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气举反循环降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8700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1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气举反循环降水装置,空心圆柱钢管的顶部设有连通空心管内部和外部的出水口,出水口用于连接出水管;空心管的底壁均匀分布有多个与外部相通的通孔;空心管的底部外设有拦污格栅,拦污格栅与通孔相通;空心管的一侧下部连通有进气管,进气管的出气口位于空心管内部并朝向空心管的底壁,进气管的进气口位于空心管外部并连通有空压机;进气管的出气口和空心管的底壁之间设有止水垫片,止水垫片可分离地铺设在空心管的底壁上并覆盖所有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能、环保,有效实现基坑降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气举反循环降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地铁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基坑气举反循环降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地铁车站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保证基坑能在干燥条件下施工,防止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等问题,降水工作是基坑开挖前必要的准备工作。一般要求,水位线必须降至基坑开挖面以下1m的位置。目前的基坑降水方法主要有:明沟加集水井降水、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电渗井点降水、深井井点降水等。其中深井井点降水工艺简单,应用最广。井点降水的成效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1、管井构造设计和施工既能保证一定的渗透,又防止井外的泥砂等进入管井堵塞管井和水泵,确保管井的长期有效利用;2、专人负责抽水,防止水泵干烧,确保抽水作业连续高效;3、土方开挖过程中注意保护管井,防止渣土掉落管井引起管井失效。现有井管降水抽排方式的主要是使用潜水泵,存在主要问题:1、成井过程中存在大量岩屑、泥块,而且水井深度大,成井时泥浆多,用普通的深水水井泵无法完全将井底的岩屑、泥块等杂物清洗干净,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管井堵塞,降低地下水向井管内渗流及抽水利用率。2、现有井管降水采用潜水泵进行井内积水抽排,并依靠人为控制(开启/关停潜水泵),需要人员不间断值班,否则,容易在井内水抽干后,水泵空转导致损坏;加之施工现场电线乱接乱拉,影响作业人员安全及文明施工管理。3、能耗大,对于超大型基坑,场地内将设置几十口降水井,单口井管内降水均需配置一台独立的水泵,如需持续抽水,电能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基坑气举反循环降水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气举反循环降水装置,包括空心管,所述空心管的顶部设有连通空心管内部和外部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用于连接出水管;所述空心管的底壁均匀分布有多个与外部相通的通孔;所述空心管的底部外设有拦污格栅,所述拦污格栅与通孔相通;所述空心管的一侧下部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位于所述空心管内部并朝向所述空心管的底壁,进气管的进气口位于空心管外部并连通有空压机;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和空心管的底壁之间设有止水垫片,所述止水垫片可分离地铺设在所述空心管的底壁上并覆盖所有通孔。进一步地,上述装置中,每个通孔的面积为0.004㎡。进一步地,上述装置中,所述止水垫片采用塑胶材料制成。进一步地,上述装置中,利用供气软管连通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和空压机,所述供气软管靠近空压机的一端设有常闭气动电磁开关。进一步地,上述装置,所述空心管为空心圆柱钢管。进一步地,上述装置中还包括有止挡装置,所述止挡装置位于所述止水垫片的上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利用空压机提供气压动力,可直接替代现有井管降水中使用的水泵,彻底改变现有的抽水方式,有效将降水井中的水位将至井底40cm以内,使得降水井深度仅仅深于基坑开挖深度的1-2m,从而将基坑水位将至开挖面以下,解决现有的抽水方式存在的人力成本高、耗能大等问题。另外,本技术通过气举逆循环使用过程中,大粒径的岩屑通过拦污格栅隔离在空心管外侧,不能扰流进入空心管内部,小粒径的岩屑、泥块等杂物进入后,通过气举作用,直接随着排浆排出管道外,并清洗干净,不容易造成井管堵塞。