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自锁型折叠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8220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自锁型折叠箱,包括底盘以及分别竖直连接于底盘四条边的四个门,前门与后门通过立柱以及嵌合体可拆卸且可折叠地嵌入于底盘四角设置的固定槽,左门与右门通过铰链连接于底盘的左边与右边;左右门上均设置有锁具,锁具与立柱连接;锁具端面设置有滑动斜面从而实现自锁;本发明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结构更简单,使用时更方便安全。发明专利技术前后门的安装方式使得门是可拆卸且可折叠的,且一般情况下不易脱落,相比现有技术连接方式更简单有效;左右门铰链连接使折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自锁型折叠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流周转行业,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橡胶、化纤等非金属原材料块的承载、装卸及运输周转的箱体装置。
技术介绍
折叠箱或物流箱一般用于橡胶、化纤等非金属原材料块的承载、装卸及运输周转,一般包括底盘、前后门、左右门。现有技术中,前后门在与底盘安装时,每个前后门下端均需要两个螺栓涂抹上粘结剂后,人工操作拧上螺栓,因前后门比较重,同时因螺栓设置在底部,需要至少两个人来完成,费时费力,维修时,更需要加热烤化凝固的粘结剂后,反向操作,一个一个拧下螺栓,方可取下前后门。现有技术中,左右门与底盘的链接,是通过叉轴加螺栓链接的,由于结构尺寸的原因,叉轴的直径很小,尽管采用所谓高强材料,毕竟常年操作开合动作,现实情况是变形比较严重,影响使用寿命,而且左右门面板在叉轴的交合处需压型规避,虽起到防止橡胶屑进入的保护作用,但加工压型工序复杂,费工费时。现有技术中,底盘四维采用3.0mm厚Z字压型板带,尽管采用高强材料,但毕竟结构尺寸较大,易变形,故采用了数根立管加固,设计呆板繁杂,Z字上部毕竟仍然是单片无筋支撑,仅凭3mm厚的所谓(高强板)阻挡大左右门外移,稍显力量不足。现有技术中,该种金属箱,无论是折叠后堆码,还是载物后堆码,由于堆码件太小,操作人员操作时,难度相当大。由于受到箱体内、外尺寸的限制,该种形式的堆码件设计,没办法将堆码件尺寸增大,现已成为行业内的老大难问题,用户反馈修改意愿强烈。在现有技术中,要完成折叠箱的直立,操作异常繁琐。在折叠状态下,当将前后门由折叠状态人为掀起到直立状态时,前后门不是竖直定位立着的,因其定位结构的原因,需向外倾斜一定角度,待打开左右门直立后,需一手托左右门,另一只手拽住前后门往里转动,同时托左右门那只手要打开左右门上的转动扣锁,前后门合上左右门后,松开并调整控制左右门扣锁的手,扣牢后方可结束一侧的操作。然后,当再去操作同一左右门另一侧锁具与另一侧前后门的锁紧时,因其已经错位,需将该左右门另一侧向内推进一个距离,并将锁具用力掀开不能放手,另一只手向内拽拉另一前后门靠紧,锁具对准位置后,方可扣锁。而再去锁紧另一侧左右门时,遭遇更是加倍,因这时,两前后门已经与第一片左右门锁紧而直立,需要两端的扣锁都要加力翻转打开,然后对齐后扣紧。因两个锁具同时操作基本不可能,所以只能一个一个操作,但这正是问题之所在:当将第二个左右门翻转到接近直立状态时,需要一手前后门、一手左右门锁;去锁紧第二左右门的第二个锁时,锁具已经是“别腿儿”状态,需要一手将左右门向内推进,另一只手需要掀开锁具板扣儿,这时候需要搬开板扣的手需要交换一下,然后,另一只手去扶正前后门,对齐后,扣锁。可见过程非常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箱体,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实际上包含多种技术方案,解决不同的技术问题。所有技术方案都包括底盘以及分别竖直连接于底盘四条边的四个门,前门安装于底盘的前边,左门安装于底盘的左边,右门安装于底盘的右边,但具体形式可以有所不同:方案1: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的折叠箱:这种技术方案下,至少一个门按下述(指方案14下方的总体方案描述)后门的安装方式安装于底盘。