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摸屏及触摸屏触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373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触摸屏技术领域,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摸屏及触摸屏触控方法。一种触摸屏触控方法,根据触控动作产生的电容变化量信息获得各电极块的等效触控面积,比较各电极块的等效触控面积以确定触控点所在电极块,根据各电极块在第一维度和第二维度上的等效边长值确定触控点所在电极块上的触控坐标。一种触摸屏,电极块为直角三角形,电极块的第一直角边与第一维度所在的直线相平行,第二直角边在与第一维度正交的第二维度所在的直线相平行,每两个电极块构成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摸屏及触摸屏触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摸屏
,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摸屏及触摸屏触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容式触摸屏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实现使用者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人机交互;其根据触摸屏上感应电极的电容变化来确定触摸点的位置。
[0003]现有技术中,触摸屏中电极块分割的主要原则是每个电极块大小近似相等,如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摸屏的矩形电极块排列示意图,在非异形屏中电极F均为矩形的电极块;另外,触摸屏的电极F在异形屏中非异形区域为矩形,而在异形区域近似矩形。每个电极F的尺寸近似相等,电极F的分割较为规整,因此在触摸屏平面内各位置的触控效果相同,但相对于现在游戏流行的时代,无法满足对局部位置的更加细致准确的触控要求。
[0004]此外,因现有技术的触摸屏在各个位置的触控效果相同,使得在特殊使用的屏幕情况下,对于特殊位置、特殊方向有较高较精细的触控效果的要求时,现有技术的触摸屏电极块的设计并不能满足对部分位置的精细触控以及加强方向性触控效果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摸屏及触摸屏触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触摸屏电极块的设计无法满足对部分位置的精细触控要求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摸屏触控方法,包括:
[0008]获取触控动作产生的电容变化量的信息;
[0009]根据所述电容变化量获得各电极块的等效触控面积;
[0010]比较所述各电极块的所述等效触控面积以确定触控点所在电极块;
[0011]根据所述等效触控面积获得各电极块在第一维度以及与所述第一维度正交的第二维度上的等效边长值;
[0012]根据所述各电极块的所述等效边长值确定所述触控点所在电极块上的触控坐标。
[0013]进一步地,比较所述各电极块的所述等效触控面积以确定触控点所在电极块的步骤包括;所述各电极块中,所述等效触控面积最大的所述电极块为所述触控点所在电极块。
[0014]进一步地,所述各电极块包括在所述第一维度上的第一边长和在所述第二维度上的第二边长,所述触控点所在电极块的所述第一边长和所述第二边长的交点为坐标原点。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维度包括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二维度包括第三方向和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反的第四方向,根据所述各电极块的所述等效边长值计算所述等效触控面积在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上的等效触控距离。
[0016]进一步地,根据所述触控点所在电极块的第一边长以及在所述第一维度两个方向上的所述等效触控距离得到触控点在第一维度上的第一坐标值;根据所述触控点所在电极
块的第二边长以及所述第二维度两个方向上的所述等效触控距离得到触控点在第二维度上的第二坐标值。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坐标值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等效触控距离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一边长与所述第一维度上所述等效触控距离的比值;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坐标值与所述第三方向上所述等效触控距离的比值等于所述第二边长与所述第二维度上所述等效触控距离的比值。
[0019]进一步地,所述电容变化量和所述等效触控面积成正比。
[0020]进一步地,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多个电极块,所述电极块为直角三角形,所述电极块的第一直角边与第一维度所在的直线相平行,所述电极块的第二直角边与第二维度所在的直线相平行,所述第一维度与所述第二维度正交。
[0022]进一步地,每两个所述电极块构成180
°
旋转对称的矩形互容单元或平行四边形互容单元。
[0023]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触摸屏及触摸屏触控方法,通过将电极块的形状设计成直角三角形以及通过计算其等效触控面积,利用该形状下各电极块各不相同的等效触控面积获得各电极块的等效边长值,计算获得更加准确的触控坐标,从而取得更佳的触控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现有技术中触摸屏的矩形电极块的排列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触摸屏的三角形电极块的排列示意图。
[0026]图3为现有技术中单点触控耦连的矩形电极块个数示意图。
[0027]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单点触控耦连的三角形电极块个数示意图。
[0028]图5为现有技术中模拟划直线触控动作时决定直线位置的电极块分布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模拟划直线触控动作时决定直线位置的电极块分布示意图。
[0030]图7a至图7d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极块在四个方向上的触控动作相关参数示意图。
[0031]图8为现有技术中特定方向下触控面积变化量与触控距离在关系曲线示意图。
[0032]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特定方向下触控面积变化量与触控距离关系曲线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特定方向下等效触控面积与触控距离关系曲线示意图。
[0034]图11a和图11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等效边长值计算相关参数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3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摸屏,包括多个感应电极块,电极块包括横向电极和纵向电极,在单层的互电容阵列中,横向电极和纵向电极之间形成互电容,当发生触控动作时,触控点附近两个电极发生耦连,从而使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值发生改变,触摸屏的控制电路可以对感应电极块进行检测得到互电容阵列中各位置的电容变化量,从而计算每个触
控点的坐标,更详细的触控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0037]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极排列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触摸屏的三角形电极块的排列示意图,请参考图1和图2,电极块E为直角三角形,电极块E的第一直角边与第一维度X所在的直线相平行,第二直角边在与第一维度X正交的第二维度Y所在的直线相平行,每两个相邻电极块E构成180
°
旋转对称的矩形互容单元或平行四边形互容单元。目前现有技术中电极块F(参考图1)的尺寸约为4mm
×
4mm,人体手指尺寸在8mm~15mm,为实现触控的准确性,电极块E的尺寸也应在8mm~15mm内,本实施例中三角形电极块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面积与现有技术中电极F的面积相同,约为16mm2,在其他实施例中,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只需满足其构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约为16mm2或其他符合触控精度要求的电极块面积即可,两条直角边并不一定要相等。
[0038]图3为现有技术中模拟单点触控耦连的矩形电极块个数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模拟单点触控耦连的三角形电极块个数示意图,请参考图3和图4,可见模拟单点触控时,现有技术中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摸屏触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触控动作产生的电容变化量的信息;根据所述电容变化量获得各电极块(E)的等效触控面积(S);比较所述各电极块(E)的所述等效触控面积(S)以确定触控点所在电极块(E1);根据所述等效触控面积(S)获得各电极块(E)在第一维度(X)以及与所述第一维度(X)正交的第二维度(Y)上的等效边长值;根据所述各电极块(E)的所述等效边长值确定所述触控点所在电极块(E1)上的触控坐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触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比较所述各电极块(E)的所述等效触控面积(S)以确定触控点所在电极块(E1)的步骤包括:所述各电极块(E)中,所述等效触控面积(S)最大的所述电极块(E)为所述触控点所在电极块(E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触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电极块(E)包括在所述第一维度(X)上的第一边长(a)和在所述第二维度(Y)上的第二边长(b),所述触控点所在电极块(E1)的所述第一边长(a)和所述第二边长(b)的交点为坐标原点(O)。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触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维度(X)包括第一方向(X1)和与所述第一方向(X1)相反的第二方向(X2),所述第二维度(Y)包括第三方向(Y3)和与所述第三方向(Y3)相反的第四方向(Y4),根据所述各电极块(E)的所述等效边长值计算所述等效触控面积(S)在所述第一方向(X1)、所述第二方向(X2)、所述第三方向(Y3)和所述第四方向(Y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亚君冯名浩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