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质分区CSO调蓄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9077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质分区CSO调蓄净化系统。系统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包括消能布水区、强化沉淀区、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折流净化区和溢流区;上层包括消能布水区、蓄水区和溢流区,其中:上层和下层共用消能布水区和溢流区,消能布水区与溢流区之间设置溢流墙和潜污泵;下层中消能布水区与强化沉淀区相连,强化沉淀区通过溢流管与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相连,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通过污水泵与折流净化区相连;上层中蓄水区通过排水沟与消能布水区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在调蓄池中污水净化,无需后续新建强化处理设施,同时可进一步实现分质分区储存污水,并实现不同污染物浓度的污水的分级处理,实现了CSO调蓄池提质增效。实现了CSO调蓄池提质增效。实现了CSO调蓄池提质增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质分区CSO调蓄净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雨水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分质分区CSO调蓄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城镇大多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合流制排水系统在雨时会挟带大量地表污染物和城市污水溢流到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CSO)污染问题。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调蓄池是一种合流污水收集设施,占地面积大,一般可建造于城市公共区域的下方,主要作用是把合流污水的高峰流量暂存,待最大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雨水慢慢地排出。既能规避雨水洪峰,防止城市内涝,实现雨水循环利用,又能避免初期雨水对承受水体的污染,还能对排水区域间的排水调度起到积极作用。
[0003]雨水调蓄池所收集的初期雨水由于现阶段大气环境恶劣、地表径流污染严重,调蓄池收集的初期雨水必须经过处理后再排放,以防止污染收纳水体。因此修建CSO调蓄池时,往往需要配套修建相关的水处理设施,增加了工程成本,另一方面CSO调蓄池内部拥有大量空间,该空间仅用于储存雨水,无法有效地利用空间,致使CSO调蓄池功能单一,经济效益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分质分区CSO调蓄净化系统。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分质分区CSO调蓄净化系统,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包括消能布水区、强化沉淀区、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折流净化区和溢流区;上层包括消能布水区、蓄水区和溢流区,其中:
[0007]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共用所述消能布水区和所述溢流区,所述消能布水区与所述溢流区之间设置溢流墙和潜污泵;
[0008]所述下层中,所述消能布水区与所述强化沉淀区相连,所述强化沉淀区通过溢流管与所述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相连,所述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通过污水泵与所述折流净化区相连;
[0009]所述上层中,所述蓄水区通过排水沟与所述消能布水区相连。
[0010]按上述方案,所述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为塔式过滤结构,共有三层,从上到下每一层的过滤细度依次增加;每层纤维填料过滤层上部均布置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与溢流管相连,布水器进口段设置阀门,所述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底部设置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过污水泵与所述折流净化区相连;
[0011]所述折流净化区分为高、中、低浓度污水净化区;
[0012]所述上层中,蓄水区分成高浓度蓄水室、中浓度蓄水室和低浓度蓄水室,并按照与所述消能布水区和所述溢流区的距离从近到远排布。
[0013]采用上述结构,当消能布水区水位高于启动水位,但低于溢流墙顶部高程时进入下层进行水质净化,通过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三层过滤后进入折流净化区的高、中、低浓度污水净化区进行净化;当水位高于溢流墙顶部高程时,消能布水区的水通过溢流墙进入溢流区,随着水量的继续增加,通过溢流区依次进入上层的高浓度蓄水室、中浓度蓄水室和低浓度蓄水室进行储存,储存在上层的污水随后再进入下层进行分级净化。其中消能布水区、溢流区和高浓度蓄水室的水通过下层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三层过滤后进入折流净化区的高、中、低浓度污水净化区进行净化;中浓度蓄水室的水通过下层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下面两层过滤后进入折流净化区的中、低浓度污水净化区进行净化;低浓度蓄水室的水通过下层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最下面一层过滤后进入折流净化区的低浓度污水净化区进行净化。实现了分质分区储存污水,并对不同污染物浓度的污水进行分级处理,降低了资源投入,实现了CSO调蓄池提质增效。
