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低噪声增益可调采集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采集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低噪声增益可调采集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软件无线电技术是现代通信系统主要发展方向,其核心思想是构建一个通用的、开放的可编程硬件平台,可以通过加载不同的软件,来设置通信功能、调制模式和信号波形。其工作模式通过设置软件来改变,升级换代方便。设计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思想是通过软件尽可能多地完成无线通信功能,并尽可能接近天线端对射频信号进行采样和A/D转换。与传统无线电系统技术相比,软件无线电系统需要A/D转换移到中频并尽可能地靠近射频端,对整个系统频带进行采样,从中频甚至射频开始就进行数字化处理,需要实现低噪声放大、自动增益可调等功能。
[0003]数字化平台的短波通信需要实现远距离通信功能,而短波远距离通信主要依靠大气中的电离层传播。因此受环境的影响,在短波频段内总会存在一些强干扰信号,这些干扰信号的强度远远超出了现阶段A/D转换芯片的处理范围。而当接收的信号十分微弱,甚至接近噪声信号时,A/D转换的难度也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低噪声增益可调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超低噪声增益调理电路、A/D转换采集电路、FPGA处理电路、总线接口电路、供电电路和时钟电路;所述超低噪声增益调理电路、A/D转换采集电路、FPGA处理电路依次连接,总线接口电路通过PCIE总线与FPGA处理电路连接,所述时钟电路与A/D转换采集电路、FPGA处理电路连接,为A/D转换采集电路和FPGA处理电路提供同步时钟;所述供电电路为各电路提供电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噪声增益可调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低噪声增益调理电路包括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十八电容(C18)、第十九电容(C19)、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可调电阻(RJ1)和第二集成电路(U2);第二集成电路(U2)的型号为AD8332,射频输入信号IN1和第四电容(C4)的第一管脚相连,第四电容(C4)的第二管脚和第一电感(L1)的第一管脚相连,第一电感(L1)的第二管脚和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二管脚、第五电容(C5)的第二管脚、第六电容(C6)的第二管脚相连,第五电容(C5)的第一管脚接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管脚和第三电阻(R3)的第二管脚相连,第三电阻(R3)的第一管脚和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四管脚、第七电容(C7)的第一管脚相连,第七电容(C7)的第二管脚和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八管脚相连,供电电路输出信号VREF
‑
LNA和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九管脚、第九电容(C9)的第一管脚、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管脚相连,第九电容(C9)和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管脚接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管脚接3.3VA电源,第四电阻(R4)的第一管脚接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十管脚、第一可调电阻(RJ1)的第三管脚、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管脚相连,第一可调电阻(RJ1)的第二管脚接地,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管脚接地,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一管脚和第三电容(C3)的第二管脚相连,第三电容(C3)的第一管脚接地,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五管脚和第八电容(C8)的第一管脚相连,第八电容(C8)的第二管脚和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七管脚相连,射频输入信号IN2和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二管脚相连,第十三电容(C13)的第一管脚和第二电感(L2)的第一管脚相连,第二电感(L2)的第二管脚和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二十七管脚、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一管脚、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一管脚相连,第十四电容(C14)的第二管脚接地,第十五电容(C15)的第二管脚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管脚相连,第五电阻(R5)的第二管脚和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二十五管脚、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一管脚相连,第十六电容(C16)的第二管脚和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二十一管脚相连,供电电路输出信号VREF
‑
LNA和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二十管脚、第十八电容(C18)的第一管脚、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一管脚相连,第十八电容(C18)和第十九电容(C19)的第二管脚接地,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二十八管脚和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一管脚相连,第十二电容(C12)的第二管脚接地,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二十四管脚和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一管脚相连,第十七电容(C17)的第二管脚和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二十二管脚相连,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六管脚、第二十三管脚接地,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十二管脚输出信号OUT1+,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十三管脚输出信号OUT1
‑
,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十七管脚输出信号OUT2+,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十六管脚输出信号OUT2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低噪声增益可调采集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为共
模参考电压电路,该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集成电路(U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智,徐骞,林光福,徐林,杨卫超,刘宏伟,鲜于运香,沙万里,唐道奎,梁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