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2459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8:42
一种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扁线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包括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包括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每一相绕组均包括至少一条并联支路,各并联支路呈均匀对称布设,每一并联支路均包括至少两个呈均匀对称布设的并联分支路,定子铁芯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围绕定子铁芯的中心轴线的轴向排布,并沿中心轴线的轴向延伸,各并联分支路的扁线导体层叠设置于凹槽内。这样各个均匀对称分布的并联支路,结合每一并联支路的均匀对称布设的并联分支路,便较佳地实现对上述三相绕组的电势平衡,抑制或消除电机环流的产生,较佳地缓解了电机温升的现象,从而也改善了电机的工作效率。从而也改善了电机的工作效率。从而也改善了电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电机
,尤其涉及一种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扁线电机得益于其较高的铜满率、较佳地散热性能和较高地功率密度,有助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轻量化,且能够提升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空间利用率和续航里程,而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等交通载具中。
[0003]现有技术中,扁线电机主要采用波绕组或叠绕组结构,通过将上述绕组结构的导体设计为多层,可以有效降低电机的交流损耗。但是,当上述绕组结构中的导体被设计为多层时,绕组结构的三相支路往往难以实现较佳地电势平衡,从而容易导致环流的产生,加剧扁线电机温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线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扁线电机的绕组结构中的导体被设计为多层时,绕组结构的三相支路难以实现较佳地电势平衡,易导致环流产生,加剧扁线电机温升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扁线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
[0007]所述定子绕组包括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所述第一相绕组、所述第二相绕组和所述第三相绕组均包括至少一条呈均匀对称布设的并联支路,每一条所述并联支路均包括至少两条呈均匀对称布设的并联分支路;
[0008]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围绕所述定子铁芯的中心轴线的轴向排布、并沿所述中心轴线的轴向延伸,各所述并联分支路的扁线导体层叠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0009]所述转子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壁所围设形成的空间内。
[00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扁线电机,其定子的定子绕组包括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而每一相绕组都包含有一条或两条以上并联支路,而由于并联支路呈均匀对称布设,这样各个并联支路之间的电势便能够实现较佳地平衡,从而可抑制扁线电机环流的产生,进而可较佳地消除扁线电机环流所导致的交流铜损耗,而通过使得每一并联支路均包括至少两个均匀对称布设的并联分支路,这样便实现了对并联支路上电流的分流,能够改善采用扁线的定子绕组所产生的趋肤效应,更佳地抑制交流铜损耗。那么,各个均匀对称分布的并联支路,结合每一并联支路的均匀对称布设的并联分支路,便较佳地实现对上述三相绕组的电势平衡,抑制或消除扁线电机环流的产生,这样当扁线电机高功率运转,具有相对较高的电流频率,产生较为明显的交流电阻效应时,各个均匀对称分布的并联支路,结合每一并联支路的均匀对称布设的并联分支路,便较佳地实现对上述三相绕组的电
势平衡,抑制了扁线电机的交流电阻效应,降低了交流电阻所产生的损耗,一方面提升了扁线电机高速运转时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扁线电机的温升改善了扁线电机的工作效率。
[0011]可选地,同一所述并联支路的相邻两所述并联分支路的进线方向相反。如此可使得各个并联分支路的进线分布较为规律,也简化了各个并联分支路的线形,从而有利于定子绕组快速插装于凹槽内,降低了定子绕组的插线难度。
[0012]可选地,同一所述凹槽内层叠设置有同一相绕组的各所述并联分支路的所述扁线导体,这样各个扁线导体之间便实现了同相分布,从而避免了各个扁线导体之间的相间绝缘的要求。
[0013]可选地,同一所述凹槽内,相邻两层的所述并联分支路的扁线导体相互紧贴。相邻两层的并联分支路之间无需考虑绝缘,因而可以实现相互紧贴,以使得扁线电机具有更佳地铜满率。
[0014]可选地,所述定子绕组沿所述定子铁芯的中心轴线的相对两侧分别为引出线端和焊接端,所述引出线端为非焊接端。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所述第二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和所述第三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在所述引出线端的跨距组合为A、B、B;
[0016]或者,所述第一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所述第二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和所述第三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在所述引出线端的跨距组合为A、A、B;
[0017]或者,所述第一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所述第二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和所述第三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在所述引出线端的跨距组合为A、B、A。上述跨距组合实现了定子绕组的引出线端的对称不等匝设计,抑制和减少了谐波的产生,在改善扁线电机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对扁线导体的节省。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所述第二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和所述第三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在所述引出线端的跨距组合为7、10、10。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所述第二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和所述第三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在所述引出线端的跨距组合为8、8、11。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一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所述第二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和所述第三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在所述焊接端的跨距相同。这样简化了焊接端的线形,使得焊接点位置能够整齐统一,从而降低了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在焊接端的焊接难度。
[0021]可选地,所述第一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所述第二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和所述第三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在所述焊接端的跨距均为9。
[0022]可选地,所述第一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所述第二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和所述第三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在所述焊接端形成扭头的弯折方向和弯折角度相同。通过使得各条并联分支路在焊接端形成的扭头的弯折方向和弯折角度保持一致,这样便进一步简化了焊接端的线形,使得焊接点位置更为整齐统一,从而使得各条并联支路在焊接端的焊接更为容易。
[0023]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动力总成,包括减速器,所述动力总成还包括上述的扁线电机,所述扁线电机和所述减速器传动连接。
[00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力总成,由于包括有上述的扁线电机,而上述的扁线电机能够在降低其温升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其工作效率,如此便也在降低了动力总成的整体温升的同时,也提升了动力总成的工作效率。
[0025]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动力总成。
[002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由于包括上述的动力总成,而由于上述的动力总成能够在降低其整体温升的同时,也提升了其工作效率,这样便也提升了车辆的续航能力。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扁线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扁线电机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扁线电机的U相的第一并联支路的绕组展开图局部部分;
[003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扁线电机的U相的第二并联支路的绕组展开图局部部分;
[0031]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扁线电机的U相的第三并联支路的绕组展开图局部部分;
[0032]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扁线电机的U相的三并联支路组合形成的绕组展开图局部部分;
[0033]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扁线电机的V相的三并联支路组合形成的绕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定子包括定子绕组和定子铁芯;所述定子绕组包括第一相绕组、第二相绕组和第三相绕组,每一相绕组均包括至少一条并联支路,各所述并联支路呈均匀对称布设,每一条所述并联支路均包括至少两条呈均匀对称布设的并联分支路;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围绕所述定子铁芯的中心轴线的轴向排布、并沿所述中心轴线的轴向延伸,各所述并联分支路的扁线导体层叠设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转子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内壁所围设形成的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并联支路的相邻两所述并联分支路的进线方向相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凹槽内层叠设置有同一相绕组的各所述并联分支路的所述扁线导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凹槽内,相邻两层的所述并联分支路的扁线导体相互紧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绕组沿所述定子铁芯的中心轴线的相对两侧分别为引出线端和焊接端,所述引出线端为非焊接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扁线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所述第二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和所述第三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在所述引出线端的跨距组合为A、B、B;或者,所述第一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所述第二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和所述第三相绕组的并联分支路在所述引出线端的跨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昱陈坚殷林鹏额尔和木巴亚尔宛勇健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