当一个门按照下述后门的安装方式安装于其对应边,该边的两端均设置有下述固定槽。这种方案下,该门可以方便拆卸,可以方便放倒折叠,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脱落。方案2:一种门扇可开式物流箱:这对应于一种门扇本身可开的物流箱,比如下述前门。其他门的门扇也可按照下述前门的方式进行安装从而能够开启,但是并不强调固定槽与立柱、嵌合体的具体形式,只需要立柱通过嵌合体安装于固定槽从而将门扇驾起即可,可以是固定地嵌入,也可以是按照下述方式嵌入。方案3:一种基于铰链式的自锁型折叠箱:这对应于左门和右门的安装方式,一个折叠箱中,至少一个门按下述左门的安装方式安装于折叠箱。这种安装形式下,该门可折叠且其锁具能够自锁。方案4:一种可堆叠式物流箱:这仅仅包含物流箱直立情况下的堆叠技术,对应于下述第一堆叠凹槽与堆叠凸出块的对应堆叠。方案5:一种可堆叠式折叠箱:这包含折叠箱折叠情况下的堆叠技术,对应于下述固定槽与堆叠凸出块的对应堆叠。此时只要求立柱可从固定槽中拆出即可,因此拆出立柱后可以将门放入箱内实现折叠。方案6:一种门扇可开式折叠箱:这包含方案1+方案2,此时前门的固定槽与立柱间为可拆卸、可折叠的技术方案,且前门扇可开启,四个门中至少或均可按这种方案安装于底盘。方案7: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折叠箱:这包含1+方案3,此时为前后门以可拆卸放倒立柱方式固定于底盘,左右门以铰链方式固定于底盘,但并不包括锁具的具体形式。方案8: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自锁型折叠箱:这包含1+方案3,此时为前后门以可拆卸放倒立柱方式固定于底盘,左右门以铰链方式固定于底盘,包含左右门锁具的具体形式。方案9: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门扇可开式折叠箱:这包含方案6+方案3,此时折叠箱既可以折叠,门扇又可打开。方案10:基于可拆放立柱与铰链结合的门扇可开与自锁式折叠箱:这包含方案8+方案9。方案11:一种两用堆叠式折叠箱。这包含方案4+方案5,此时折叠箱在直立或折叠状态下均可实现堆叠。方案12: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堆叠式折叠箱。这包含方案7+方案5。方案13: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两用堆叠式折叠箱。这包含方案7+方案11。方案14:一种集成式折叠箱。这包含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4+方案5。本专利技术总体方案(实则是方案14)描述如下,以上所有方案按照各方案具体描述与下述描述结合确定:本专利技术包括底盘以及分别竖直连接于底盘四条边的前门、后门、左门和右门;底盘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固定槽,分别为后左固定槽、后右固定槽,前左固定槽和前右固定槽;后门包括后左立柱、后右立柱,以及固定于后左立柱和后右立柱间的后门扇;后左立柱底部连接有一个后左嵌合体,后左嵌合体嵌入于后左固定槽;后右立柱底部连接有一个后右嵌合体,后右嵌合体嵌入于后右固定槽;后左固定槽包括后左底板、竖直连接于后左底板左侧的后左左侧板、竖直连接于后左底板右侧的后左右侧板,以及竖直连接于后左底板后侧的后左后侧板;后左左侧板右侧面开设有一条竖直的后左滑槽,后左滑槽的顶部宽度为d1,后左滑槽的中部宽度为d2,后左滑槽的底部宽度为d3;后左嵌合体的左侧面顶部凸出设置有后左顶部凸台,后左顶部凸台顶端连接于后左立柱底面;后左嵌合体的左侧面底部凸出设置有后左底部凸台;后左顶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1;后左底部凸台为一个被后左切割斜面截去一个小角且直径为d5的短圆柱体;后左底部凸台在垂直于后左切割斜面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