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油系统的双浮体式储液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9217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55
一种回油系统的双浮体式储液器,属于储液器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支板、进液管外管、进液管内管、出液管内管、出液管外管、悬浮支架、引射回油装置、回油软管、出油管和出油口;壳体包括上盖、圆柱形壳壁和底座;引射回油装置为一体结构,包括悬浮体、滤网和2件配重棒,悬浮体包括中间的悬浮体主体、及两侧的左滑套和右滑套,滤网设置在悬浮体主体上方,2件配重棒分设在悬浮体主体两侧;悬浮体主体中心设置有回油孔;回油孔下方为回油口;引射回油装置为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还包括回油浮子;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为第一浮体,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的比重小于液态制冷剂的比重,使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能在液态制冷剂上浮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有效地将气液分离。有效地将气液分离。有效地将气液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油系统的双浮体式储液器


[0001]本技术为一种回油系统的储液器,特别涉及一种回油系统的双浮体式储液器,属于储液器


技术介绍

[0002]空调和制冷设备系统中储液器是一个安装在高压液管上的压力容器,用来储存制冷系统在负载变化是所导致的多余的液态制冷剂,避免冷凝器中液态制冷剂积存过多而使得有效换热面积变小,影响冷凝效果。储液器可以满足输液管充满制冷剂,从而避免膨胀阀因制冷剂液体的不连续而误动作。储液器是配装在空调冷凝器和压缩机之间部位,是防止过量液体制冷剂流入压缩机而产生液击的保护部件。
[0003]但普通的储液器在制冷系统功能比较单一。不能为高效节能的制冷系统提供部件功能上的支持。制冷剂的液态和气态的相变过程吸收热量达到制冷的目的,冷冻油在此循环中没有相变的过程,对系统制冷换热无益处。在蒸发器内部冷冻油参与循环,冷冻油有会在蒸发器内部产生油膜从而影响换热效果。循环的冷冻油越多对蒸发器换热阻碍效果越大,换热效果越差。
[0004]普通的储液器结构不合理,不能有效地将气态制冷剂、冷冻油、液态制冷剂分层分离,不能有效降低蒸发器内冷冻油的循环量,影响了换热效率;不能减少制冷循环中蒸发的冷冻油的流动,使冷冻油不能够有效的经过冷凝器冷却后回流到压缩机;同时不能为压缩机提供可靠的回油,易造成压缩机内部润滑系统因缺油而造成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地将气液分离,不能有效降低蒸发器内冷冻油的循环量,影响了换热效率;不能减少制冷循环中蒸发的冷冻油的流动,使冷冻油不能够有效的经过冷凝器冷却后回流到压缩机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回油系统的双浮体式储液器,可以达到有效地将气液分离的目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油系统的双浮体式储液器,为密封容器、用于空调和制冷设备,包括壳体、支板、进液管外管、进液管内管、出液管内管、出液管外管、悬浮支架、引射回油装置、回油软管、出油管和出油口;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圆柱形壳壁和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支板上;所述进液管内管设置在壳体内一侧,所述进液管外管设置在上盖上方一侧,并向下穿过上盖进入壳体内、与进液管内管上端部密封连接,进液管外管的外端与空调机组的冷凝器连接;所述出液管内管设置在壳体内另一侧,所述出液管外管设置在上盖上方另一侧,并向下穿过上盖进入壳体内、与出液管内管上端部密封连接,出液管外管的外端与膨胀阀连接;所述出油管穿设在上盖中部,出油管下端为储液器的出油口,出油管上端与空调系统的压缩机连接;
[0007]从冷凝器出来的制冷剂液体经进液管外管和进液管内管进入储液器,制冷剂液体内夹带的少量冷冻油即压缩机润滑油和制冷剂气体被分离出来,液态制冷剂储存在储液器
下部,液态制冷剂的上平面形成制冷剂液面,冷冻油则浮在制冷剂液面上方,制冷剂气体在最上方;
[0008]所述引射回油装置为一体结构,包括悬浮体、滤网和2件配重棒,所述悬浮体包括中间的悬浮体主体、及两侧的左滑套和右滑套,所述滤网设置在悬浮体主体上方,2件配重棒分设在悬浮体主体两侧;所述悬浮体主体中心设置有回油孔;回油孔下方为回油口;
[0009]所述引射回油装置为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所述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不仅包括悬浮体、滤网和2件配重棒、还包括回油浮子;
[0010]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为第一浮体,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的比重小于液态制冷剂的比重,使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能在液态制冷剂上浮动;所述回油浮子为第二浮体、包括浮子头部和浮子下端部,浮子头部设置在滤网内,浮子下端部插放在回油孔上端,回油浮子的比重小于冷冻油的比重,使回油浮子能在冷冻油上浮动;
[0011]当冷冻油位存积,高于回油浮子时,浮子上浮,回油口打开,进行引射回油过程;反之,油位下降时,回油口关闭,引射回油过程停止。
[0012]所述悬浮支架为U型细圆棒、包括左支撑棒和右支撑棒,所述左支撑棒和右左支撑棒的上端与上盖固定连接;
[0013]所述左滑套内设置有左支撑棒穿孔,所述左支撑棒穿孔套设在左支撑棒上,所述右滑套内设置有右支撑棒穿孔,所述右支撑棒穿孔套设在左支撑棒上,当回油液面上、下浮动时,左滑套和右滑套能分别在左支撑棒和右左支撑棒上进行上、下滑动,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利用回油软管、与悬浮支架柔性连接,能根据实际液位的高低、悬浮安装在悬浮支架上,为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上、下浮动提供上、下导轨支撑。
[0014]所述回油软管一端与出油管下端的出油口连接,回油软管另一端与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的回油孔连接,回油软管将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和出油管的壳体侧柔性连接;所述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上有回油线,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通过回油软管、出油管把冷冻油引射回油至压缩机;
[0015]所述回油软管采用硅胶管,具有耐油性,柔韧度好,耐扭结不变形,耐高低温性,在100 ℃到

