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伟庭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972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包括固定机壳,固定机壳套设有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电极触片支架以及至少两枚电极触片,电极触片支架内部形成有一腔体,所述电极触片嵌于腔体内壁;腔体内还设置有导电环转子,导电环转子上套设有导电环;电极触片为弹性件,其一端设置有多个搭接端面,搭接端面通过弹力紧密搭接于导电环上;电极触片支架、导电环转子同轴设置,导电环转子可带动导电环可在电极触片搭接状态下绕轴旋转;区别于传统的导电电刷搭配轴承部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导电环的装配,电极触片多端面与导电环紧密搭接,在保证线路灵活性的同时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构件,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可旋转的导电连接器因其便捷的可旋转结构,被广泛运用于家电、安防、通讯设备、汽车旋转导电器件领域,极大的增加了线路的灵活性;现有的导电连接器为实现可旋转的导电结构,大多使用轴承部件配合导电电刷,但所述轴承部件成本高昂,且与导电环装配繁琐,严重影响产品生产效率,增加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传统可旋转导电连接器导电电刷数量较少,与导电环接触不够紧密且面积有限,在震动等特殊环境下容易与导电环脱落,整体可靠性不强,极大的影响了线路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导电连接器制作成本高昂、安装繁琐、可靠性不强等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通过设置导电环转子,并使用弹性、多端面的电极触片搭接导电环结构代替传统导电电刷、轴承部件,简化了导电环的装配,具有结构简单、工艺简洁、成本低廉、性能可靠等特点,具体通过以下结构实现。一种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包括固定机壳,所述固定机壳套设有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触片支架以及至少两枚电极触片,所述电极触片支架内部形成有一腔体,所述电极触片嵌于所述腔体内壁;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导电环转子,所述导电环转子上套设有导电环,所述导电环转子可带动导电环转动,提高线路的灵活性;所述电极触片为弹性件,其一端设置有多个搭接端面,所述搭接端面通过弹力紧密搭接于所述导电环上,保证所述电极触片与所述导电环稳定搭接,多搭接端面可增大两者搭接面积,提高导电线路稳定性。所述电极触片支架、导电环转子同轴设置,所述导电环转子可在电极触片搭接于导电环的状态下在腔体内绕轴旋转,保证线路电流导通。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电极触片支架包括上支架以及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呈中心对称结构。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边沿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卡扣,两支架通过所述卡扣相互卡接固定并在内部形成所述腔体。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导电环转子的一端还引出有转子导线,所述上支架、固定机壳配合所述转子导线设置有通孔,所述转子导线由所述通孔同孔引出,便于线路引出并实现轴向的任意角度旋转,此端一般连接线路需旋转端。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的一种实施方式,具体的,所述导电环基座包括上导电环基座、下导电环基座,所述上导电环基座与下导电环基座之间还设置有隔环,所述隔环与所述导电环基座、下导电环基座同轴设置。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导电环基座与下导电环基座均单独套设有导电环,两导电环上各搭接有至少一枚电极触片。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上导电环基座、下导电环基座、隔环为一体化的绝缘结构,所述导电环位于所述隔环两侧,防止线路正、负电极接触短路。作为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极触片还连接有定子导线,所述定子导线由下支架的端面异孔引出,此端一般连接于线路的固定端。有益效果本技术所描述的一种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通过设置导电环转子装配导电环,并使用电极触片紧密搭接于导电环上,代替传统的导电电刷、轴承部件,保证线路可旋转性的同时,简化了导电环的装配,降低了零部件成本,所述电极触片为具备多个搭接端面的弹性件,搭接面积充分,单个搭接端面脱离其余端面依然搭接,容错率较高,其次,所述搭接端面受弹力作用,在导电环转子旋转状态下依然紧密与导电环紧密搭接,整体结构稳定、性能可靠、适应能力更强、适用范围也更广。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电极触片支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隐藏固定机壳、下支架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电极触片嵌于电极触片支架内壁结构示意图;图8为导电环转子与电极触片搭接结构示意图;图9为导电环转子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固定机壳100;通孔110;电极组件200;电极触片支架210;上支架211;下支架212;卡扣213;腔体214;电极触片220;搭接端面221;定子导线222;导电环转子300;转子导线310;导电环基座320;上导电环基座321;下导电环基座322;隔环323;导电环4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根据下文所述用本领域的相关技术加以实现,并能更加明白本技术的创新之处和带来的益处。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包括固定机壳100,所述固定机壳100套设有电极组件200,所述固定机壳100套设电极组件200的边沿设置有固定折边,所述固定折边上开设有固定孔,便于本连接器的固定安装;如图3所示,所述电极组件200包括电极触片支架210以及两枚电极触片220,但不局限于此,也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多于两枚电极触片220,所述电极触片支架210内部形成有一腔体214,所述腔体214内壁设置有便于电极触片220固定的插口,所述电极触片220通过插口固定于所述腔体214内壁。参考图3、图6,所述腔体214中部还设置有导电环转子300,所述电极触片支架210、导电环转子300同轴设置,所述导电环转子300上套设有导电环400,所述导电环转子300可带动导电环400转动,所述电极触片220搭接于所述导电环400上,所述导电环转子300可在电极触片220搭接于导电环400的状态下在腔体214内绕轴旋转,形成稳定的可旋转导电通路,保证线路的可靠性与灵活性。进一步的,如图6、图7所示,所述电极触片220为弹性件,所述电极触片220通过弹力搭接于导电环400上,可保证所述电极触片220与所述导电环400稳定搭接,防止两者因震动等其它因素脱离断路;所述电极触片220搭接于导电环400上的一端设置有三个搭接端面221,但不局于此,所述搭接端面221均匀间隔搭接于导电环400上,每个所述搭接端面221均通过弹力与所述导电环400紧密搭接,单个搭接端面221脱离搭接并不影响其余搭接端面221搭接导通,容错率较高,稳定性强,同时多搭接端面221的设置可增大两者搭接面积,进一步提高导电线路稳定性。具体的,如图4、图5所示,所述电极触片支架210包括上支架211以及下支架212,所述上支架211与所述下支架212呈中心对称结构,参考图7,所述电极触片220分别嵌于上支架211以及下支架212的内壁,所述上支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壳,所述固定机壳套设有电极组件;/n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触片支架以及至少两枚电极触片,所述电极触片支架内部形成有一腔体,所述电极触片嵌于所述腔体内壁;/n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导电环转子,所述导电环转子上套设有导电环;/n所述电极触片为弹性件,其一端设置有多个搭接端面,所述搭接端面通过弹力紧密搭接于所述导电环上;所述电极触片支架、导电环转子同轴设置,所述导电环转子可在电极触片搭接于导电环的状态下在腔体内绕轴旋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壳,所述固定机壳套设有电极组件;
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电极触片支架以及至少两枚电极触片,所述电极触片支架内部形成有一腔体,所述电极触片嵌于所述腔体内壁;
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导电环转子,所述导电环转子上套设有导电环;
所述电极触片为弹性件,其一端设置有多个搭接端面,所述搭接端面通过弹力紧密搭接于所述导电环上;所述电极触片支架、导电环转子同轴设置,所述导电环转子可在电极触片搭接于导电环的状态下在腔体内绕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体的,所述电极触片支架包括上支架以及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呈中心对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旋转导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边沿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卡扣,两支架通过所述卡扣相互卡接固定并在内部形成所述腔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可旋转导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庭郭华利
申请(专利权)人:王伟庭郭华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