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加热筒级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9198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加热筒级联结构,包括:水平卧式设置的第一组加热筒和第二组加热筒;第一组加热筒位于第二组加热筒上方;所述的第一组加热筒的后端与第二组加热筒前端偏心连接;所述的第一组加热筒前端与上液管一端偏心连接,所述的第二组加热筒后端与出液管一端偏心连接;该级联结构中水平卧式设置方式使其加热筒内不易集气,采用级联方式可将加热液多梯度加热,使得加热液的出口温度相比于传统电磁锅炉中立式并列设置方式更高。偏心连接方式可有效的将气体排出,可使加热液在管路内正常循环,延长加热筒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加热筒级联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磁加热
,具体涉及一种卧式加热筒级联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磁锅炉内的加热筒通常采用立式竖直方式设置,加热筒上端进水,下端出水;当电磁锅炉内拥有多个加热筒时,其连接设置方式大多采用并列设置,多个立式竖直设置的加热筒之间不易采用首位串联的级联方式,因为此种方式容易集气造成加热液不能有效的循环,易烧坏内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卧式加热筒级联结构,该卧式加热筒级联结构中,多个加热筒水平卧式设置,多个加热筒之间采用级联方式,水平卧式设置方式其加热筒内不易集气,采用级联方式可将加热液多梯度加热,使得加热液的出口温度相比于传统电磁锅炉中立式并列设置方式更高。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加热筒级联结构,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组加热筒和第二组加热筒,上液管、出液管;第一组加热筒位于第二组加热筒上方;所述的第一组加热筒的后端与第二组加热筒前端偏心连接;所述的第一组加热筒前端与上液管一端偏心连接,所述的第二组加热筒后端与出液管一端偏心连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组加热筒包括加热筒一;第二组加热筒包括加热筒二和加热筒三,加热筒二位于加热筒三上方;所述的加热筒一的后端与加热筒二的前端偏心连接;所述的加热筒二的后端和加热筒三的前端偏心连接;所述的加热筒一的前端与上液管一端偏心连接;所述的加热筒三的后端与出液管一端偏心连接。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组加热筒包括加热筒一;第二组加热筒包括加热筒二和加热筒三,加热筒二和加热筒三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加热筒一的后端与加热筒二和加热筒三的前端偏心连接;所述的加热筒一的前端与上液管一端偏心连接;所述的加热筒二与加热筒三的后端和出液管一端偏心连接。优选的,所述的加热筒一、加热筒二、加热筒三的两端分别带有法兰一和法兰二;所述的加热筒一、加热筒二、加热筒三两端的法兰一和法兰二上均连接有偏心连接头;所述的偏心连接头两端设置法兰三、法兰四。优选的,所述的加热筒一、加热筒二、加热筒三的外径为25cm-30cm;上液管、出液管及其它连接管路的直径为8c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级联结构中水平卧式设置方式使其加热筒内不易集气,采用级联方式可将加热液多梯度加热,使得加热液的出口温度相比于传统电磁锅炉中立式并列设置方式更高;偏心连接方式可有效的将气体排出,可使加热液在管路内正常循环,延长加热筒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卧式加热筒级联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卧式加热筒级联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卧式加热筒级联结构的加热筒及偏心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加热筒一1、偏心连接头2、加热筒二3、加热筒三4、上液管5、出液管6、法兰一11、法兰二12、法兰三21、法兰四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如图1-3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卧式加热筒级联结构,包括:水平卧式设置的第一组加热筒、第二组加热筒,上液管5、出液管6;第一组加热筒位于第二组加热筒上方;所述的第一组加热筒的后端与第二组加热筒前端偏心连接;所述的第一组加热筒前端与上液管5一端偏心连接,所述的第二组加热筒后端与出液管6一端偏心连接,形成级联结构,实现梯度加热;具体使用时,水平卧式结合偏心连接方式可有效的将气泡排出,延长加热筒使用寿命。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组加热筒包括加热筒一1;第二组加热筒包括加热筒二3和加热筒三4,加热筒二3位于加热筒三4上方;所述的加热筒一1的后端与加热筒二3的前端偏心连接;所述的加热筒二3的后端和加热筒三4的前端偏心连接;所述的加热筒一1的前端与上液管5一端偏心连接;所述的加热筒三4的后端与出液管6一端偏心连接;实现了两组加热筒全部相互串联的级联方式。具体的,如图2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组加热筒包括加热筒一1;第二组加热筒包括加热筒二3和加热筒三4,加热筒二3和加热筒三4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的加热筒一1的后端与加热筒二3和加热筒三4的前端偏心连接;所述的加热筒一1的前端与上液管5一端偏心连接;所述的加热筒二3与加热筒三4的后端和出液管6一端偏心连接;实现了第一组加热筒和第二组并联的加热筒相互串联的级联方式。具体的,如图1-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加热筒一1、加热筒二3、加热筒三4的两端分别带有法兰一11和法兰二12;所述的加热筒一1、加热筒二3、加热筒三4两端的法兰一11和法兰二12上均连接有偏心连接头2;所述的偏心连接头2两端设置法兰三21、法兰四22。具体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加热筒一1、加热筒二3、加热筒三4的外径为25cm-30cm;上液管5、出液管6及其它连接管路的直径为8cm。使用时,上液管入口通过泵打入加热液,加热液通过第一、二组加热筒加热从出液管流向取暖管路进行循环,通过偏心连接头2实现各个加热筒之间以及加热筒与上液管、出液管之间的偏心连接,各个法兰的设置可实现级联方式的快速连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加热筒级联结构,包括:水平卧式设置的第一组加热筒和第二组加热筒,上液管、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组加热筒位于第二组加热筒上方;所述的第一组加热筒的后端与第二组加热筒前端偏心连接;所述的第一组加热筒前端与上液管一端偏心连接,所述的第二组加热筒后端与出液管一端偏心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加热筒级联结构,包括:水平卧式设置的第一组加热筒和第二组加热筒,上液管、出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组加热筒位于第二组加热筒上方;所述的第一组加热筒的后端与第二组加热筒前端偏心连接;所述的第一组加热筒前端与上液管一端偏心连接,所述的第二组加热筒后端与出液管一端偏心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加热筒级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组加热筒包括加热筒一;第二组加热筒包括加热筒二和加热筒三,加热筒二位于加热筒三上方;所述的加热筒一的后端与加热筒二的前端偏心连接;所述的加热筒二的后端和加热筒三的前端偏心连接;所述的加热筒一的前端与上液管一端偏心连接;所述的加热筒三的后端与出液管一端偏心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加热筒级联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星胜华吴永平吴丹邓光元谢德峰巢承福张建霞张君如许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绿普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