60℃下仍有弹性,可长期使用。
[0016]冷冻油的密度小于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和冷冻油混合状态下,在储液器内部形成上层为气态制冷剂、中油为冷冻油、下层为液态制冷剂的分层。
[0017]配重棒采用2根304不锈钢柱,配重棒对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进行配重,按制冷剂的比重决定配重棒的重量,以满足各种制冷剂密度不同、对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浮力不同的需求,配重要求回油线和制冷剂液面一致,使回油线处在滤网与悬浮体主体之间,使悬浮体主体在回油线下方,使滤网在回油线上方;并使左滑套底部和右滑套底部在回油线下方、左滑套中上部和右滑套中上部在回油线上方;配重棒重量与所采用的制冷剂的比重相适应,不同的制冷剂配重棒重量是不同的。
[0018]所述悬浮体采用PP材料,材料密度小,为浮动提供升力;滤网采用80目、304不锈钢丝网冲压成型,能有效过滤杂质,防止异物进入压缩机。
[0019]所述悬浮体主体两侧的前后、左滑套和右滑套内侧各设置有1块配重棒固定板,所述配重棒固定板中部设置有配重棒穿孔,2根304不锈钢柱的两端分别穿设在配重棒穿孔内、互为紧配合。
[0020]设计原理:
[0021]①
液态制冷剂进入储液器:液态制冷剂从冷凝器、经进液管外管和进液管内管进入储液器;由于密度不同,液态制冷剂在回油线下方,冷冻油在回油线上方,制冷剂气体在最上方,在壳体内部形成上层为制冷剂气体、中层为冷冻油、下液为液态制冷剂的分层;在配重棒的作用下,回油线和制冷剂液面处在同一平面;
[0022]②
引射回油:当冷冻油位存积,高于回油浮子时,浮子上浮,回油口打开;由于射吸原理的作用,浮在回油线上方冷冻油通过滤网、悬浮体主体中心,再经回油软管、出油管逐步回到压缩机;冷冻油的密度小于制冷剂,回油口只能进入冷冻油,而杜绝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气液分离得更彻底,并做到充分回油;
[0023]③
制冷剂液体流出:制冷剂液体自出液管内管下端、向上至出液管外管上端与膨胀阀连接;以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油系统的双浮体式储液器,为密封容器、用于空调和制冷设备,包括壳体、支板、进液管外管、进液管内管、出液管内管、出液管外管、悬浮支架、引射回油装置、回油软管、出油管和出油口;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圆柱形壳壁和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支板上;所述进液管内管设置在壳体内一侧,所述进液管外管设置在上盖上方一侧,并向下穿过上盖进入壳体内、与进液管内管上端部密封连接,进液管外管的外端与空调机组的冷凝器连接;所述出液管内管设置在壳体内另一侧,所述出液管外管设置在上盖上方另一侧,并向下穿过上盖进入壳体内、与出液管内管上端部密封连接,出液管外管的外端与膨胀阀连接;所述出油管穿设在上盖中部,出油管下端为储液器的出油口,出油管上端与空调系统的压缩机连接;液态制冷剂储存在储液器下部,液态制冷剂的上平面形成制冷剂液面,冷冻油则浮在制冷剂液面上方,制冷剂气体在最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射回油装置为一体结构,包括悬浮体、滤网和2件配重棒,所述悬浮体包括中间的悬浮体主体、及两侧的左滑套和右滑套,所述滤网设置在悬浮体主体上方,2件配重棒分设在悬浮体主体两侧;所述悬浮体主体中心设置有回油孔;回油孔下方为回油口;所述引射回油装置为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所述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还包括回油浮子;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为第一浮体,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的比重小于液态制冷剂的比重,使双浮体引射回油装置能在液态制冷剂上浮动;所述回油浮子为第二浮体、包括浮子头部和浮子下端部,浮子头部设置在滤网内,浮子下端部插放在回油孔上端,回油浮子的比重小于冷冻油的比重,使回油浮子能在冷冻油上浮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油系统的双浮体式储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支架为U型细圆棒、包括左支撑棒和右支撑棒,所述左支撑棒和右左支撑棒的上端与上盖固定连接;所述左滑套内设置有左支撑棒穿孔,所述左支撑棒穿孔套设在左支撑棒上,所述右滑套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明汪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惠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