1,后左底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4;d1、d2、d3、d4、d5满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自锁型折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5)以及竖直连接于所述底盘(5)四条边的前门(1)、后门(4)、左门(2)和右门(3);/n所述底盘(5)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固定槽,分别为后左固定槽(53)、后右固定槽(54),前左固定槽(51)和前右固定槽(52);/n所述后门(4)包括后左立柱(411)、后右立柱(412),以及固定于所述后左立柱(411)和所述后右立柱(412)间的后门扇;/n所述后左立柱(411)底部连接有一个后左嵌合体(451),所述后左嵌合体(451)嵌入于所述后左固定槽(53);/n所述后右立柱(412)底部连接有一个后右嵌合体(452),所述后右嵌合体(452)嵌入于所述后右固定槽(54);/n所述后左固定槽(53)包括后左底板(531)、竖直连接于所述后左底板(531)左侧的后左左侧板(532)、竖直连接于所述后左底板(531)右侧的后左右侧板(534),以及竖直连接于所述后左底板(531)后侧的后左后侧板(533);所述后左左侧板(532)右侧面开设有一条竖直的后左滑槽(535),所述后左滑槽(535)的顶部宽度为d1,所述后左滑槽(535)的中部宽度为d2,所述后左滑槽(535)的底部宽度为d3;/n所述后左嵌合体(451)的左侧面顶部凸出设置有后左顶部凸台,所述后左顶部凸台顶端连接于所述后左立柱(411)底面;所述后左嵌合体(451)的左侧面底部凸出设置有后左底部凸台;所述后左顶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1;所述后左底部凸台为一个被后左切割斜面截去一个小角且直径为d5的短圆柱体;所述后左底部凸台在垂直于所述后左切割斜面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1,所述后左底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4;/nd1、d2、d3、d4、d5满足下式:d1<d4≤d5≤d3<d2;/n当所述后左嵌合体(451)嵌入于所述后左固定槽(53)时,所述后左底部凸台位于所述后左滑槽(535)底部,所述后左顶部凸台嵌入于所述后左滑槽(535)顶部;/n所述后右固定槽(54)包括后右底板、竖直连接于所述后右底板右侧的后右右侧板、竖直连接于所述后右底板左侧的后右左侧板,以及竖直连接于所述后右底板后侧的后右后侧板;所述后右右侧板左侧面上开设有一条竖直的后右滑槽,所述后右滑槽的顶部宽度为d1,所述后右滑槽的中部宽度为d2,所述后右滑槽的底部宽度为d3;/n所述后右嵌合体(452)的右侧面顶部凸出设置有后右顶部凸台,所述后右顶部凸台顶端连接于所述后右立柱(412)底面;所述后右嵌合体(452)的右侧面底部凸出设置有后右底部凸台;所述后右顶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1;所述后右底部凸台为一个被后右切割斜面截去一个小角且直径为d5的短圆柱体;所述后右底部凸台在垂直于所述后右切割斜面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1,所述后右底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4;/n当所述后右嵌合体(452)嵌入于所述后右固定槽(54)时,所述后右底部凸台位于所述后右滑槽底部,所述后右顶部凸台嵌入于所述后右滑槽顶部;/n所述后左固定槽(53)与所述后右固定槽(54)之间连接有水平的后下嵌合条(59),所述后门扇底部固定有后上嵌合条(49);所述后下嵌合条(59)顶面后侧竖直朝上设置有后下嵌合凸出,所述后上嵌合条(49)底面后侧设置有后上嵌合凹陷;/n当所述后左嵌合体(451)嵌入于所述后左固定槽(53)、所述后右嵌合体(452)嵌入于所述后右固定槽(54)时,所述后下嵌合凸出嵌合于所述后上嵌合凹陷;/n