口(43);使用状态下,第三排水开口(41)、第二排水开口(51)、第一排水开口(61)彼此连通,第三排水开口(41)与第二排水开口(51)之间设有闭合密封结构,第二排水开口(51)与第一排水开口(61)之间设有开放式密封结构,燃料电池产生的生成水依次穿过第三排水开口(41)、第二排水开口(51),抵触排水板(60)后部分生成水折返至冷却板(50),其余生成水从第一排水开口(61)流出;所述第一冷却开口(62)、所述第二冷却开口(52)、所述第三冷却开口(42)彼此连通,第一冷却开口(62)与第二冷却开口(52)之间、第二冷却开口(52)与第三冷却开口(42)之间均设有开放式密封结构,冷却剂依次穿过第一冷却开口(62)、第二冷却开口(52)、第三冷却开口(42)后,从所述阳极板(40)的正面绕过,再从所述第四冷却开口(43)流出至所述冷却板(50)的正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新型导流结构的燃料电池金属流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密封结构包括:闭合密封槽,以及设于所述闭合密封槽内的密封圈;所述开放式密封结构包括:开放式密封槽,以及设于所述开放式密封槽内的密封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新型导流结构的燃料电池金属流场板,其特征在于,第三排水开口(41)与第二排水开口(51)之间的闭合密封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阳极板(40)反面的第一闭合密封槽,对第三排水开口(41)进行全包围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玮,邓呈维,姬峰,杨晨,周罗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