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1485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学调控件和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和连接绳,背板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绳张紧并连接于背板的外侧面,连接绳经过连接孔;支撑件具有连接端和支撑端,连接端的侧壁设有供连接绳适配嵌入的凹口,支撑件插接于连接孔内,且支撑端位于背板的内侧用于支撑光学调控件,连接端伸出至背板的外侧且设有凹口,连接绳嵌入凹口且和连接孔的孔壁配合夹紧连接端从而将支撑件连接至背板上。如此,拆卸支撑件时,将连接绳从凹口内抽出,支撑件脱离连接绳的限制,便能够拆离背板,拆装方便,且拆卸过程不会损坏支撑件及背板。过程不会损坏支撑件及背板。过程不会损坏支撑件及背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显示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显示装置通常包含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其中,背光模组包含光源,如冷阴极管、热阴极管、电激发光以及发光二极体等。一般地,为调控背光模组的光源的出光角度及提升出光质量,背光模组通常需要在光源外设置光学调控件,比如光学膜片、扩散片、反射片以及导光板等用以进行出光调控;如此,需要在背光模组上设置支撑结构来连接并支撑前述的光学调控件,以保证光学调控件与光源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光学调控件对光源发出的光线进行有效调控。
[0003]现有技术中,如图8所示,以使用发光二极体作为显示装置的光源95,并搭配光学调控件90以提升显示装置的扩光与混光效果为例,其中,光学调控件90包括光学调控膜900,光学调控膜900由支撑结构93a支撑于光源95上方。具体地,支撑结构93a为插拔式结构,且包括具有爪夹931的定位部930a,背光模组的背板99上开设定位孔990a,爪夹931可受压并拢而伸进定位孔990a,并再伸出定位孔990a后外张而与背板99抵接固定,从而将光学调控膜900间隔支撑于光源95的上方。
[0004]如此,支撑结构93a在背板99的内部通过爪夹931外张与背板99抵紧而与背板99实现连接,这样,从背板99朝向光学调控膜900的内侧无法判断支撑结构93a的爪夹931是否正常外张,即无法确认支撑结构93a是否稳定可靠的完成其于背板99上的组装,必须要翻看背板99的外侧才能加以确认;此外,支撑结构93a的爪夹931虽然能够保证定位部930a与背板99的连接固定,但是一旦爪夹931外张便难以从背板99的内侧进行拆卸,支撑结构93a拆离背板99操作难度大,拆卸时极易对支撑结构93a或背板99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支撑结构通过爪夹外张与背板抵紧来实现与背板的连接,存在支撑结构拆卸难度大、拆卸易对背板及支撑结构本身造成损伤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学调控件和用于将光学调控件支撑于背板内侧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和连接绳,背板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绳张紧并连接于背板背离光学调控件的外侧面,连接绳经过连接孔;支撑件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支撑端,连接端的侧壁设置有供连接绳适配嵌入的凹口,支撑件插接于连接孔内,且支撑端位于背板的内侧并用于支撑光学调控件,连接端伸出至背板的外侧以使连接绳能够嵌入至凹口内,从而使连接绳和连接孔的孔壁配合夹紧连接端。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绳沿第一孔段至第二孔段方向延伸设置,连接孔为至少具有一个弯曲部位的弯曲孔。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的侧壁凸设有第一凸缘,第一凸缘位于凹口远离支撑端的一侧,连接孔包括相互连通且孔径渐缩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一孔段的孔径大于第一凸缘的尺寸,第二孔段的孔径小于第一凸缘的尺寸,第一凸缘能够从第一孔段穿过并沿连接孔移动至第二孔段,且当第一凸缘移动至第二孔段时连接绳同步嵌入至凹口内,连接绳和第二孔段的孔壁配合夹紧连接端。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的侧壁还凸设有第二凸缘,第二凸缘位于凹口与支撑端之间,第二凸缘的尺寸大于第一孔段的孔径,且当支撑件插接于连接孔内时,第二凸缘抵止于背板的内侧面。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支撑件和至少一连接绳,背板上开设有多个供各支撑件对应插接的连接孔,背板的外侧面还设置有多个挂钩,多个连接孔分散设置于相邻两挂钩之间,连接绳顺次穿过各挂钩并张紧于相邻的两挂钩之间。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支撑件相互独立,或者,多个支撑件通过各自的第二凸缘相互连接。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挂钩呈阵列式排布于背板的外侧面,相邻两挂钩之间设置一连接孔,多个连接孔以与挂钩排布形式相同的阵列形式排布。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绳为弹性钢丝绳。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为插头式支撑件,支撑端为支撑插头,光学调控件上开设有与支撑插头相适配的插接孔,支撑插头插设于插接孔内以支撑光学调控件。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支撑件的支撑端设置有一支撑插头,或者,一支撑件的支撑端设置有多个支撑插头。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为顶针式支撑件,支撑端为支撑顶针,支撑顶针的端部与光学调控件相抵以支撑光学调控件。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支撑件的支撑端设置有一支撑顶针,或者,一支撑件的支撑端设置有多个支撑顶针。
[0018]本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使用时,将光学调控件支撑连接于支撑件的支撑端,再将支撑件的连接端插入连接孔,并使连接于背板外侧面的连接绳嵌入至连接端的凹口内,此时,由于连接绳处于张紧状态,连接绳嵌入凹口时连接绳受力外张,从而能够与连接孔的孔壁配合,使支撑件的连接端夹紧于连接绳和连接孔的孔壁之间,从而将支撑件连接至背板上。如此,需要拆卸支撑件时,将连接绳从凹口内抽出,支撑件脱离连接绳的限制,便能够拆离背板,支撑件拆装方便,且拆卸时将连接绳从凹口内拉出即可,拆卸过程不会损坏支撑件及背板;此外,当使用同一连接绳嵌入多个支撑件的凹口同时连接多个支撑件时,将该连接绳从背板上抽离便可将对应连接的多个支撑件批量拆下,从而能够实现支撑件的批量拆卸,提高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整体拆卸效率。
[0019]本技术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0020]本技术的显示装置,通过使用上述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组装及拆卸操作简单,显示装置拆装及检修维护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沿图1中A

A线的剖切局部视图;
[0024]图3为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一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所示的支撑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另一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支撑组件与背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0031]10

背板;11

连接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学调控件和用于将所述光学调控件支撑于所述背板内侧的支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件和连接绳,所述背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绳张紧并连接于所述背板背离所述光学调控件的外侧面,所述连接绳经过所述连接孔;所述支撑件具有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和支撑端,所述连接端的侧壁设置有供所述连接绳适配嵌入的凹口,所述支撑件插接于所述连接孔内,且所述支撑端位于所述背板的内侧并用于支撑所述光学调控件,所述连接端伸出至所述背板的外侧以使所述连接绳能够嵌入至所述凹口内,从而使所述连接绳和所述连接孔的孔壁配合夹紧所述连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侧壁凸设有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位于所述凹口远离所述支撑端的一侧,所述连接孔包括相互连通且孔径渐缩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凸缘的尺寸,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凸缘的尺寸,所述第一凸缘能够从所述第一孔段穿过并沿所述连接孔移动至所述第二孔段,且当所述第一凸缘移动至所述第二孔段时所述连接绳同步嵌入至所述凹口内,所述连接绳和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壁配合夹紧所述连接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沿所述第一孔段至所述第二孔段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连接孔为至少具有一个弯曲部位的弯曲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侧壁还凸设有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位于所述凹口与所述支撑端之间,所述第二凸缘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且当所述支撑件插接于所述连接孔内时,所述第二凸缘抵止于所述背板的内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业袁海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