本技术节能、环保,可有利于降水施工场地文明施工管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坑气举反循环降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空心管1,所述空心管1的顶部设有连通空心管1内部和外部的出水口2,所述出水口2用于连接出水管;所述空心管1的底壁均匀分布有多个与外部相通的通孔3;所述空心管1的底部外设有拦污格栅4,所述拦污格栅4与通孔3相通;所述空心管1的一侧下部连通有进气管5,所述进气管5的出气口位于所述空心管1内部并朝向所述空心管1的底壁,进气管5的进气口位于空心管1外部并连通有空压机6;所述进气管5的出气口和空心管1的底壁之间设有止水垫片7和止挡装置8,所述止水垫片7可分离地铺设在所述空心管1的底壁上并覆盖所有通孔3,所述止挡装置8位于所述止水垫片7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挡装置8包括两根相互交叉的钢丝绳,其固定在止水垫片7上方约5cm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管1为空心圆柱钢管。上述基坑气举反循环降水装置的工作原理在于:如图2所示,将出水口连接出水管100后将基坑气举反循环降水装置整体置入所述降水井管200内直至其到达降水井管200的底部。在没有启动空压机6加气时,止水垫片7处于松开状态,此时空心管1内压力远远小于降水井管200内压力,空心管1外侧积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依次经过拦污格栅4和通孔3,顶起止水垫片7并进入空心管1内部形成水柱,直至空心管1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平衡。未开启空压机加气时,空心管内外水压力一致,水面压力为外界大气压。开启空压机加气后,瞬间大量气体流入空心管内,气流和水形成水气混合物,同时管内压力增大,水气混合物在高压高速气流推动下沿出水口、出水管喷出。抽水完成后,停止空压机,止水垫片失去气压的作用后再次处于松开状态,此时空心管内压力远远小于降水井管内压力,空心管外侧积水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再次进入空心管内部形成水柱,直至空心管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平衡,可以再次重复上述过程进行抽水。所述拦污格栅可以阻断大粒径的碎石进入空心管内,避免堵塞出水口,所述止水垫片可以防止气体从通孔往外泄漏。所述止挡装置8用于控制止水垫片7的松开距离,防止其在外侧积水的上顶力下过度偏离原来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通孔3的面积为0.00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止水垫片7采用软塑胶材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利用供气软管9连通所述进气管5的进气口和空压机6,所述供气软管9靠近空压机6的一端设有常闭气动电磁开关10。常闭气动电磁开关用于导通或阻止高压气流进入空心管。具体地,所述空压机的供气压力为0.8-1Mpa,单台基坑气举反循环降水装置需要供气量为1-2m3/min。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管的半径为0.1m,高度为0.8m,所述拦污格栅顶面的形状大小和空心管底壁相适配,拦污格栅的高度为0.2m。在实际应用中,针对基坑开挖,施工现场可以设置多口降水井同时降水,因此,可以令基坑内所有降水井管通过统一的空压机提供高压空气,通过不同的常闭气动电磁开关控制各个降水井管的工作状态,同时,出水口所有抽排水通过管道进入沉淀池等水处理和泥浆处理管路,作为施工循环用水、连续墙施工等循环造浆用水循环利用。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和构思,给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气举反循环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管(1),所述空心管(1)的顶部设有连通空心管(1)内部和外部的出水口(2),所述出水口(2)用于连接出水管;所述空心管(1)的底壁均匀分布有多个与外部相通的通孔(3);所述空心管(1)的底部外设有拦污格栅(4),所述拦污格栅(4)与通孔(3)相通;所述空心管(1)的一侧下部连通有进气管(5),所述进气管(5)的出气口位于所述空心管(1)内部并朝向所述空心管(1)的底壁,进气管(5)的进气口位于空心管(1)外部并连通有空压机(6);所述进气管(5)的出气口和空心管(1)的底壁之间设有止水垫片(7),所述止水垫片(7)可分离地铺设在所述空心管(1)的底壁上并覆盖所有通孔(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气举反循环降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管(1),所述空心管(1)的顶部设有连通空心管(1)内部和外部的出水口(2),所述出水口(2)用于连接出水管;所述空心管(1)的底壁均匀分布有多个与外部相通的通孔(3);所述空心管(1)的底部外设有拦污格栅(4),所述拦污格栅(4)与通孔(3)相通;所述空心管(1)的一侧下部连通有进气管(5),所述进气管(5)的出气口位于所述空心管(1)内部并朝向所述空心管(1)的底壁,进气管(5)的进气口位于空心管(1)外部并连通有空压机(6);所述进气管(5)的出气口和空心管(1)的底壁之间设有止水垫片(7),所述止水垫片(7)可分离地铺设在所述空心管(1)的底壁上并覆盖所有通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跃进李世佳陈龙文郭建军刘健温振波刘振华袁一炬陈集勇袁兴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