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射频
,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微波技术以及毫米波电路的发展,为了实现电路结构的小型化以及射频电路的高集成度,多层板电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各类通信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多层板电路能实现有源与无源电路的集成,以及能够实现通信系统设备的小型化。在一般的鳍线结构中,都需要金属波导,同时需要将鳍线结构固定到波导中心,垂直于波导H面。这种传统结构成本高,安装难度大,并且不利于与有源器件的集成。在传输线结构中,鳍线是一种嵌入在矩形波导E面的准平面结构,鳍线的传播模式为混合模,具有低损耗、色散弱,单模带宽大等特点。另一方面,鳍线结构传输截止频率小于封装波导的截止频率,所以所需尺寸比传统波导所需尺寸小而又具有波导的一些优点。但是,鳍线需要额外加工机械腔体,同时需要留下凹槽来安装鳍线,以满足机械支撑以及电磁屏蔽。因此需要额外的装配工作,将其与波导机械组装后才能工作。如今,微波组件对集成度有很高的要求,在波导中的鳍线结构很难与其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电路板构成的鳍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五层电路板,电路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都覆有金属层;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第三电路板、第四电路板和第五电路板由上至下依次紧密贴合;第一电路板的上表面金属层和第五电路板的下表面金属层为全部覆铜;第一电路板的下表面金属层、第二电路板的上下表面金属层、第四电路板的上下表面金属层和第五电路板的上表面金属层相同,在全部覆铜的基础上刻蚀有H型不覆铜区域,H型不覆铜区域呈中心对称,中间段的刻蚀宽度小于两端的刻蚀宽度;第二电路板和第四电路板的介质基板对应于H型不覆铜区域的位置为镂空区域;第三电路板呈左右对称,上表面金属层在全部覆铜的基础上刻蚀有H型不覆铜区域,鳍线电路的上覆铜层位于H型不覆铜区域内,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微带线、第一阻抗变换段、第一鳍线变换段、第二鳍线变换段、第二阻抗变换段和第二微带线;第一微带线的上边界与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上边界齐平,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下边界由第一微带线的下边界曲线向右延伸,减小微带线的宽度;第一鳍线变换段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的上边界与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边界重合,下边界由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边界曲线延伸至H型不覆铜区域的上部;另一部分的上边界与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上边界齐平,下边界由第一阻抗变换段的下边界曲线延伸至H型不覆铜区域的下边界;第一鳍线变换段的两部分之间留有空隙;第三电路板的下表面金属层在全部覆铜的基础上刻蚀有H型不覆铜区域,鳍线电路的下覆铜层位于H型不覆铜区域内,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地面、第一地面变换段、第二地面变换段和第二地面;第一地面为全部覆铜,上下边界与H...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