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静力水准仪原理的隧道沉降自动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9307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静力水准仪原理的隧道沉降自动监测装置,涉及隧道监测技术领域,包括监测主体,所述监测主体的下端外部卡接有安装底座,所述监测主体的上壁中间位置设有水平仪,所述监测主体的上壁且在所述水平仪的右方贯穿设有排气口,所述监测主体的内部上下壁之间连接有监测柱,所述监测柱上滑动连接有浮板,所述监测主体的下壁内部设有电子板,所述电子板的右侧下端设有数据插口,所述监测主体的下壁左端贯穿设有连通液插口,避免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的监测数据误差,通过电子板及计算机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使得监测数据处理更加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静力水准仪原理的隧道沉降自动监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静力水准仪原理的隧道沉降自动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隧道沉降监测主要采用人工测量,通过传统光学或物理的方法对隧道进行测量。利用的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人工测量时,存在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监测数据误差、监测数据处理复杂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静力水准仪原理的隧道沉降自动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利用的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人工测量时,存在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监测数据误差、监测数据处理复杂等缺点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静力水准仪原理的隧道沉降自动监测装置,包括监测主体,所述监测主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监测主体的下端外部卡接有安装底座,所述监测主体的上壁中间位置设有水平仪,所述监测主体的上壁且在所述水平仪的一侧贯穿设有排气口,所述监测主体的内部上下壁之间连接有监测柱,所述监测柱上滑动连接有浮板,所述监测主体的下壁内部设有电子板,所述监测柱和所述浮板分别与所述电子板信号连接,所述电子板的下表面远离所述监测柱的一端设有数据插口,所述监测主体的远离所述数据插口的一侧贯穿设有连通液插口,两个所述监测主体之间连接有连通液管道。优选的,所述浮板的中间位置上下贯穿设有供所述监测柱穿过的通孔,所述浮板的内部设有多个监测触脚,所述监测触脚为横置的J形结构,所述监测触脚的弯曲端伸入到所述通孔内,且所述监测触脚的弯曲端外表面抵在所述监测柱的外表面上,所述监测触脚远离所述监测柱的一端与所述浮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监测触脚远离所述监测柱的一端通过弹簧导线与所述电子板连接。优选的,所述安装底座的中间位置为中空结构,所述安装底座的侧壁且在所述连通液管道侧的中间位置贯穿设有线缆缝,所述安装底座上贯穿设有螺栓孔位。优选的,所述监测柱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侧表面缠绕设有监测导线,所述监测导线的下端与所述电子板连接,相邻所述监测导线之间设有绝缘填充。优选的,所述连通液管道与所述连通液插口插拔连接。优选的,所述监测主体为球壳结构,所述监测主体的上壁厚度及下壁厚度大于所述监测主体的侧壁厚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监测主体的内部设置监测柱,并在监测柱上滑动连接浮板,通过连通液管道将两个监测主体连接,当其中一个出现沉降产生上下方向的位移时,两个监测主体内部的浮板就会在监测柱上产生相对的位移,使得电子板监测出的电流数据产生变化从而对沉降进行监测,替代利用的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进行人工测量的传统测量方式,避免外界环境因素造成的监测数据误差,通过电子板及计算机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使得监测数据处理更加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主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左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连接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监测柱结构轴测图,图6为本技术的浮板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监测主体、2-安装底座、3-水平仪、4-排气口、5-监测柱、501-支撑柱、502-监测导线、503-绝缘填充、6-浮板、7-电子板、8-数据插口、9-连通液插口、10-通孔、11-监测触脚、12-线缆缝、13-螺栓孔位、14-连通液管道、15-数据线、16-计算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静力水准仪原理的隧道沉降自动监测装置,包括监测主体1,所述监测主体1的数量为两个,监测主体1的下端外部卡接有安装底座2,监测主体1的上壁中间位置设有水平仪3,监测主体1的上壁且在水平仪3的一侧贯穿设有排气口4,监测主体1的内部上下壁之间连接有监测柱5,监测柱5上滑动连接有浮板6,监测主体1的下壁内部设有电子板7,所述监测柱5和所述浮板6分别与所述电子板7信号连接,形成电流回路,电子板7的下表面远离所述监测柱5的一侧设有数据插口8,监测主体1的下壁远离所述数据插口8的一端贯穿设有连通液插口贯穿设有连通液插口9,两个所述监测主体1之间连接有连通液管道14。