[0014]按上述方案,所述高浓度污水净化区入口中包括高浓度污水阀门、高浓度污水药剂进口和高浓度污水泵,所述高浓度污水阀门位于所述高浓度污水药剂进口前方,所述高浓度污水药剂进口位于所述高浓度污水泵的吸水管段;所述中浓度污水净化区包括中浓度污水阀门、中浓度污水药剂进口、中浓度污水泵及中浓度防倒流闸门,所述中浓度污水阀门位于所述中浓度污水药剂进口前方,所述中浓度污水药剂进口位于所述中浓度污水泵的吸水管段,所述中浓度污水泵出水口在所述中浓度防倒流闸门后,所述中浓度污水泵启动后,所述中浓度防倒流闸门关闭,防止污水倒流至前一区域;所述低浓度污水净化区包括低浓度污水阀门、低浓度污水药剂进口、低浓度污水泵及低浓度防倒流闸门,所述低浓度污水阀门位于所述低浓度污水药剂进口前方,所述低浓度污水药剂进口位于所述低浓度污水泵的吸水管段,所述低浓度污水泵出水口在所述低浓度防倒流闸门后;所述折流净化区末端设置稳定出流区,污水通过稳定出流区外排。
[0015]按上述方案,折流净化区内设置往复式隔板,形成狭长回转廊道,水流在廊道中曲折前进,水流转向时产生搅拌作用,增加污水与药剂的反应时间。
[0016]按上述方案,蓄水室各区域坡度为0.8~1.0%,靠近排水沟的高程较蓄水区的高度低,排水沟设置在蓄水室坡脚下侧,坡度为0.8~1.0%,用做蓄水区输水通道,所述高浓度蓄水室、中浓度蓄水室和低浓度蓄水室排水沟出口处设有闸门,可用于调节出流流量。
[0017]按上述方案,消能布水区包括格栅前池、粗格栅及消能坎;格栅前池纵向具有一定坡度,平面布置为梯形,坡度为0.6%~1.0%;粗格栅栅隙设置为20mm~30mm;消能坎采用台阶消能,坡度为30
°
~35
°
,台阶宽/台阶高≥1.5;所述消能布水区出水处,布置均匀水导流花墙,均匀水导流花墙由两道椭圆形孔配水花墙组成。
[0018]按上述方案,强化沉淀池采用平流式,设置单斗排泥,长宽比不小于4,水深不小于4m;底部坡度取为0.9~1.2%,由出口向单斗倾斜,末端采用门式冲洗装置,所述门式冲洗装置采用液动下开式堰门。
[0019]采用上述结构,底部设置坡度便于排砂,单斗排泥用于收集沉淀的污泥,门式冲洗装置采用液动下开式堰门,用于冲洗在沉淀池底部的污泥,且由于采用了液动下开式堰门充分利用了CSO地下空间。
[0020]按上述方案,所述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中采用纤维填料作为过滤材料,所述纤维填料采用纤维材料编制成束,孔隙率为93%以上,所述纤维材料为尼龙、维纶、腈纶、涤纶中
的至少一种。
[0021]按上述方案,塔式过滤结构中每层高度为1.5~3m。
[0022]按上述方案,所述塔式过滤结构利用料框组装,带框安装,便于安装检修。
[0023]采用上述结构,纤维填料孔隙率高,占CSO调蓄空间少,基本不影响CSO储水功能;充分利用CSO具有空间大,深度深的特点,实现分层的塔式过滤结构,用于不同水质的分层处理,高浓度污染物的污水选择三层处理,中浓度污染物的污水采用上面双层处理,低浓度污染物的污水通过最下面单层处理。
[0024]按上述方案,所述强化沉淀区、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和折流净化区均为两个,并在消能布水区和溢流区两侧对称设置。
[0025]按上述方案,所述上层中,高浓度蓄水室、中浓度蓄水室和低浓度蓄水室的个数均为4个,两两一组分设在所述消能布水区和所述溢流区两侧。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质分区CSO调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包括消能布水区、强化沉淀区、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折流净化区和溢流区;上层包括消能布水区、蓄水区和溢流区,其中:所述上层和所述下层共用所述消能布水区和所述溢流区,所述消能布水区与所述溢流区之间设置溢流墙和潜污泵;所述下层中,所述消能布水区与所述强化沉淀区相连,所述强化沉淀区通过溢流管与所述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相连,所述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通过污水泵与所述折流净化区相连;所述上层中,所述蓄水区通过排水沟与所述消能布水区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质分区CSO调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为塔式过滤结构,共有三层,从上到下每一层的过滤细度依次增加;每层纤维填料过滤层上部均布置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与溢流管相连,布水器进口段设置阀门,所述纤维填料高效过滤区底部设置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过污水泵与所述折流净化区相连;所述折流净化区分为高、中、低浓度污水净化区;所述上层中,所述蓄水区分成高浓度蓄水室、中浓度蓄水室和低浓度蓄水室,并按照与所述消能布水区和所述溢流区的距离从近到远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质分区CSO调蓄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度污水净化区入口中包括高浓度污水阀门、高浓度污水药剂进口和高浓度污水泵,所述高浓度污水阀门位于所述高浓度污水药剂进口前方,所述高浓度污水药剂进口位于所述高浓度污水泵的吸水管段;所述中浓度污水净化区包括中浓度污水阀门、中浓度污水药剂进口、中浓度污水泵及中浓度防倒流闸门,所述中浓度污水阀门位于所述中浓度污水药剂进口前方,所述中浓度污水药剂进口位于所述中浓度污水泵的吸水管段,所述中浓度污水泵出水口在所述中浓度防倒流闸门后;所述低浓度污水净化区包括低浓度污水阀门、低浓度污水药剂进口、低浓度污水泵及低浓度防倒流闸门,所述低浓度污水阀门位于所述低浓度污水药剂进口前方,所述低浓度污水药剂进口位于所述低浓度污水泵的吸水管段,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吴志炎朱海军朱飞龙彭冠平黄林邓德宇戴洪明周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