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量可回收的电磁加热线圈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9890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量可回收的电磁加热线圈驱动装置,包括:集热管、变频电路;所述的集热管外侧成方形;所述的集热管两端安装有接头,接头上带有法兰;所述的变频电路包括:控制板、整流桥、滤波电容、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第四IGBT、谐振电容一、谐振电容二;所述的控制板、整流桥、滤波电容、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第四IGBT、谐振电容一、谐振电容二贴在集热管的管体上。该装置带有的集热管的可将变频电路中大功率器件的热能通过内部循环用于采暖的加热液带走,提高了变频电路中大功率器件散热速度,同时将大功率器件发出的热能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量可回收的电磁加热线圈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磁加热
,具体涉及一种热量可回收的电磁加热线圈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磁锅炉内的电磁加热线圈需要采用变频电路驱动,一般的变频电路中通常用到整流桥、IGBT、电容等大功率器件;由于电磁锅炉内部自身温度高,导致安装在内部的变频电路中大功率器件散热困难,功耗增大;同时,大功率器件发出的热能不能有效利用,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量可回收的电磁加热线圈驱动装置,该装置带有的集热管的可将变频电路中大功率器件的热能通过内部循环用于采暖的加热液带走,提高了变频电路中大功率器件散热速度,同时将大功率器件发出的热能回收利用。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量可回收的电磁加热线圈驱动装置,包括:集热管、变频电路;所述的集热管外侧成方形;所述的集热管两端安装有接头,接头上带有法兰;所述的变频电路包括:控制板、整流桥、滤波电容、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第四IGBT、谐振电容一、谐振电容二;所述的控制板、整流桥、滤波电容、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第四IGBT、谐振电容一、谐振电容二贴在集热管的管体上。优选的,所述的变频电路有两路;第一路变频电路的整流桥、滤波电容、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第四IGBT贴在集热管的管体的顶面;第一路变频电路的控制板、谐振电容一、谐振电容二贴在集热管的管体的左侧面;第二路变频电路的整流桥、滤波电容、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第四IGBT贴在集热管的管体的底面;第二路变频电路的控制板、谐振电容一、谐振电容二贴在集热管的管体的右侧面。优选的,所述的交流电源接入整流桥和控制板;整流桥输出端并联滤波电容;滤波电容后端并联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第四IGBT;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第四IGBT的控制端接控制板;第一IGBT和第二IGBT的输出端串联谐振电容一;第三IGBT和第四IGBT的输出端串联谐振电容二。优选的,所述的控制板上设置有PLC、开关电源;开关电源输出接PLC,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第四IGBT的控制端与PLC电连接;PLC上带有4-20mA接口。优选的,所述的集热管采用内圆外方的铝管;集热管的外侧宽度为12cm-15cm;内侧直径为8cm-10cm;接头是直径为10cm-12cm的圆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装置带有的集热管的可将变频电路中大功率器件的热能通过内部循环用于采暖的加热液带走,提高了变频电路中大功率器件散热速度,同时将大功率器件发出的热能回收利用;降低的电磁锅炉中大功率器件的能耗,提高了电磁锅炉的整体加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热量可回收的电磁加热线圈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热量可回收的电磁加热线圈驱动装置的电路图;图中:集热管1、接头2、法兰3、控制板4、整流桥5、滤波电容6、第一IGBT7、第二IGBT8、第三IGBT9、第四IGBT10、谐振电容一11、谐振电容二12、电磁加热线圈13、PLC41、4-20mA接口42、开关电源4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2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热量可回收的电磁加热线圈驱动装置,包括:集热管1、变频电路;所述的集热管1外侧成方形;所述的集热管1两端安装有接头2,接头2上带有法兰3;所述的变频电路包括:控制板4、整流桥5、滤波电容6、第一IGBT7、第二IGBT8、第三IGBT9、第四IGBT10、谐振电容一11、谐振电容二12;所述的控制板4、整流桥5、滤波电容6、第一IGBT7、第二IGBT8、第三IGBT9、第四IGBT10、谐振电容一11、谐振电容二12贴在集热管1的管体上。具体的,所述的变频电路有两路;第一路变频电路的整流桥5、滤波电容6、第一IGBT7、第二IGBT8、第三IGBT9、第四IGBT10贴在集热管1的管体的顶面;第一路变频电路的控制板4、谐振电容一11、谐振电容二12贴在集热管1的管体的左侧面;第二路变频电路的整流桥5、滤波电容6、第一IGBT7、第二IGBT8、第三IGBT9、第四IGBT10贴在集热管1的管体的底面;第二路变频电路的控制板4、谐振电容一11、谐振电容二12贴在集热管1的管体的右侧面。具体的,所述的交流电源接入整流桥5和控制板4;整流桥5输出端并联滤波电容6;滤波电容6后端并联第一IGBT7、第二IGBT8、第三IGBT9、第四IGBT10;第一IGBT7、第二IGBT8、第三IGBT9、第四IGBT10的控制端接控制板4;第一IGBT7和第二IGBT8的输出端串联谐振电容一11;第三IGBT9和第四IGBT10的输出端串联谐振电容二12。具体使用时谐振电容一11和谐振电容二12之间串联电磁加热线圈13;电磁加热线圈13缠绕在电磁锅炉中的加热筒上;同时通过法兰3将集热管1接入电磁锅炉中采暖循环管路中,位于加热筒前端进液口处;运行时,采暖管路中的加热液经过一次循环后,温度会降低,然后回到电磁锅炉进液口处,首先通过集热管1初步加热,然后再通过后端串联的加热筒再次加热。具体的,所述的控制板4上设置有PLC41、开关电源43;开关电源43输出接PLC41,第一IGBT7、第二IGBT8、第三IGBT9、第四IGBT10的控制端与PLC41电连接,通过PLC41输出脉冲;PLC41上带有4-20mA接口42,可用于调节PLC41输出脉冲的频率。具体的,所述的集热管1采用内圆外方的铝管,导热性能好;集热管1的外侧宽度为12cm-15cm;内侧直径为8cm-10cm;接头2是直径为10cm-12cm的圆管。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量可回收的电磁加热线圈驱动装置,包括:集热管、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管外侧成方形;所述的集热管两端安装有接头,接头上带有法兰;所述的变频电路包括:控制板、整流桥、滤波电容、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第四IGBT、谐振电容一、谐振电容二;所述的控制板、整流桥、滤波电容、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第四IGBT、谐振电容一、谐振电容二贴在集热管的管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量可回收的电磁加热线圈驱动装置,包括:集热管、变频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管外侧成方形;所述的集热管两端安装有接头,接头上带有法兰;所述的变频电路包括:控制板、整流桥、滤波电容、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第四IGBT、谐振电容一、谐振电容二;所述的控制板、整流桥、滤波电容、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第四IGBT、谐振电容一、谐振电容二贴在集热管的管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量可回收的电磁加热线圈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变频电路有两路;第一路变频电路的整流桥、滤波电容、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第四IGBT贴在集热管的管体的顶面;第一路变频电路的控制板、谐振电容一、谐振电容二贴在集热管的管体的左侧面;第二路变频电路的整流桥、滤波电容、第一IGBT、第二IGBT、第三IGBT、第四IGBT贴在集热管的管体的底面;第二路变频电路的控制板、谐振电容一、谐振电容二贴在集热管的管体的右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平吴丹邓光元谢德峰巢承福张建霞张君如许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绿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