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电解用低电阻率阳极炭块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3754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铝电解用低电阻率阳极炭块及其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是:以石油焦、高导电碳粉、沥青粉、单质硅粉和纳米铜粉为原料,混合均匀,即得混合料;再向混合料中加入占混合料8~18wt%的热固型酚醛树脂,在真空混碾机内搅拌30~60min,即得泥料;将泥料机压成型或冷等静压成型,于100~160℃条件下烘干24~48h,即得阳极炭块坯体;将阳极炭块坯体置于高温烧结炉内,在埋碳气氛中,先以1~3℃/min的速率升温至600~800℃,再以3~5℃/min的速率升温至1000~1400℃,保温2~8h,随炉冷却至室温,制得铝电解用低电阻率阳极炭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铝电解用低电阻率阳极炭块具有电阻率低、体积密度大、气孔率低和强度高的特点。气孔率低和强度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电解用低电阻率阳极炭块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阳极炭块
尤其是涉及一种铝电解用低电阻率阳极炭块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0002]阳极炭块在电解铝生产过程中,伴随着金属铝的生成而不断消耗,是电解铝生产技术关键之一,是电解铝工艺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在电解铝生产过程中,阳极既承担着导电作用,又要在氧化性气氛下与氧化铝发生化学反应。因此,阳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解铝的生产。优质的阳极炭块应该包括:1)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减少阳极对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活性,进而降低炭耗、延长阳极使用寿命;2)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以求达到提高阳极电化学反应活性,降低电解过程中电能的消耗;3)质量更均匀、更稳定,以求达到电解槽稳定操作和进一步降低阳极效应系数。
[0003]阳极炭块的主要原料为石油焦,采用煤沥青结合,通过成型焙烧等阶段制成。近年来,已有部分阳极炭块将粘结剂由煤沥青替换为酚醛树脂,粘结炭素材料。酚醛树脂相比煤沥青对环境的污染小、操作条件温和、工艺简单,但酚醛树脂的高成本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此外,酚醛树脂的残碳率低,造成加热后酚醛树脂的碳产量低,所制备的阳极的气孔率高和致密程度低。在使用过程中会增加阳极的损耗,降低寿命,增加生产成本。
[0004]“一种炭素阳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CN109400163B)专利技术,该技术的配比为:骨料85~95份,粘结剂5~15份。骨料包括石油焦80~150份、碳纳米管0~20份、石墨碎5~30份;粘结剂包括酚醛树脂85~100份,煤沥青5~15份。所制备的阳极炭块的耐压强度为40MPa左右,电阻率为60μΩ
·
m左右,真密度则普遍为2g/cm3。该技术制备的阳极炭块虽然强度高,但电阻率高、体积密度小和气孔率高。
[0005]“一种电解铝用阳极炭块的制备方法”(CN106083052A)专利技术,在石油焦产量下降的背景下,该技术选择无烟煤、半焦与炭黑作为主要原料,煤沥青作为结合剂。所制备的阳极炭块的电阻率和耐压强度虽然达到了使用的标准,但电阻率依旧过高。
[0006]“铝电解预焙阳极及其生产工艺”(CN106757162A)专利技术,该技术在原料中加入了阴极铣面粉,粘结剂包括煤沥青和酚醛树脂,经混料、振动成型、水冷养护和焙烧后得到气孔率在23~24%的阳极炭块,体积密度虽为1.59g/cm3左右,但电阻率下降到53μΩ
·
m左右,耐压强度亦减少到38MPa,力学性能大幅下降。
[0007]“一种铝用碳素阳极及其制备方法”(CN104532297A)专利技术,原料采用焦炭颗粒、球磨粉和残级颗粒,粘结剂采用改质沥青。所得到的炭素阳极的电阻率为55μΩ
·
m、体积密度为1.54g/cm3左右,耐压强度虽提高到43~53MPa,但电阻率依旧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0008]“一种经改进的电解铝用炭阳极的制备方法”(CN102718487A)专利技术,以石油焦为主要原料,以改性液态酚醛树脂为粘结剂,制得的炭素阳极的电阻率最低可达35μΩ
·
m,体积密度为1.56g/cm3左右,但耐压强度最高只有30MPa,无法满足使用条件。
[0009]从现有技术可以看出,所制备的阳极炭块电阻率高、体积密度小、气孔率高和强度
