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首层主体结构替换传统有轨电车防护棚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设计钢结构、装配式工程项目在横跨有轨电车轨行区上方施工时需要设置临时防护措施的优化做法,通过利用承台连接灌注桩与首层立柱,提前施工首层主体结构代替传统临时防护棚,在有轨电车上空建立永久防护结构,保护有轨电车运营安全。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外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用地的日益紧缺,施工环境变的尤为复杂,在城市施工中存在横跨有轨电车轨道施工的特殊情况,在日间运营时间内不得在轨道上空施工作业。针对此类情况,传统解决方法为搭设临时防护棚,防护棚形式多由基座、支撑构件、棚板组成的可拆卸式的钢结构防护棚,此类防护棚施工节点多,耗费大量材料、人工,增加项目成本;临时防护棚的安装、拆除对项目工期存在负面影响。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分利用现有主体结构作为永久防护措施,减少或取消临时防护棚使用的施工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临时防护棚施工困难、施工时间长、施工成本增加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首层主体结构作为永久型防护措施代替临时防护棚的施工方法。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首层主体结构替换传统有轨电车防护棚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钢筋楼承板(1)、横梁(2)、立柱(3)、有轨电车(4)、承台(5)、灌注桩(6)、连接板(7)、高强螺栓(8)、加劲肋(9)、柱脚底板(10)、锚筋(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首层主体结构替换传统有轨电车防护棚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排列的钢筋楼承板(1)、横梁(2)、立柱(3)、有轨电车(4)、承台(5)、灌注桩(6)、连接板(7)、高强螺栓(8)、加劲肋(9)、柱脚底板(10)、锚筋(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首层主体结构替换传统有轨电车防护棚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楼承板(1)为焊接式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板厚120-1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首层主体结构替换传统有轨电车防护棚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2)为箱型钢梁或H型钢,通过连接板(7)、加强螺栓(8)连接立柱(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首层主体结构替换传统有轨电车防护棚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3)为主体结构圆管钢柱,与钢筋楼承板(1)、横梁(2)组成首层主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首层主体结构替换传统有轨电车防护棚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轨电车(4)为在营有轨电车,电车日间运行期间在无防护设施情况下轨道上空不得有施工作业。
6.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健健,谢上冬,古力,冯文成,陈勇杰,上波洋,柯亨有,陈华,王俊,肖彬,单昆,邹健,王志,段进标,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盾建建设有限公司,广州琶洲港澳客运有限公司,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