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及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89364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及压缩机,涉及空调制冷技术领域。其中,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包括:装配体、第一压缩器主体和第二压缩器主体;第一压缩器主体和第二压缩器主体的以圆渐开线形式构成的第一旋转肋和第二旋转肋在形成压缩室的情况下彼此咬合;第二旋转肋靠近第一压缩器主体的顶部开设有一个或多个调压孔,调压孔与背压腔连通。在第一压缩器主体和第二压缩器主体工作时,通过在第二旋转肋靠近第一压缩器主体的顶部开设调压孔,可以精准地控制背压腔压力,增强了第一压缩器主体与第二压缩器主体之间的密封性,提高了能效比;同时,无需将高压腔与背压腔连通,工艺简单,底本更加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及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制冷
,尤其涉及一种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背压腔控制技术主要是把高压腔内气体经过静盘侧壁引入背压腔,超压部分再通过静盘的另一侧通过弹性单向阀排泄出去。存在弹性单向阀及过滤网容易堵塞,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缺陷。因此,现有技术中背压腔控制技术还存在缺陷,尤其体现在弹性单向阀及过滤网容易堵塞,且工艺复杂、成本高上;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及压缩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弹性单向阀及过滤网容易堵塞且工艺安装时复杂、成本高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包括:装配体、静态布置的第一压缩器主体和能相对于第一压缩器主体运动的第二压缩器主体;在第二压缩器主体相对于第一压缩器主体在轨道运行轨迹上运动时,第一压缩器主体和第二压缩器主体的以圆渐开线形式构成的第一旋转肋和第二旋转肋在形成压缩室的情况下彼此咬合;第二压缩主体设于装配体的背压腔内,装配体的外周与第一压缩器主体的外壁连接;第二旋转肋靠近第一压缩器主体的顶部开设有一个或多个调压孔,调压孔与背压腔连通;调压孔用于在压缩室内的压力挤压第一压缩器主体与第二压缩器主体分离时,将压缩室内的高压气体排压到背压腔内。现有的背压腔控制技术,主要是把静盘的高压腔内的高压冷媒通过设置在静盘侧壁的引流孔引入背压腔,超压部分再通过弹性单向阀排泄出去。由于高压腔与背压腔连通,弹性单向阀及过滤网容易堵塞,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缺陷。涡旋式电动空调压缩机,在压缩冷媒过程中,第一压缩器主体和第二压缩器主体之间密封条件至关重要,针对柱销式背压腔来说,为确保背压腔压力跟随第二压缩器主体在不同压缩进程中变化而变化是关键;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压缩器主体的第二旋转肋靠近第一压缩器主体的顶端开设一个或多个调压孔,贯穿第二压缩器主体的正反两面并与背压腔连通,调压孔用于在压缩室内的压力挤压第一压缩器主体与第二压缩器主体分离时,将压缩室内的高压气体排压到背压腔内,可以瞬间有效地减少第一压缩器主体和第二压缩器主体之间的间隙,确保轴向密封。通过在第二旋转肋靠近第一压缩器主体的顶部开设有一个或多个调压孔,可以有效的将第一压缩器主体和第二压缩器主体之间的压缩室内的压力传递到背压腔,以加大背压腔的对用于第二压缩器主体内壁的压力,缩小第一压缩器主体与第二压缩器主体之间的间隙,确保第一压缩器主体与第二压缩器主体工作配合度,能效比高,也降低了第二旋转肋与第一压缩器主体和第一旋转肋与第二压缩器主体之间的摩擦。精准的控制背压腔压力,避免过压或欠压情况发生,延长设备寿命,巧妙的增强第一压缩器主体与第二压缩器主体之间的密封性。在第一压缩器主体和第二压缩器主体工作时,通过在第二旋转肋靠近第一压缩器主体的顶部开设调压孔,可以精准地控制背压腔压力,增强了第一压缩器主体与第二压缩器主体之间的密封性,提高了能效比;同时,无需将高压腔与背压腔连通,工艺简单,底本更加低廉。以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弹性单向阀及过滤网容易堵塞且工艺安装时复杂、成本高的技术问题。优选地,调压孔为1个。调压孔可以为1个或多个,为了便于第二旋转肋的加工,调压孔设置为一个即可;同时,调压孔的大小可以根据第一压缩器主体与第二压缩器主体的直径确定,以满足第一压缩器主体与第二压缩器主体分离时压缩室内的高压气体通过调压孔进入到背压腔为准。优选地,调压孔开设在第二旋转肋靠近第一压缩器主体的轴心处。由于第一旋转肋和第二旋转肋的转动,靠近第一压缩器主体轴心位置对应的压缩室的压力最大,在压缩室的气压最大时,由于力的作用会产生一定的形变,将调压孔开设在第二旋转肋靠近第一压缩器主体的轴心处,压缩室内的高压气体可以快速地通过调压孔进入到背压腔内。优选地,第二旋转肋靠近调压孔的一侧开设有凹槽,调压孔与凹槽连通。设置凹槽,在第一压缩器主体与第二压缩器主体分离时,增加调压孔与压缩室的连通面积,防止压缩室内的杂物直接堵塞调压孔。