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正才专利>正文

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7725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换网器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包括换网器箱体,所述换网器箱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与出料口通过设置在换网器箱体内的过滤腔连通,所述换网器箱体内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的过滤柱,过滤柱上间隔设置有与过滤腔交替配合的前过滤区和后过滤区,且前过滤区和后过滤区分别可拆卸的安装有前过滤网和后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单柱双网式换网器,通过单流道结构实现了不停机换网,具有成本低廉、过滤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
本技术属于换网器的
,涉及一种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
技术介绍
在聚合物造粒工艺中,为确保物料顺利规范切粒,熔融状态的聚合物通过模板孔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过滤,根据物料的牌号不同,要求过滤的滤网也不同。大多数塑料材料中都含有杂质,由于聚合物为连续生产性质,不断过滤的结果使大颗粒物料及杂质被挡在滤网上并逐渐累积,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使网孔堵塞,流量降低压力增高,当影响产量的时候就必须要更换滤网了。现有技术中多使用换网器进行换网,换网器是包括一个或多个滤网的手动或自动切换装置,用于在塑化材料流过滤网时把外来颗粒和杂质过滤掉。过滤网由一个合金多孔板支承,多孔板安装在板式或柱式的载体上,载体可以被移动从而在一个系统的工作位置和离线非工作位置之间切换。换网器可安装到任何新的或现有的挤出机、熔体泵、反应器或其它挤出生产线上。为了实现在不停机的情况下进行换网,换网器通常使用双流道的模式,并进一步分为板式换网器和柱式换网器。板式换网器结构简单、零件加工精度要求低、成本低廉,但过滤面积小、过滤效果欠佳;而柱式换网器过滤面积大、过滤效果好,但结构复杂、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通过单流道结构实现了不停机换网,具有成本低廉、过滤效果好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包括换网器箱体,所述换网器箱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与出料口通过设置在换网器箱体内的过滤腔连通,所述换网器箱体内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的过滤柱,过滤柱上间隔设置有与过滤腔交替配合的前过滤区和后过滤区,所述前过滤区和后过滤区为中空结构,并在表面设置有供物料通过的通孔结构,所述前过滤区和后过滤区分别可拆卸的安装有前过滤网和后过滤网。在上述的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中,所述换网器箱体的一侧设置有出料板,出料板与换网器箱体之间围成出料流道,所述出料口设置在出料板上,物料由进料口进入,之后通过过滤腔,再经由出料流道后进入出料口出料。在上述的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中,所述换网器箱体与出料板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凹槽,所述出料流道由出料凹槽与出料板围成,出料凹槽的进口与过滤柱的物料出口连通,出料凹槽的出口与出料口连通。当然,所述出料凹槽也可以设置在出料板上,或者同时设置在换网器箱体和出料板上。在上述的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中,所述出料凹槽的进口设置在远离出料口的一侧,出料凹槽的进口与过滤柱的物料出口对应设置,所述出料凹槽的出口与出料口同轴设置。在上述的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中,所述驱动装置与过滤柱同轴设置,驱动装置的活塞杆与过滤柱的后端连接,驱动装置的活塞杆位于初始状态时后过滤区位于换网器箱体之外,此时可对后过滤网进行换网操作,驱动装置的活塞杆伸出时前过滤区位于换网器箱体之外,此时可对前过滤网进行换网操作。在上述的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中,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通过若干导杆与换网器箱体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柱的端部通过槽型连接件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在上述的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中,所述槽型连接件上固定有导向叉,所述导向叉滑设在导杆上。在上述的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中,所述驱动装置可选用本领域通用的装置,优选为油缸。在上述的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中,所述过滤柱内设置有储料控制芯棒。优选的,所述储料控制芯棒为锥形。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单柱上设置双过滤网,实现了单流道的不停机换网功能。驱动装置驱动过滤柱移动后,可分别更换前过滤网和后过滤网。