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防电磁干扰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982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防电磁干扰电路,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包括控制器U1,第一滤波单元、第二滤波单元、第三滤波单元,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获电,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器U1连接,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控制器U1连接,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电机接口P2,整个电路对电源输入起到过载保护、浪涌保护,以及对共模干扰起滤波作用,本电路通过第一滤波单元对电源进行一级滤波,后经第二滤波单元整流后进行二级滤波,第三滤波单元对输出给外接电机的直流电源进行三级滤波,减小供给直流电机的电源高低频谐波成分,防止电磁干扰的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防电磁干扰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防电磁干扰电路。
技术介绍
电磁干扰(EMI)是系统上的电磁噪声的辐射或感应。与大多数电磁电路组件一样,直流电机是EMI的常见来源。它们是潜在的噪声源,可以产生共模电流。EMI可能导致性能下降,数据损坏,或者如果足够强可能导致系统完全失效。供给电机电源的滤波电路的滤波效果低下是电磁干扰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一种电机防电磁干扰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机防电磁干扰电路,其中,包括控制器U1,第一滤波单元、第二滤波单元、第三滤波单元,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获电,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器U1连接,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控制器U1连接,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电机接口P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滤波单元包括过载保护开关XB1、压敏电阻RY1、电容CX1、共模环形电感LC1、电容CX2、电容CY1、电容CY2,以及与电源连接获电的电源接口P1;共模环形电感LC1的1号引脚通过过载保护开关XB1与电源接口P1的火线连接,共模环形电感LC1的3号引脚与电源接口P1的零线连接;压敏电阻RY1的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1号引脚连接,另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3号引脚连接;电容CX1的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1号引脚连接,另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3号引脚连接;电容CX2的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2号引脚连接,另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4号引脚连接;电容CY1的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2号引脚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Y2的一端连接,电容CY2的另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4号引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第二滤波单元包括整流桥BR1、压敏电阻T1、压敏电阻T2,极性电容C3、电阻R7。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第三滤波单元包括共模环形电感LC2、电容C4、电容C5、电感L1、电感L2、压敏电阻RY2、电容C4、电容C1、电容C2、过载保护开关SW1,以及与控制器U1连接的端子座P2;共模环形电感LC2的1号引脚、3号引脚对应与端子座P2的1号引脚、3号引脚连接,共模环形电感LC2的3号引脚通过过载保护开关SW1与电机接口P3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电源经过过载保护开关XB1,当过流时会自动断开电源输入,并且可以手动按按钮恢复,与常规保险丝保护时熔断后需要手动更换相比更为方便快捷;压敏电阻RY1,起到浪涌保护的作用;整个电路对电源输入起到过载保护、浪涌保护,以及对共模干扰起滤波作用;本电路通过第一滤波单元对电源进行一级滤波,后经第二滤波单元整流后进行二级滤波,第三滤波单元对输出给外接电机的直流电源进行三级滤波,减小供给直流电机的电源高低频谐波成分,防止电磁干扰的产生。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第一滤波单元电路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滤波单元电路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滤波单元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电机防电磁干扰电路,包括控制器U1,第一滤波单元、第二滤波单元、第三滤波单元,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获电,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器U1连接,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控制器U1连接,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电机接口P2。具体的,第一滤波单元包括过载保护开关XB1、压敏电阻RY1、电容CX1、共模环形电感LC1、电容CX2、电容CY1、电容CY2,以及与电源连接获电的电源接口P1。共模环形电感LC1的1号引脚通过过载保护开关XB1与电源接口P1的火线连接,共模环形电感LC1的3号引脚与电源接口P1的零线连接;压敏电阻RY1的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1号引脚连接,另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3号引脚连接;电容CX1的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1号引脚连接,另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3号引脚连接;电容CX2的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2号引脚连接,另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4号引脚连接;电容CY1的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2号引脚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Y2的一端连接,电容CY2的另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4号引脚连接。电源经过过载保护开关XB1,当过流时会自动断开电源输入,并且可以手动按按钮恢复,与常规保险丝保护时熔断后需要手动更换相比更为方便快捷。压敏电阻RY1,起到浪涌保护的作用。第二滤波单元包括整流桥BR1、压敏电阻T1、压敏电阻T2,极性电容C3、电阻R7。第三滤波单元包括共模环形电感LC2、电容C4、电容C5、电感L1、电感L2、压敏电阻RY2、电容C4、电容C1、电容C2、过载保护开关SW1,以及与控制器U1连接的端子座P2。共模环形电感LC2的1号引脚、3号引脚对应与端子座P2的1号引脚、3号引脚连接,共模环形电感LC2的3号引脚通过过载保护开关SW1与电机接口P3连接。整个电路对电源输入起到过载保护、浪涌保护,以及对共模干扰起滤波作用;本电路通过第一滤波单元对电源进行一级滤波,后经第二滤波单元整流后进行二级滤波,第三滤波单元对输出给外接电机的直流电源进行三级滤波,减小供给直流电机的电源高低频谐波成分,防止电磁干扰的产生。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防电磁干扰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U1,第一滤波单元、第二滤波单元、第三滤波单元,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获电,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器U1连接,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控制器U1连接,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电机接口P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防电磁干扰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U1,第一滤波单元、第二滤波单元、第三滤波单元,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电源连接获电,第一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滤波单元的输出端与控制器U1连接,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入端与控制器U1连接,第三滤波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有电机接口P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防电磁干扰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滤波单元包括过载保护开关XB1、压敏电阻RY1、电容CX1、共模环形电感LC1、电容CX2、电容CY1、电容CY2,以及与电源连接获电的电源接口P1;
共模环形电感LC1的1号引脚通过过载保护开关XB1与电源接口P1的火线连接,共模环形电感LC1的3号引脚与电源接口P1的零线连接;压敏电阻RY1的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1号引脚连接,另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3号引脚连接;电容CX1的一端与共模环形电感LC1的1号引脚连接,另一端与共模环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仕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巴博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