较低的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铝电解用低电阻率阳极炭块的制备方法,用该方法所制备的铝电解用低电阻率阳极炭块的电阻率低、体积密度大、气孔率较和强度高。
[0011]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2]步骤一、以75~85wt%的石油焦、5~15wt%的高导电碳粉、5~15wt%的沥青粉、4~8wt%的单质硅粉和1~2wt%的纳米铜粉为原料,混合均匀,制得混合料;再向所述混合料中加入占所述混合料8~18wt%的热固型酚醛树脂,在真空混碾机内搅拌30~60min,即得泥料。
[0013]步骤二、将所述泥料机压成型或冷等静压成型,再于100~160℃条件下烘干24~48h,即得阳极炭块坯体。
[0014]步骤三、将所述阳极炭块坯体置于高温烧结炉内,在埋碳气氛中,先以1~3℃/min的速率升温至600~800℃,再以3~5℃/min的速率升温至1000~1400℃,保温2~8h,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制得铝电解用低电阻率阳极炭块。
[0015]所述石油焦的颗粒级配是:粒度<0.075mm占28~32wt%,粒度≥0.075mm且<1mm占15~19wt%,粒度≥1mm且<2mm占30~53wt%,粒度≥2mm且<5mm占0~23wt%。
[0016]所述高导电碳粉为鳞片石墨和微晶石墨的混合物,其中:鳞片石墨∶微晶石墨的质量比为1∶(0.5~1.5);所述鳞片石墨的平均粒度≤3μm,所述微晶石墨的平均粒度≤3μm,微晶石墨的C含量≥90wt%。
[0017]所述沥青粉的平均粒径≤45μm;沥青粉的残碳量≥55wt%。
[0018]所述单质硅粉的平均粒度≤45μm;单质硅粉的Si含量≥99wt%。
[0019]所述纳米铜粉的平均粒度≤50nm;纳米铜粉的Cu含量≥99.9wt%。
[0020]所述热固型酚醛树脂的残碳量≥45wt%。
[0021]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对石油焦的颗粒级配进行了优化,减少了原料中大骨料的占比,使原料中各种粒度的石油焦配比进一步达到更紧密的堆积,颗粒之间的空隙被细粉所填充,有效地提高了所制制品的耐压强度和体积密度。
[0023](2)本专利技术引入高导电碳粉、单质硅粉和纳米铜粉,使超细高导电碳粉在阳极炭块坯体中均匀分布,同时在纳米铜粉催化酚醛树脂原位形成碳纳米管,促进了单质硅粉与制品中的碳源(酚醛树脂裂解含碳气体、固体残余碳以及碳粉原料)形成高导SiC晶须网络,不仅能填充制品内部气孔,而且还能实现高导电碳粉的相互连接,达到制品内部的三维高导电互通,降低制品三维方向的界面电阻以及制品电阻率的各向异性;且原位形成的碳纳米管和SiC晶须网络还能有效提高制品的高温力学性能,实现制品低电阻率和高强度的协同兼顾。
[0024](3)本专利技术引入的纳米铜粉,除催化碳纳米管生成外,还能有效吸附酚醛树脂热解产生的含碳气相物质,提高酚醛树脂残碳率的同时,还能降低酚醛树脂因热解形成的气孔率,达到致密化炭块的目的,进而降低制品对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活性,降低炭耗和延长制品
使用寿命;其次,未反应完全的纳米铜粉同样作为高导相存在于制品中,同样起到降低电阻率的效果,能提高制品的导电性。
[0025]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铝电解用低电阻率阳极炭块经检测:其平行于机压方向的电阻率为37.8~45.6μΩ
·
m;垂直于机压方向的电阻率为38.6~42.5μΩ
·
m;体积密度为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电解用低电阻率阳极炭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是:步骤一、以75~85wt%的石油焦、5~15wt%的高导电碳粉、5~15wt%的沥青粉、4~8wt%的单质硅粉和1~2wt%的纳米铜粉为原料,混合均匀,制得混合料;再向所述混合料中加入占所述混合料8~18wt%的热固型酚醛树脂,在真空混碾机内搅拌30~60min,即得泥料;步骤二、将所述泥料机压成型或冷等静压成型,再于100~160℃条件下烘干24~48h,即得阳极炭块坯体;步骤三、将所述阳极炭块坯体置于高温烧结炉内,在埋碳气氛中,先以1~3℃/min的速率升温至600~800℃,再以3~5℃/min的速率升温至1000~1400℃,保温2~8h,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制得铝电解用低电阻率阳极炭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电解用低电阻率阳极炭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油焦的颗粒级配是:粒度<0.075mm占28~32wt%;粒度≥0.075mm且<1mm占15~19wt%;粒度≥1mm且<2mm占30~53wt%;粒度≥2mm且<5mm占0~23wt%。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伟梁雄廖梓昕李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