所述前门(1)包括前左立柱(111)、前右立柱(112)以及位于所述前左立柱(111)和所述前右立柱(112)之间的前门扇(133);/n所述前左立柱(111)底部连接有一个前左嵌合体(151),所述前左嵌合体(151)嵌入于所述前左固定槽(51);/n所述前右立柱(112)底部连接有一个前右嵌合体(152),所述前右嵌合体(152)嵌入于所述前右固定槽(52);/n所述前左固定槽(51)包括前左底板(511)、竖直连接于所述前左底板(511)左侧的前左左侧板(514)、竖直连接于所述前左底板(511)右侧的前左右侧板(512),以及竖直连接于所述前左底板(511)前侧的前左前侧板(513);所述前左左侧板(514)右侧面开设有一条竖直的前左滑槽(515),所述前左滑槽(515)的顶部宽度为d1,所述前左滑槽(515)的中部宽度为d2,所述前左滑槽(515)的底部宽度为d3;/n所述前左嵌合体(151)的左侧面顶部凸出设置有前左顶部凸台(1511),所述前左顶部凸台(1511)顶端连接于所述前左立柱(111)底面;所述前左嵌合体(151)的左侧面底部凸出设置有前左底部凸台(1512);所述前左顶部凸台(1511)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1;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可拆卸放倒立柱与铰链结合的自锁型折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5)以及竖直连接于所述底盘(5)四条边的前门(1)、后门(4)、左门(2)和右门(3);
所述底盘(5)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固定槽,分别为后左固定槽(53)、后右固定槽(54),前左固定槽(51)和前右固定槽(52);
所述后门(4)包括后左立柱(411)、后右立柱(412),以及固定于所述后左立柱(411)和所述后右立柱(412)间的后门扇;
所述后左立柱(411)底部连接有一个后左嵌合体(451),所述后左嵌合体(451)嵌入于所述后左固定槽(53);
所述后右立柱(412)底部连接有一个后右嵌合体(452),所述后右嵌合体(452)嵌入于所述后右固定槽(54);
所述后左固定槽(53)包括后左底板(531)、竖直连接于所述后左底板(531)左侧的后左左侧板(532)、竖直连接于所述后左底板(531)右侧的后左右侧板(534),以及竖直连接于所述后左底板(531)后侧的后左后侧板(533);所述后左左侧板(532)右侧面开设有一条竖直的后左滑槽(535),所述后左滑槽(535)的顶部宽度为d1,所述后左滑槽(535)的中部宽度为d2,所述后左滑槽(535)的底部宽度为d3;
所述后左嵌合体(451)的左侧面顶部凸出设置有后左顶部凸台,所述后左顶部凸台顶端连接于所述后左立柱(411)底面;所述后左嵌合体(451)的左侧面底部凸出设置有后左底部凸台;所述后左顶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1;所述后左底部凸台为一个被后左切割斜面截去一个小角且直径为d5的短圆柱体;所述后左底部凸台在垂直于所述后左切割斜面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1,所述后左底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4;
d1、d2、d3、d4、d5满足下式:d1<d4≤d5≤d3<d2;
当所述后左嵌合体(451)嵌入于所述后左固定槽(53)时,所述后左底部凸台位于所述后左滑槽(535)底部,所述后左顶部凸台嵌入于所述后左滑槽(535)顶部;
所述后右固定槽(54)包括后右底板、竖直连接于所述后右底板右侧的后右右侧板、竖直连接于所述后右底板左侧的后右左侧板,以及竖直连接于所述后右底板后侧的后右后侧板;所述后右右侧板左侧面上开设有一条竖直的后右滑槽,所述后右滑槽的顶部宽度为d1,所述后右滑槽的中部宽度为d2,所述后右滑槽的底部宽度为d3;