由于使用了柱式换网器,本技术相比于板式换网器具有了更好的过滤效果;由于采用单过滤柱,本技术相比于柱式换网器大大降低了成本。因此,本技术成为双流道板式换网器的理想换代产品。2、本技术改进了出料流道的结构,通过出料凹槽与出料板围成出料流道,由于流道的距离大大延长,致使过滤行程增加,进而带来了更好的过滤效果。同时具有加工难度低,物料流动顺畅的优点。3、本技术在过滤柱内设置有储料控制芯棒,储料控制芯棒缩小了过滤柱内的容积,使物料流动更加顺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4是本技术去除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过滤柱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过滤柱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换网器箱体;2、进料口;3、出料口;4、驱动装置;5、过滤柱;6、前过滤区;7、后过滤区;8、出料板;9、出料凹槽;10、活塞杆;11、安装板;12、导杆;13、槽型连接件;14、导向叉;15、储料控制芯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6: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包括换网器箱体1,所述换网器箱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3,进料口2与出料口3通过设置在换网器箱体1内的过滤腔连通,所述换网器箱体1内设置有驱动装置4如油缸驱动的过滤柱5,过滤柱5上间隔设置有与过滤腔交替配合的前过滤区6和后过滤区7,所述前过滤区6和后过滤区7为中空结构,并在表面设置有供物料通过的通孔结构,所述前过滤区6和后过滤区7分别可拆卸的安装有前过滤网和后过滤网,前过滤网和后过滤网通过环绕方式安装。工作时,物料经由进料口2进入过滤腔,通过前过滤网或后过滤网把外来颗粒和杂质过滤掉,之后由出料口3出料。当需要更换前过滤网时,驱动装置4驱动过滤柱5向前移动使得前过滤区6伸出换网器箱体1之外,更换前过滤网,此时后过滤网正常工作;当需要更换后过滤网时,驱动装置4驱动过滤柱5向后移动使得后过滤区7伸出换网器箱体1之外,更换后过滤网,此时前滤网正常工作。对照附图1、附图2和附图3,驱动装置4驱动过滤柱5的具体结构是:所述驱动装置4与过滤柱5同轴设置,驱动装置4的活塞杆10与过滤柱5的后端连接。驱动装置4的活塞杆10位于初始状态时后过滤区7位于换网器箱体1之外,此时可对后过滤网进行换网操作,驱动装置4的活塞杆12伸出时前过滤区6位于换网器箱体1之外,此时可对前过滤网进行换网操作。进一步的,为了使驱动装置4及驱动装置4与过滤柱5的连接更加稳固,所述驱动装置4安装在安装板11上,所述安装板11通过若干导杆12与换网器箱体1固定连接,所述过滤柱5的端部通过槽型连接件13与活塞杆10固定连接。为了使过滤柱5的移动更加稳定,所述槽型连接件13上固定有导向叉14,所述导向叉14滑设在导杆12上本技术还进一步改进了出料结构:对照附图3和附图4,所述换网器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出料板8,出料板8与换网器箱体1之间围成出料流道,所述出料口3设置在出料板8上,物料由进料口2进入,之后通过过滤腔,再经由出料流道后进入出料口3出料。出料流道的具体设置方式是:所述换网器箱体1与出料板8相对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包括换网器箱体(1),所述换网器箱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3),进料口(2)与出料口(3)通过设置在换网器箱体(1)内的过滤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网器箱体(1)内设置有驱动装置(4)驱动的过滤柱(5),过滤柱(5)上间隔设置有与过滤腔交替配合的前过滤区(6)和后过滤区(7),并分别可拆卸的安装有前过滤网和后过滤网。/n

【技术特征摘要】
1.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包括换网器箱体(1),所述换网器箱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2)和出料口(3),进料口(2)与出料口(3)通过设置在换网器箱体(1)内的过滤腔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网器箱体(1)内设置有驱动装置(4)驱动的过滤柱(5),过滤柱(5)上间隔设置有与过滤腔交替配合的前过滤区(6)和后过滤区(7),并分别可拆卸的安装有前过滤网和后过滤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网器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出料板(8),出料板(8)与换网器箱体(1)之间围成出料流道,所述出料口(3)设置在出料板(8)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网器箱体(1)与出料板(8)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出料凹槽(9),所述出料流道由出料凹槽(9)与出料板(8)围成,出料凹槽(9)的进口与过滤柱(5)的物料出口连通,出料凹槽(9)的出口与出料口(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柱双圆网式换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凹槽(9)的进口设置在远离出料口(3)的一侧,所述出料凹槽(9)的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正才
申请(专利权)人:魏正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