优选地,还包括泄压阀,装配体还开设有流量阀安装孔,泄压阀通过流量阀安装孔与装配体连接。通过在装配体组件上开设流量阀安装孔,在背压腔内的压力大于预设值时,背压腔内的压力可以通过流量阀排出,防止涡旋式压缩器单元过压工作。优选地,第一压缩器主体的侧壁开设有一组或多组进气孔,进气孔与压缩室连通。在第一压缩器主体的侧壁开设一组或多组进气孔,可以根据第一旋转肋密集度和涡旋式压缩器单元的功率设定。优选地,进气孔为四组,均匀地分布在第一压缩器主体的侧壁的外周。进气孔为四组,均匀地分布在第一压缩器主体的侧壁,可以进入到压缩室内的冷媒相对均衡,保证了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工作的稳定性。优选地,第二压缩器主体开设有轴承安装槽,轴承安装槽用于安装偏心轴承。第二压缩器主体开设有轴承安装槽,用于安装偏心轴承,在第二压缩器主体相对于第一压缩器主体在轨道运行轨迹上运动时,第一压缩器主体和第二压缩器主体的以圆渐开线形式构成的第一旋转肋和第二旋转肋在形成压缩室的情况下彼此咬合。优选地,装配体还开设有油分离孔,用于安装单向泄油阀。装配体设置有油分离孔,可以保证背压腔内的冷炼油通过单向泄油阀排出。第二方面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压缩机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提出的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将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安装在压缩机上,精准的控制背压腔压力,避免过压或欠压情况发生,延长设备寿命,巧妙的增强第一压缩器主体与第二压缩器主体之间的密封性。在第一压缩器主体和第二压缩器主体工作时,通过在第二旋转肋靠近第一压缩器主体的顶部开设调压孔,可以精准地控制背压腔压力,增强了第一压缩器主体与第二压缩器主体之间的密封性,提高了能效比;同时,无需将高压腔与背压腔连通,工艺简单,底本更加低廉。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涡旋式压缩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涡旋式压缩器单元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压缩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压缩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压缩器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压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体、静态布置的第一压缩器主体和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压缩器主体运动的第二压缩器主体;在所述第二压缩器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压缩器主体在轨道运行轨迹上运动时,所述第一压缩器主体和所述第二压缩器主体的以圆渐开线形式构成的第一旋转肋和第二旋转肋在形成压缩室的情况下彼此咬合;所述第二压缩主体设于所述装配体的背压腔内,所述装配体的外周与所述第一压缩器主体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肋靠近所述第一压缩器主体的顶部开设有一个或多个调压孔,所述调压孔与所述背压腔连通;所述调压孔用于在所述压缩室内的压力挤压第一压缩器主体与第二压缩器主体分离时,将所述压缩室内的高压气体排压到背压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体、静态布置的第一压缩器主体和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压缩器主体运动的第二压缩器主体;在所述第二压缩器主体相对于所述第一压缩器主体在轨道运行轨迹上运动时,所述第一压缩器主体和所述第二压缩器主体的以圆渐开线形式构成的第一旋转肋和第二旋转肋在形成压缩室的情况下彼此咬合;所述第二压缩主体设于所述装配体的背压腔内,所述装配体的外周与所述第一压缩器主体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肋靠近所述第一压缩器主体的顶部开设有一个或多个调压孔,所述调压孔与所述背压腔连通;所述调压孔用于在所述压缩室内的压力挤压第一压缩器主体与第二压缩器主体分离时,将所述压缩室内的高压气体排压到背压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孔为1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孔开设在所述第二旋转肋靠近所述第一压缩器主体的轴心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杨李贤军管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德力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