监测主体1的内部上下端均设置有部分平面结构,监测柱5设置在两个平面之间,两个平面相远离一侧的监测主体1壳壁为文中描述的上壁及下壁,使用时,通过螺栓将安装底座2安装在隧道内被检测位置作为监测点,再将另一个安装底座2通过螺栓固定在隧道内监测的对比位置作为对比点,并保证两个安装底座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将两个监测主体1分别卡接在两个安装底座2内,随后将连通液管道14连接在监测点监测主体1的连通液插口9上,通过连通液管道14向监测点监测主体1内泵入纯水,再通过对比点监测主体1上的连通液插口9将两个监测主体1连通连接,通过注入纯水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并避免注入其他液体带来的混电的风险,随后通过数据线15与数据插口8的连接将两个监测主体1与计算机16连接,通过水平仪3保证两个监测主体1水平设置,随后开启设备进行监测,当被监测点隧道出现沉降时,被监测点的监测主体1产生向下方向的位移,使得对比点监测主体1内部的监测液流通到被监测点监测主体1的内部,在监测液流通时,对比点监测主体1通过排气口4向内部输入空气,被监测点监测主体1通过排气口4将内部空气排出,引起被监测点监测主体1的浮板6在监测柱5上的相对的向上移动,电流回路中的电阻发生变化,随即产生电流波动信号,电流波动信号通过电子板7进行接收并传递到计算机16,通过计算机16进行数据的计算,文中描述涉及到的方向均以图2为描述基础。浮板6的中间位置上下贯穿设有供监测柱5穿过的通孔10,浮板6的内部设有多个监测触脚11,所述监测触脚11为横置的J形结构,监测触脚11的弯曲端伸入到通孔10内,且所述监测触脚11的弯曲端外表面抵在监测柱5的外表面上,所述监测触脚11远离所述监测柱5的一端与所述浮板6固定连接,四个监测触脚11远离所述监测柱5的一端之间通过金属圆环电连接,且所述监测触脚11远离所述监测柱5的一端通过弹簧导线与电子板7连接,所述监测触脚11通过焊接与所述弹簧导线固定连接,监测触脚11的数量为4个,4个监测触脚分别设置在监测柱5的前后及左右四个方向,通过内径大于监测柱5直径的通孔10保证浮板6上监测柱5上滑动自如,浮板6通过监测触脚11与监测柱5进行电流传递。安装底座2的中间位置为中空结构,安装底座2的侧壁且在所述连通液管道14侧的中间位置贯穿设有线缆缝12,所述线缆缝12与所述安装底座2的中空部分连通连接,通过线缆缝12将设备线缆进行收纳整理,保证安装座2的平稳安装,安装底座2的侧沿上贯穿设有螺栓孔位13,通过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静力水准仪原理的隧道沉降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主体(1),所述监测主体(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监测主体(1)的下端外部卡接有安装底座(2),所述监测主体(1)的上壁中间位置设有水平仪(3),所述监测主体(1)的上壁且在所述水平仪(3)的一侧贯穿设有排气口(4),所述监测主体(1)的内部上下壁之间连接有监测柱(5),所述监测柱(5)上滑动连接有浮板(6),所述监测主体(1)的下壁内部设有电子板(7),所述监测柱(5)和所述浮板(6)分别与所述电子板(7)信号连接,所述电子板(7)的下表面远离所述监测柱(5)的一端设有数据插口(8),所述监测主体(1)的下壁远离所述数据插口(8)的一侧贯穿设有连通液插口(9),两个所述监测主体(1)之间连接有连通液管道(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静力水准仪原理的隧道沉降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主体(1),所述监测主体(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监测主体(1)的下端外部卡接有安装底座(2),所述监测主体(1)的上壁中间位置设有水平仪(3),所述监测主体(1)的上壁且在所述水平仪(3)的一侧贯穿设有排气口(4),所述监测主体(1)的内部上下壁之间连接有监测柱(5),所述监测柱(5)上滑动连接有浮板(6),所述监测主体(1)的下壁内部设有电子板(7),所述监测柱(5)和所述浮板(6)分别与所述电子板(7)信号连接,所述电子板(7)的下表面远离所述监测柱(5)的一端设有数据插口(8),所述监测主体(1)的下壁远离所述数据插口(8)的一侧贯穿设有连通液插口(9),两个所述监测主体(1)之间连接有连通液管道(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静力水准仪原理的隧道沉降自动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板(6)的中间位置上下贯穿设有供所述监测柱(5)穿过的通孔(10),所述浮板(6)的内部设有多个监测触脚(11),所述监测触脚(11)为横置的J形结构,所述监测触脚(11)的弯曲端伸入到所述通孔(10)内,且所述监测触脚(11)的弯曲端外表面抵在所述监测柱(5)的外表面上,所述监测触脚(11)远离所述监测柱(5)的一端与所述浮板(6)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晗刘旭谭澈刘宝红邬庆丽杨涛孔庆江刘洋伏恒毅张楚曼李哲常鹤赵劲东段谊斌李林文宝鑫高艺韩保川周春雷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辽宁达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