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水管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904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给水管连接件,包括压紧管,所述压紧管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压紧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压紧盖,每个所述压紧盖的内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匹配的第一外螺纹,所述压紧管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通过螺纹拧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段用于与给水管连接,所述压紧管的内侧还设置有压紧衬垫,所述压紧盖上还设置有供给水管穿过的安装孔。所述给水管连接件安装使用方便,可对给水管的连接处进行封闭,减少给水管处发生的渗漏,同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水管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管道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给水管连接件。
技术介绍
给水管连接件是设置在给水管上,对两个及以上的水管进行连接的工具,是水源运输至关重要的通道。其材料种类繁多,有金属、塑料等,品种多种多样,有异径管箍、活接头、等径三通、等径四通等,也是家庭装修必不可少的环节。现有的水管连接技术主要是通过热熔或者螺纹连接。热熔一般是通过一般通过热熔器将连接部位熔融后高温结合而成或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而成,但是,通过热熔器连接的水管,如果安装不好容易发生连接不密封而泄漏且不易调整,同时通过此种方式连接的水管不易进行拆卸修理。而部分给水管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安装较为方便但存在密封性较差,水容易从接缝处泄漏的情况,同时,该种螺纹连接头在使用过程中易收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锈蚀,降低了接头的使用寿命,使得给水管接头处更容易发生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水管连接件,所述给水管连接件安装使用方便,可对给水管的连接处进行封闭,减少给水管处发生的渗漏,同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给水管连接件,包括压紧管,所述压紧管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压紧管的两端均设置有压紧盖,每个所述压紧盖的内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匹配的第一内螺纹,所述压紧管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之间通过螺纹拧接,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段用于与给水管连接,所述压紧管的内侧还设置有压紧衬垫,所述压紧盖上还设置有供给水管穿过的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段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第二内螺纹。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段呈圆台形,所述连接段的外表面设置有安装斜面,所述压紧盖与压紧管之间还设置有压紧环,所述压紧环的截面为楔形。进一步地,所述压紧盖的底部还开设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压紧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可被第一磁性件吸引的第二磁性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件为为钕铁硼永磁体。进一步地,所述压紧盖的形状为正六棱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给水管连接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适宜工业化生产,且安装使用方便,通过压紧管对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连接处进行保护,隔绝大部分的水汽和空气,可防止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接头处发生锈蚀和老化,可有效地延长该给水管连接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给水管连接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给水管连接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0-压紧管,11-第一外螺纹,12-压紧衬垫,20-压紧盖,21-第一磁性件,22-第一内螺纹,30-压紧环,31-第二磁性件,41-第一连接管,42-第二连接管,43-连接段,43a-第二内螺纹,43b-安装斜面,50-给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给水管连接件,包括压紧管10,所述压紧管10的两端设置有压紧盖20,所述压紧盖20的形状为正六棱柱以便于对其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压紧管1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所述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分别用于与给水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支架通过螺纹连接便于对两根给水管进行连接。同时,所述压紧盖20上还设置有用于供给水管穿过的安装孔,所述压紧管10用于对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进行径向压紧,所述压紧盖20用于对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进行轴向压紧。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压紧管10和压紧盖20不仅能够对第一连接管41和第一连接管41进行压紧以减少渗漏发生,同时,还可以对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的连接处进行保护,以减少腐蚀,保证输水质量和用水安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紧管1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1,所述压紧盖20的一端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11匹配的第一内螺纹22,便于所述压紧管10和压紧盖20通过螺纹拧接。所述压紧管10的内侧还设置有压紧衬垫12,所述压紧衬垫12的内侧设置有规律地凸起便于进一步提高密封性。所述压紧衬垫12呈圆环形,且所述压紧衬垫12与由遇水膨胀材料制成,如遇水膨胀橡胶。所述压紧衬垫12在安装前与所述第一连接和第二连接管42间隙配合,在遇水后与膨胀与避免渗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之间通过螺纹拧接,所述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段43用于与给水管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段43与所述第一连接管41、连接段43与第二连接管42均为一体成型,且所述连接段43的内侧均设置有第二内螺纹43a以便于与给水管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43呈圆台形,且所述连接段43靠近压紧盖20的一侧直径较小,所述连接段43的外表面设置有安装斜面43b,所述压紧盖20与压紧管10之间还设置有与所述安装斜面43b相配合的压紧环30,所述压紧环30的截面为楔形且所述压紧环30同样由遇水膨胀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对该给水管连接件进行组装,所述压紧盖20的底部还开设有环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磁性件21,所述第一磁性件21为为钕铁硼永磁体,所述压紧环30的底部粘接有可被第一磁性件21吸引的第二磁性件31,在安装时,可通过第一磁性件21和第二磁性件31的吸引极大地提高安装地便利性。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给水管连接件在安装时,先分别将压紧环30和压紧盖20套设在两侧的给水管上,并将压紧管10套设在任意一根给水管上,再依次将第一连接管41与给水管、第二连接管42与给水管以及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进行拧接,在完成上述步骤后移动所述压紧管10使其位移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的外部,再将位于压紧管10两侧的压紧环30与压紧盖20进行固定,并通过转动所述压紧盖20使所述压紧盖20与压紧管10固定,在此步骤中,所述压紧环30与连接头的斜面相配合将压紧管10与第一连接管41、压紧管10与第一连接管41之间的缝隙进行封闭,以减少给水管连接处的渗漏,同时,对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起到保护作用,使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以减少维护成本。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技术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水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紧管(10),所述压紧管(1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1),所述压紧管(10)的两端均设置有压紧盖(20),每个所述压紧盖(20)的内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11)匹配的第一内螺纹(22),所述压紧管(10)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所述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之间通过螺纹拧接,所述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段(43)用于与给水管连接,所述压紧管(10)的内侧还设置有压紧衬垫(12),所述压紧盖(20)上还设置有供给水管穿过的安装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紧管(10),所述压紧管(10)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外螺纹(11),所述压紧管(10)的两端均设置有压紧盖(20),每个所述压紧盖(20)的内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11)匹配的第一内螺纹(22),所述压紧管(10)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所述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之间通过螺纹拧接,所述第一连接管(41)和第二连接管(4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段(43)用于与给水管连接,所述压紧管(10)的内侧还设置有压紧衬垫(12),所述压紧盖(20)上还设置有供给水管穿过的安装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水管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43)的内表面均设置有第二内螺纹(43a)。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秋阳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