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波电路及直流充电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2289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滤波电路及直流充电模块。滤波电路用于对直流输入电源进行滤波,滤波电路包括共模电容组、差模电容组及第一共模电感,共模电容组与第一共模电感构成π型共模滤波网络,差模电容组与第一共模电感构成π型差模滤波网络。通过以上方式,其能够同时滤除输入电源的共模干扰信号和差模干扰信号,有效降低EMI,从而达到较高的EMC性能。到较高的EMC性能。到较高的EMC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滤波电路及直流充电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特别是涉及一种滤波电路及直流充电模块。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源转换模块中,例如在电动车辆的AC/DC充电模块中,电源在传输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传导干扰,这些传导干扰不仅存在于AC/DC充电模块的交流侧,也会存在于AC/DC充电模块的直流侧,因此需要在交流侧和直流侧设置EMI滤波电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EMI,从而避免这些干扰成分通过端口或线缆传输至外部设备,保证外部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0003]目前在直流侧设置的EMI滤波电路大多仅能够抑制共模干扰信号而没有办法有效抑制差模干扰信号,该差模干扰信号传输至外部设备同样会影响外部设备的工作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对相关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波电路及直流充电模块,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同时有效地抑制共模干扰信号和差模干扰信号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在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波电路,包括共模电容组、差模电容组及第一共模电感;所述第一共模电感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直流输入电压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输入端用于与直流输入电压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出端与直流输出电压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输出端与直流输出电压负极连接;所述共模电容组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构成π型共模滤波网络,所述差模电容组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构成π型差模滤波网络。
[0007]可选的,所述共模电容组包括第一共模电容对及第二共模电容对;所述第一共模电容对并联在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共模电容对并联在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共模电容对包括第一Y电容及第二Y电容;所述第二共模电容对包括第三Y电容及第四Y电容;所述第一Y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Y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Y电容的一端用于共同连接机壳,所述第二Y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Y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Y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Y电容的一端用于共同连接机壳,所述第四Y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0009]可选的,所述差模电容组包括第一金属膜电容及第二金属膜电容;所述第一金属膜电容并联在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金属膜电容并联在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0010]可选的,所述金属膜电容的电容值大于或等于5微法。
[0011]可选的,还包括第一电解电容及第二电解电容;所述第一电解电容并联在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解电容对并联在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0012]可选的,还包括第二共模电感;所述第二共模电感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出端直流输出电压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二输出端与直流输出电压负极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共模电容组还包括第五Y电容及第六Y电容;所述第五Y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Y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Y电容的一端用于共同连接机壳,所述第六Y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0014]可选的,所述差模电容组还包括第三金属膜电容;所述第三金属膜电容并联在第二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
[0015]在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直流充电模块,包括如上所述的滤波电路。
[0016]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滤波电路及直流充电模块。滤波电路用于对直流输入电源进行滤波,滤波电路包括共模电容组、差模电容组及第一共模电感,共模电容组与第一共模电感构成π型共模滤波网络,差模电容组与第一共模电感构成π型差模滤波网络。通过以上方式,其能够同时滤除输入电源的共模干扰信号和差模干扰信号,有效降低EMI,从而达到较高的EMC性能。
附图说明
[0017]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仅作为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3]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滤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滤波电路100包括共模电容组10、差模电容组20及第一共模电感30。共模电容组10中的共模电容设置在第一共模电感30的输入侧和输出侧,差模电容组20中的差模电容设置在第一共模电感30的输入侧和输出侧。从而使得,共模电容组10与第一共模电感30构成π型共模滤波网络,差模电容组20与第一共模电感30构成π型差模滤波网络。
[0024]通过利用π型共模滤波网络和π型差模滤波网络对输入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能够同时对直流输入电源信号的共模干扰信号或差模干扰信号进行有效的滤除,从而有效抑制EMI。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共模电感30为由超微晶磁环和铁氧体磁环组成的共模电感,第一共模电感30包括两个共模电感线圈,这两个线圈绕在同一铁芯上,匝数和相位都相同(绕制反向)。当电路中的正常电流流经该电感器时,电流在同相位绕制的电感线圈中产生反向的磁场而相互抵消,此时正常信号电流主要受线圈电阻的影响(和少量因漏感造成的阻尼),当有共模电流流经线圈时,由于共模电流的同向性,会在线圈内产生同向的磁场而增大线圈的感抗,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共模电容组、差模电容组及第一共模电感;所述第一共模电感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入端用于与直流输入电压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输入端用于与直流输入电压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出端与直流输出电压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输出端与直流输出电压负极连接;所述共模电容组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构成π型共模滤波网络,所述差模电容组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构成π型差模滤波网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模电容组包括第一共模电容对及第二共模电容对;所述第一共模电容对并联在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共模电容对并联在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模电容对包括第一Y电容及第二Y电容;所述第二共模电容对包括第三Y电容及第四Y电容;所述第一Y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Y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Y电容的一端用于共同连接机壳,所述第二Y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Y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Y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Y电容的一端用于共同连接机壳,所述第四Y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第二输出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模电容组包括第一金属膜电容及第二金属膜电容;所述第一金属膜电容并联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刘小刚方飞曹彦哲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麦格米特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