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1409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冷器,包括第一管板、第二管板、换热管、翅片和侧边板。第二管板与第一管板平行间隔地设置;换热管设置在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之间,用于形成第一冷却通道;翅片套设在换热管上,翅片与换热管之间用于形成增压空气通道;侧边板设置在中冷器的两侧,并与第一管板和第二管板相连接,侧边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冷却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冷器,能够实现对侧边板的冷却,有效减小侧边板的温度变化幅度,进而减小侧边板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交变应力,减轻侧边板的疲劳损伤,有利于提升中冷器的密封效果,延长中冷器的使用寿命,提升中冷器对柴油机变工况的适应能力,并提高整个增压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整个增压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提高整个增压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冷器


[0001]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冷器。

技术介绍

[0002]相关研究表明,柴油机在相同的空气燃油比条件下,增压空气的温度每下降10℃,增压空气的密度会增大约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柴油机的输出功率可以提高3%~5%。柴油机的效率也会随着增压空气进气温度的下降而上升,并且同时还能降低污染物排放。因此,柴油机通常采用中间冷却技术对增压空气进行冷却。
[0003]目前常用的中冷器,由于结构的原因,在冷却增压空气时易因交变应力而产生变形,不但会影响中冷器对冷却介质的密封效果,而且容易导致增压空气的泄漏,不利于提高中冷器对柴油机变工况的适应能力,以及整个增压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04]为此,需要提供一种中冷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6]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冷器,所述中冷器包括:
[0007]第一管板;
[0008]第二管板,所述第二管板与所述第一管板平行间隔地设置;
[0009]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之间,用于形成第一冷却通道;
[0010]翅片,所述翅片套设在所述换热管上,所述翅片与所述换热管之间用于形成增压空气通道;
[0011]侧边板,所述侧边板设置在所述中冷器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相连接,所述侧边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冷却通道。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中冷器,在侧边板内设置第二冷却通道,在不增加中冷器的结构尺寸和重量的前提下,能够冷却侧边板,有效减小侧边板的温度变化幅度,进而减小侧边板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交变应力,减轻侧边板因交变应力而产生的疲劳损伤,有利于提升中冷器的密封效果,延长中冷器的使用寿命,提升中冷器对柴油机变工况的适应能力,并提高整个增压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和安全性。
[0013]可选地,所述中冷器还包括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第一端盖连接至所述第一管板,且与所述第一管板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液口连通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管板上设置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
[0014]可选地,所述侧边板包括内壁板和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内壁板平行间隔地设置,所述盖板与所述内壁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冷却通道。
[0015]可选地,所述侧边板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盖板相连接,且所述加强筋凸出于所述盖板的外表面。
[0016]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包括横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抵接至所述内壁板,所述横向加强筋上设置有第一通水孔。
[0017]可选地,所述加强筋还包括与所述横向加强筋大致垂直设置的竖向加强筋,所述竖向加强筋抵接至所述内壁板,所述竖向加强筋上设置有第二通水孔。
[0018]可选地,所述侧边板与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构造为一体。
[0019]可选地,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盖板构造为一体。
[0020]可选地,所述第二管板上设置有出液孔,沿所述侧边板的宽度方向,所述出液孔与所述进液孔设置在所述侧边板的相同侧或相反侧。
[0021]可选地,所述中冷器还包括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连接至所述第二管板,且与所述第二管板之间形成与所述出液孔相连通的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端盖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出液口。
附图说明
[0022]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0023]附图中:
[0024]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中冷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中冷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以及
[0026]图3为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中冷器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00:中冷器
ꢀꢀꢀꢀꢀꢀꢀꢀꢀꢀꢀꢀꢀꢀꢀ
110:第一管板
[0029]111:进液孔
ꢀꢀꢀꢀꢀꢀꢀꢀꢀꢀꢀꢀꢀꢀꢀ
112:第一输送通道
[0030]120:第二管板
ꢀꢀꢀꢀꢀꢀꢀꢀꢀꢀꢀꢀꢀ
121:出液孔
[0031]122:第二输送通道
ꢀꢀꢀꢀꢀꢀꢀꢀꢀ
130:换热管
[0032]131:第一冷却通道
ꢀꢀꢀꢀꢀꢀꢀꢀꢀ
140:侧边板
[0033]141:第二冷却通道
ꢀꢀꢀꢀꢀꢀꢀꢀꢀ
142:内壁板
[0034]143:盖板
ꢀꢀꢀꢀꢀꢀꢀꢀꢀꢀꢀꢀꢀꢀꢀꢀꢀ
144:加强筋
[0035]145:横向加强筋
ꢀꢀꢀꢀꢀꢀꢀꢀꢀꢀꢀ
146:第一通水孔
[0036]147:竖向加强筋
ꢀꢀꢀꢀꢀꢀꢀꢀꢀꢀꢀ
148:第二通水孔
[0037]149:分配通道
ꢀꢀꢀꢀꢀꢀꢀꢀꢀꢀꢀꢀꢀ
150:翅片
[0038]151:汇聚通道
ꢀꢀꢀꢀꢀꢀꢀꢀꢀꢀꢀꢀꢀ
160:第一端盖
[0039]161:进液口
ꢀꢀꢀꢀꢀꢀꢀꢀꢀꢀꢀꢀꢀꢀꢀ
162:第一容纳空间
[0040]170:第二端盖
ꢀꢀꢀꢀꢀꢀꢀꢀꢀꢀꢀꢀꢀ
171:第二容纳空间
[0041]172:出液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2]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43]为了彻底理解本技术,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描述,以说明本技术的中冷器。显然,本技术的施行并不限于中冷器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0044]本技术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它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本技术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清楚,并非限制。
[0045]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包括:第一管板;第二管板,所述第二管板与所述第一管板平行间隔地设置;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置在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之间,用于形成第一冷却通道;翅片,所述翅片套设在所述换热管上,所述翅片与所述换热管之间用于形成增压空气通道;侧边板,所述侧边板设置在所述中冷器的两侧,并与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相连接,所述侧边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冷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还包括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第一端盖连接至所述第一管板,且与所述第一管板之间形成与所述进液口连通的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管板上设置有进液孔,所述进液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冷却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板包括内壁板和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内壁板平行间隔地设置,所述盖板与所述内壁板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冷却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板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盖板相连接,且所述加强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朋林胡艳泳董庆太魏冬香李建华王怀振刘嘉钰陈晓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