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陶瓷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330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陶瓷生产工艺,属于生物陶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提拉法在进行晶体制备时,大多将籽晶附着在晶杆外周侧,通过晶杆向熔液内的浸入,实现晶体的提取,但由于晶杆长度较长,导致晶杆上的部分籽晶无法浸入熔液内进行晶体的生长,造成籽晶的浪费,且随着晶杆表面晶体的生长,附着在晶杆上的晶体无法全面与熔液接触,进而降低了晶体的生长速率的问题。本陶瓷生产工艺的流程由壳体、四个底座、套筒、通气口、真空泵、进料口、进料板、动力机构、加热机构、提拉机构配合完成相应的操作。本陶瓷生产工艺使用籽晶利用率更高,结晶效果更好。更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陶瓷
,涉及一种陶瓷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生物陶瓷指生物体或生物化学相关的陶瓷材料,作为一种无机生物医学材料,与生物组织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优异的亲和性,且自身物理化学性质稳定,越来越受到重视,可通过提拉法、导模法、气相化学沉积生长法等多种方式进行制备。
[0003]现有的提拉法在进行晶体制备时,大多将籽晶附着在晶杆外周侧,通过晶杆向熔液内的浸入,实现晶体的提取,但由于晶杆长度较长,导致晶杆上的部分籽晶无法浸入熔液内进行晶体的生长,造成籽晶的浪费,且随着晶杆表面晶体的生长,附着在晶杆上的晶体无法全面与熔液接触,进而降低了晶体的生长速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陶瓷生产工艺,本陶瓷生产工艺使用籽晶利用率更高,结晶效果更好。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陶瓷生产工艺,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0006]S1、原料预处理:将原料装填至加热机构内进行加热处理,使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工艺流程如下:S1、原料预处理:将原料装填至加热机构内进行加热处理,使原料进行充分溶解;S2、籽晶添加:经S1步骤后,将部分籽晶装填至提拉机构内,通过提拉机构带动籽晶匀速浸入原熔液内;S3、结晶产生:经S2步骤后,提拉机构在加热机构内进行间歇性上升、下降,同时动力机构控制提拉机构在加热机构上方匀速转动;S4、结晶收纳:经多次S3步骤后,即晶体生长到预定长度时,停止S3步骤进行进行,将提拉机构从加热机构内取出,已从提拉机构内获取晶体;上述生产工艺流程S1

S4步骤中的作业需由壳体(100)、四个底座(101)、套筒(113)、通气口(119)、真空泵(120)、进料口(132)、进料板(133)、动力机构、加热机构、提拉机构配合完成相应的操作,其中:壳体(100)下端沿壳体(100)圆周方向安装有四个底座(101),所述壳体(100)上端设有套筒(113),所述壳体(100)内部和下端面间设有加热机构,所述套筒(113)上端设有动力机构,所述套筒(113)和所述壳体(100)内设有提拉机构,所述套筒(113)圆周端壁上位于所述套筒(113)中心线左侧设有通气口(119),所述套筒(113)圆周端壁上位于所述通气口(119)下方设有真空泵(120),所述壳体(100)上端壁开通有进料口(132),所述进料口(132)下方设有与所述加热机构相连的进料板(13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位于所述壳体(100)中心点前后两个底座(101)间的电机板(102),所述电机板(102)上设有第一电机(103),所述第一电机(103)输出端固连有第一电机轴(104),所述第一电机轴(104)贯穿壳体(100)下端壁延伸至所述壳体(100)内,所述第一电机轴(104)位于壳体(100)内的顶端设有石墨加热锅(105),所述壳体(100)内设有将所述石墨加热锅(105)包围的保温板(112),位于所述壳体(100)中心点左右两侧的两个底座(101)上分别设有电极板(109),每个所述电极板(109)位于对应的所述底座(101)靠近壳体(100)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帅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民鑫机械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