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匍匐性植物和阳性先锋植物组合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92564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匍匐性植物和阳性先锋植物组合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包括:通过人工穴植节上生根的匍匐性植物;在匍匐性植物的地被层间按设定距离插入种植管,所述种植管的下部管壁设有通孔,所述种植管内种植先锋灌木植物。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管式种植灌木和穴植匍匐性地被植物,既可以快速形成覆盖度强的地被植物,又能够根据坡面环境特点灵活构建坡面上层植被,从而打造坡面立体植物群落结构,不仅可以实现多层次削减雨水的冲刷力,控制坡面径流,而且促进坡面植被朝向立体的群落结构发展,形成稳定的边坡植被。形成稳定的边坡植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匍匐性植物和阳性先锋植物组合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匍匐性植物和阳性先锋植物组合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边坡植被恢复技术,目前主要通过种子喷播技术、植物栽植方式和毯式植物种植方式,以一种自然生长和自然演替的方式形成边坡植被。其中种子喷播技术是通过喷播机将种子喷附在坡面土壤表层,并覆盖无纺布等养护措施的一种方式,植物选择多为狗牙根、高羊茅、黑麦草等禾本科植物以及山毛豆、猪屎豆、银合欢等豆科植物,这些植物具有种子量大、种源充足和发芽率高、植被恢复快的特点。植物栽植方式指的是在土质边坡或者利用生态袋进行工程防护的边坡上,以培育好的苗木进行现场种植的方式,这些植物常要求具有适应性强、景观效果好的特点,多为园林苗木。毯式植物种植方式主要包括通过铺设种子网、种子毯或者鲜枝条铺设等方式,使坡面恢复植被效果。
[0003]以上种子喷播技术、植物栽植方式和毯式植物种植方式,均呈自然生长和自然演替方式,群落结构难以控制,常出现后期植被退化或者形成单一优势的种群现象,所选植物多为直立形草本植物和灌木植物,并且因种植或种子密度过大或过小等问题,最后出现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呈单一灌木层或者草本层现象,“空脚”现象非常明显,水土保持效果较差,前期常需要覆盖无纺布等措施以减少坡面径流。种子喷播技术更是出现种子常因种子本身质量、外界自然环境条件以及养护技术等多因素影响,植物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较不稳定,植被覆盖度也难控制。毯式植物种植法需要考虑构成毯的种植介质材料、厚度以及坡面本身的土壤特性等,而且植物生长也是混杂一起,同样会出现植物生长竞争和群落结构不可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匍匐性植物和阳性先锋植物组合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可以起到很强的保水固土作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0005]对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采用匍匐性植物和阳性先锋植物组合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包括:通过人工穴植节上生根的匍匐性植物;在匍匐性植物的地被层间按设定距离插入种植管并露出地面,所述种植管的下部管壁设有通孔,所述种植管内种植先锋灌木植物。
[0006]采用此技术方案,通过针对土质边坡或者土壤层厚度达到12cm以上的边坡,可以先通过人工穴植节上生根的匍匐性植物,快速形成坡面地被层植被,即下层植被,同时这些植物茎节可以节节生根,扎进土壤层并形成密集的根系网,起到很强的保水固土作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同时在匍匐性地被层间按照一定的距离插入种植管,种植管的下部管壁设有通孔,该种植管主要用于种植高度先锋灌木植物,这样可实现控制合理的灌木种植密度,
并通过下端带孔的种植管,可促进植物间地下部分的协作关系,同时避免匍匐性或者爬藤类植物缠绕并覆盖灌木,容易造成灌木植物死亡,因此管式种植灌木和穴植匍匐性地被植物,既可以快速形成覆盖度强的地被植物,又能够根据坡面环境特点灵活构建坡面上层植被,从而打造坡面立体植物群落结构,不仅可以实现多层次削减雨水的冲刷力,控制坡面径流,而且促进坡面植被朝向立体的群落结构发展,形成稳定的边坡植被。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设在种植管的下端的1/3