所述后右嵌合体(452)的右侧面顶部凸出设置有后右顶部凸台,所述后右顶部凸台顶端连接于所述后右立柱(412)底面;所述后右嵌合体(452)的右侧面底部凸出设置有后右底部凸台;所述后右顶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1;所述后右底部凸台为一个被后右切割斜面截去一个小角且直径为d5的短圆柱体;所述后右底部凸台在垂直于所述后右切割斜面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1,所述后右底部凸台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4;
当所述后右嵌合体(452)嵌入于所述后右固定槽(54)时,所述后右底部凸台位于所述后右滑槽底部,所述后右顶部凸台嵌入于所述后右滑槽顶部;
所述后左固定槽(53)与所述后右固定槽(54)之间连接有水平的后下嵌合条(59),所述后门扇底部固定有后上嵌合条(49);所述后下嵌合条(59)顶面后侧竖直朝上设置有后下嵌合凸出,所述后上嵌合条(49)底面后侧设置有后上嵌合凹陷;
当所述后左嵌合体(451)嵌入于所述后左固定槽(53)、所述后右嵌合体(452)嵌入于所述后右固定槽(54)时,所述后下嵌合凸出嵌合于所述后上嵌合凹陷;
所述前门(1)包括前左立柱(111)、前右立柱(112)以及位于所述前左立柱(111)和所述前右立柱(112)之间的前门扇(133);
所述前左立柱(111)底部连接有一个前左嵌合体(151),所述前左嵌合体(151)嵌入于所述前左固定槽(51);
所述前右立柱(112)底部连接有一个前右嵌合体(152),所述前右嵌合体(152)嵌入于所述前右固定槽(52);
所述前左固定槽(51)包括前左底板(511)、竖直连接于所述前左底板(511)左侧的前左左侧板(514)、竖直连接于所述前左底板(511)右侧的前左右侧板(512),以及竖直连接于所述前左底板(511)前侧的前左前侧板(513);所述前左左侧板(514)右侧面开设有一条竖直的前左滑槽(515),所述前左滑槽(515)的顶部宽度为d1,所述前左滑槽(515)的中部宽度为d2,所述前左滑槽(515)的底部宽度为d3;
所述前左嵌合体(151)的左侧面顶部凸出设置有前左顶部凸台(1511),所述前左顶部凸台(1511)顶端连接于所述前左立柱(111)底面;所述前左嵌合体(151)的左侧面底部凸出设置有前左底部凸台(1512);所述前左顶部凸台(1511)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1;所述前左底部凸台(1512)为一个被前左切割斜面截去一个小角且直径为d5的短圆柱体;所述前左底部凸台(1512)在垂直于所述前左切割斜面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1,所述前左底部凸台(1512)在前后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为d4;
当所述前左嵌合体(151)嵌入于所述前左固定槽(51)时,所述前左底部凸台(1512)位于所述前左滑槽(515)底部,所述前左顶部凸台(1511)嵌入于所述前左滑槽(515)顶部;
所述前右固定槽(52)包括前右底板、竖直连接于所述前右底板右侧的前右右侧板、竖直连接于所述前右底板左侧的前右左侧板,以及竖直连接于所述前右底板前侧的前右前侧板;所述前右右侧板左侧面开设有一条竖直的前右滑槽,所述前右滑槽的顶部宽度为d1,所述前右滑槽的中部宽度为d2,所述前右滑槽的底部宽度为d3;
所述前右嵌合体(152)的右侧面顶部凸出设置有前右顶部凸台(1521),所述前右顶部凸台(1521)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前右立柱(112)底面;所述前右嵌合体(152)的右侧面底部凸出设置有前右底部凸台(1522);所述前右顶部凸台(1521)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为d1;所述前右底部凸台(1522)为一个被前右切割斜面截去一个小角且直径为d5的短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积智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日牵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