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菌草茎秆三筒烘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9087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巨菌草茎秆三筒烘干机,包括由驱动机构驱动转动的烘干筒,烘干筒包括同轴设置由内至外依次套设直径逐渐增大的内筒、中筒及外筒,内筒的一端连通有进料管,外筒背离进料管一侧有出料口,内筒的出料端背离进料管且位于中筒内,中筒的出料端与内筒进料管同侧且位于外筒内,内筒、中筒及外筒内固定有与烘干筒轴向互成角度的扬料板,且内筒与外筒的物料推进方向相同为由进料管一侧向出料口一侧移动,中筒与内筒物料推进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烘干筒内的反复扬起行进物料在中筒不断地被反复扬进,以两步退一步的行进方式,物料在中筒既能充分吸收内筒散发的热量,又能吸收中筒的热量,同时延长干燥时间,提高干燥效率。高干燥效率。高干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巨菌草茎秆三筒烘干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巨菌草茎秆三筒烘干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干燥设备只是将物料通过在干燥的转筒内转动并逐步通过内部的螺旋导向板输出进行烘干物料,该方法仅仅能单次单向移动热效率低,从而导致干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干燥申报效率干燥效率低,能耗较大。
[0004]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巨菌草茎秆三筒烘干机,包括由驱动机构驱动转动的烘干筒,所述烘干筒包括同轴设置由内至外依次套设直径逐渐增大的内筒、中筒及外筒,所述内筒的一端连通有进料管,外筒背离进料管一侧连通有联通外部的出料口,所述内筒的出料端背离进料管且位于中筒内,所述中筒的出料端与内筒进料管同侧且位于外筒内,所述内筒、中筒及外筒内固定有与烘干筒轴向互成角度的扬料板以推进物料由倾斜扬料板的高位一侧向低位一次移动,且所述内筒与外筒的物料推进方向相同为由进料管一侧向出料口一侧移动,中筒与内筒物料推进方向相反,所述进料管联通有热风炉。
[0005]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中筒及外筒内部的两端具有螺旋形导料板,螺旋形导料板倾斜方向相同。
[0006]进一步的,所述扬料板与烘干筒轴线呈20
°
夹角。
[0007]进一步的,所述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下方具有输出物料的传送带。
[0008]进一步的,所述烘干筒底部具有底座,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烘干筒外部的环形托带及固定于底座上的电机,所述底座上固定有能托举托带利用摩擦使拖带转动的一对托轮,所述电机驱动一对托轮转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的上端联通有旋风分离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中筒及外筒通过端部连杆实现固定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的物料先经进料管进入烘干筒的内筒以进行顺流干燥,物料在内筒扬料板中被不断地扬起、散落,呈螺旋行进式实现热交换。物料移动至内筒的出料口进入中筒,以逆流干燥。物料在中筒不断地被反复扬进,以两步退一步的行进方式,物料在中筒既能充分吸收内筒散发的热量,又能吸收中筒的热量,同时延长干燥时间,物料在此达到最佳干燥状态。物料行至中筒的另一端而落入外筒,物料在外筒继续被干燥,达到干燥效果的物料在热风的作用下可快速排出筒体,没有达到干燥要求的物料因自重而不能快速行进,物料在此扬料板内继续进行充分干燥,由此完成干燥目的。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烘干筒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内筒展开后的扬料板布局图,箭头方向为物料输送方向;
[0015]图4为中筒展开后的扬料板布局图,箭头方向为物料输送方向;
[0016]图5为外筒展开后的扬料板布局图,箭头方向为物料输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如图1~2所示,巨菌草茎秆三筒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驱动机构驱动转动的烘干筒10,所述烘干筒包括同轴设置由内至外依次套设直径逐渐增大的内筒110、中筒120及外筒130,所述内筒的一端连通有进料管210,外筒背离进料管一侧连通有联通外部的出料口131,所述内筒的出料端111背离进料管且位于中筒内,所述中筒的出料端121与内筒进料管同侧且位于外筒内,所述内筒、中筒及外筒内固定有与烘干筒轴向互成角度的扬料板40以推进物料由倾斜扬料板40的高位一侧向低位一次移动,且所述内筒与外筒的物料推进方向相同为由进料管一侧向出料口一侧移动,中筒与内筒物料推进方向相反,所述进料管联通有热风炉30。