1/2位置处。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的孔径为4

8mm。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种植管为圆管,所述种植管的直径为10

30cm,长度为30

40cm。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种植管露出地面10

15cm。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种植管内,种植密度约1

2株。进一步优选的的,种植管内苗高10

20cm。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先锋灌木植物为冬红、桃金娘、春花、野牡丹、簕杜鹃、希美丽、夹竹桃、山毛豆、猪屎豆、多花木蓝、双荚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种植管采用在地面挖孔固定或采用钢筋、铆钉固定。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匍匐性植物为蟛蜞菊、狗牙根、小叶铺地榕、铜钱草、假花生、积雪草、黄花酢浆草、三点金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匍匐性植物采用茎节扦插或者种子播种,种植密度为茎节3

5条/穴、或者种子4

6粒/穴,穴间距为20

30cm。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匍匐性植物为蟛蜞菊,采用茎条直接扦插种植,每穴扦插3

4根,植株株行距为(10cm

15cm)
×
(20cm

30cm);所述先锋灌木植物为冬红,所述冬红采用扦插苗种植,种植株行距为(30cm

40cm)
×
(30cm

40cm),进一步的,所述冬红的种植株行距为30cm
×
30cm或40cm
×
40cm;或者所述匍匐性植物为铜钱草,采用分株苗进行种植,每穴种植5

6根,株行距为(15cm

20cm)
×
(15cm

20cm);所述先锋灌木植物为冬红,所述冬红采用扦插苗种植,种植株行距为(30cm

40cm)
×
(30cm

40cm),进一步的,所述冬红的种植株行距为30cm
×
30cm或40cm
×
40cm;或者所述匍匐性植物为铺地榕,采用扦插苗进行种植,每穴种植1株,植株株行距为(15cm

20cm)
×
(15cm

20cm);所述先锋灌木植物为车轮梅,采用实生苗种植,种植株行距为(20cm

30cm)
×
(20cm

30cm) ,进一步的,种植株行距为20cm
×
20cm或30cm
×
30cm。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针对土质边坡或者土壤层厚度达到12cm以上的边坡,通过人工穴植节上生根的匍匐性植物,如小叶铺地榕、蟛蜞菊、假花生、铜钱草等,快速形成坡面地被层植被,即下层植被,同时这些植物茎节可以节节生根,扎进土壤层并形成密集的根系网,起到很强的保水固土作用,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同时在匍匐性地被层间按照一定的距离插入管直径10

30cm、高30

40cm的圆管,圆管下端的1/3

1/2位置带细孔(孔径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匍匐性植物和阳性先锋植物组合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通过人工穴植节上生根的匍匐性植物;在匍匐性植物的地被层间按设定距离插入种植管并露出地面,所述种植管的下部管壁设有通孔,所述种植管内种植先锋灌木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匍匐性植物和阳性先锋植物组合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在种植管的下端的1/3

1/2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匍匐性植物和阳性先锋植物组合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孔径为4

8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匍匐性植物和阳性先锋植物组合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管为圆管,所述种植管的直径为10

30cm,长度为30

40cm,露出地面10

15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用匍匐性植物和阳性先锋植物组合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管内,种植密度约1

2株。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匍匐性植物和阳性先锋植物组合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先锋灌木植物为冬红、桃金娘、春花、野牡丹、簕杜鹃、希美丽、夹竹桃、山毛豆、猪屎豆、多花木蓝、双荚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匍匐性植物和阳性先锋植物组合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管采用在地面挖孔固定或采用钢筋、铆钉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匍匐性植物和阳性先锋植物组合的边坡植被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匍匐性植物为蟛蜞菊、狗牙根、小叶铺地榕、铜钱草、假花生、积雪草、黄花酢浆草、三点金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匍匐性植物和阳性先锋植物组合的边坡植被恢复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建新傅卫民张杰吕校石袁玲王伟湘王海燕孙晓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技师学院深圳高级技工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