[0019]工作时,热风炉30配套有鼓风机将热风通过进料管210吹入烘干筒10内用于巨菌草茎秆的烘干,所述的进料管上端设置有投料口用于将物料投入并被鼓风机吹入烘干筒10内的内筒内,一般地烘干筒内具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应温度,出料口处设置有出料装置从而满足出料。
[0020]如图2所示,是内筒、中筒及外筒同心但不同直径,内筒、中筒及外筒由内至外同轴套设并通过相邻的连杆固定连接,由于相邻的两个筒体的输出方向反向,物料被干燥时会先后依次经过内筒、中筒和外筒,最后通过出料口131排出达到彻底烘干效果。
[0021]如图3~5所示,将内筒、中筒及外筒筒体展开成一个矩形,各个筒内的扬料板40布设角度如图所示,所述内筒、中筒及外筒内固定有与烘干筒轴向互成角度的扬料板40以推进物料由倾斜扬料板40的高位一侧向低位一次移动,且所述内筒与外筒的物料推进方向相同为由进料管一侧向出料口一侧移动,中筒与内筒物料推进方向相反。
[0022]此外,内筒、中筒及外筒的筒体内除了扬料板以外还需要在各个筒体前后部分安装螺旋形导料板50,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为了使物料能够迅速而且比较均匀地送到扬料板上,所以需要留有一定的尺寸安装螺旋形导料板,螺旋形导料板倾斜方向相同。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扬料板与烘干筒轴线呈20
°
夹角。
[0024]物料先经进料管进入烘干机内筒以进行顺流干燥。物料在内层扬料板中被不断地扬起、散落,呈螺旋行进式实现热交换。物料移动至内筒的另一端进入中筒,以逆流干燥。物料在中筒不断地被反复扬进,以两步退一步的行进方式,物料在中筒既能充分吸收内筒散发的热量,又能吸收中筒的热量,同时延长干燥时间,物料在此达到最佳干燥状态。物料行至中筒的另一端而落入外筒,物料在外筒继续被干燥,达到干燥效果的物料在热风的作用下可快速排出筒体,没有达到干燥要求的物料因自重而不能快速行进,物料在此扬料板内继续进行充分干燥,由此完成干燥目的。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口连接有出料管60,所述出料管下方具有输出物料的传送带610传送带610用于将物料输出。
[0026]实施例二,目前市场上常用到的传动方式是三筒烘干机通过四个或两个减速电动机,分别驱动两端的四个或两个托轮,在摩擦力作用下,驱动轮带与整个筒体一起作回转运动,本实施例中,烘干筒的驱动方式与现有结构相同,所述烘干筒底部具有底座710,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烘干筒外部的环形托带720及固定于底座上的电机,所述底座上固定有能托举托带利用摩擦使拖带转动的一对托轮730,所述电机740驱动一对托轮转动。
[0027]所述出料管的上端联通有旋风分离器80,用于除尘分离。
[0028]上述本技术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技术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技术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9]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巨菌草茎秆三筒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驱动机构驱动转动的烘干筒,所述烘干筒包括同轴设置由内至外依次套设直径逐渐增大的内筒、中筒及外筒,所述内筒的一端连通有进料管,外筒背离进料管一侧连通有联通外部的出料口,所述内筒的出料端背离进料管且位于中筒内,所述中筒的出料端与内筒进料管同侧且位于外筒内,所述内筒、中筒及外筒内固定有与烘干筒轴向互成角度的扬料板以推进物料由倾斜扬料板的高位一侧向低位一次移动,且所述内筒与外筒的物料推进方向相同为由进料管一侧向出料口一侧移动,中筒与内筒物料推进方向相反,所述进料管联通有热风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巨菌草茎秆三筒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中筒及外筒内部的两端具有螺旋形导料板,螺旋形导料板倾斜方向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巨菌草茎秆三筒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扬料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培瑶林斯乐郭巧惠张腾敏岳璐希李丹胡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