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塘原位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627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池塘原位处理系统,包括池塘、推水机构、刮污机构、过滤机构和浮床机构;池塘:其内部右端自后向前依次设置有沉淀池、过滤池和生态池,沉淀池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下表面与池塘的底面接触;推水机构:设置于安装板的上表面;刮污机构:设置于沉淀池的内部;过滤机构:设置于过滤池的内部;浮床机构:设置于生态池的内部,所述推水机构包括风机、进水管和推水管,所述风机设置于安装板的上表面,风机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推水管,该池塘原位处理系统,方便后续沉淀池内部的清理,过滤效果更好,且内部填料的使用寿命更长,还方便多个浮床的组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池塘原位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
,具体为一种池塘原位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池塘一般是指人工修造的7万平方米以内的水面,利用池塘进行养鱼生产和繁育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就是池塘养鱼,在同一水体里放养栖息习性不同、食性各异的异种同龄和同种异龄不同规格的鱼类,是中国池塘养鱼技术的特色和核心,池塘原位处理模式是在池塘内部,利用帆布等隔水材料将池塘分隔出一部分,作为养殖水处理区域,该区域包含推水、沉淀、过滤、曝气增氧以及生态湿地等流程,通过推水装置完成水体从养殖区域到处理区域的循环过程,对于池塘数量较少,塘基、空地面积较小以及养殖密度较低的养殖场,可选用池塘原位处理模式,而现有的原位处理工艺中,沉淀后的沉淀物不便于清理,且过滤不够彻底,过滤效果一般,过滤填料使用寿命较短,而且不便于多个浮床的组装,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池塘原位处理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池塘原位处理系统,方便水的沉淀,同时方便后续沉淀池内部的清理,多层过滤,过滤效果更好,且内部填料的使用寿命更长,还可以利用浮床内部种植的植物根系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进一步达到净化的效果,还方便多个浮床的组装,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池塘原位处理系统,包括池塘、推水机构、刮污机构、过滤机构和浮床机构;池塘:其内部右端自后向前依次设置有沉淀池、过滤池和生态池,沉淀池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下表面与池塘的底面接触;推水机构:设置于安装板的上表面;刮污机构:设置于沉淀池的内部;过滤机构:设置于过滤池的内部;浮床机构:设置于生态池的内部,方便水的沉淀,同时方便后续沉淀池内部的清理,多层过滤,过滤效果更好,且内部填料的使用寿命更长,还可以利用浮床内部种植的植物根系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进一步达到净化的效果,还方便多个浮床的组装。进一步的,所述推水机构包括风机、进水管和推水管,所述风机设置于安装板的上表面,风机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推水管,安装板上表面右端的的安装口内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的上端与推水管右端的进水口连通,进水管的下端位于池塘的底部并在端头处设置有水泵,水泵和风机的输入端均电连接外部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方便后续的沉淀。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左端安装孔内安装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上端与推水管左侧弯道处的溢流口连通,溢流管与推水管的连接处高于进水管与推水管的连接处,防止水流入风机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刮污机构包括拨杆和刮板,所述刮板左右侧面设置的滑槽分别与沉淀池左右内壁对应设置的滑条滑动连接,刮板的上表面左右对称转动连接有拨杆,两个拨杆的上端均设置有条形口,沉淀池左右内壁上端分别设置有插接于条形口内部的销柱,方便后续沉淀池内部的清理。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机构包括U型安装框架和滤框,所述U型安装框架设置于过滤池的内部,U型安装框架中部的U型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滤框,滤框后端的填充槽内部填充有碎石和棕片混合物,滤框前端的填充槽内部填充有生化球和陶粒混合物,方便对水进行多层过滤。进一步的,所述滤框的内部均匀对称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中部均设置有拨片,后端的拨片均位于滤框后端的填充槽内部,前端的拨片均位于滤框前端的填充槽内部,滤框前后左右两端对称设置的竖槽内部均滑动连接有齿条板,转轴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齿轮,齿轮分别与同侧的齿条板啮合连接,保证过滤效果并提高其使用寿命。进一步的,所述滤框的上表面四角和两个齿条板的上表面中部均设置有吊环,方便齿条板和滤框起吊。进一步的,所述浮床机构包括圆杆、套环和浮床,所述生态池的内部左侧上端设置有圆杆,圆杆的外侧左右对称转动连接有套环,浮床的左端通过对称设置的绳子栓接于两个套环的外侧,浮床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有方孔,浮床内部种植的植物利用根系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净化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浮床下表面后侧台阶面上均匀设置有插孔,浮床的前侧面下表端均匀铰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与纵向的插孔对应的插杆,方便多个浮床的组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池塘原位处理系统,具有以下好处:1、外部控制开关组控制进水管下端的水泵和风机工作,水泵将池塘底部的水通过进水管抽出至推水管的内部,同时风机向推水管的内部吹风,在风压的作用下推水管的内部的水向右移动并通过推水管右端的出口喷出至沉淀池的内部,方便后续的沉淀,溢流管与推水管的连接处高于进水管与推水管的连接处,防止推水管内部的水向左流动导致风机内部进水。2、外部控制开关组控制沉淀池内部的第一水泵工作,将沉淀后的水抽至过滤池的内部后端,经过滤框内部的填充物的过滤后流至过滤池的前端,滤框使用一段时间后,外部机构通过吊环将两个齿条板吊起放下,齿条板与转轴两端的齿轮啮合连接,从而带动转轴中部的拨片转动,对滤框内部的填充物进行翻动,保证过滤效果并提高其使用寿命。3、浮床的左端通过对称设置的绳子栓接于两个套环的外侧,使浮床漂浮至液面上端,浮床内部种植的植物利用根系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达到净化的效果,圆杆对浮床起到限位作用,将两个浮床的插孔与对应的连接板上表面的插杆对应插接,方便多个浮床的组装,使用更加方便。4、处理完成后,通过外部机构将拨杆的上端绕销柱转动,带动拨杆下端转动连接的刮板沿沉淀池内部的滑条滑动,从而将沉淀池池底的沉淀物刮至一端,方便后续的清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过滤机构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池塘、2推水机构、21风机、22溢流管、23进水管、24推水管、3刮污机构、31拨杆、32刮板、4过滤机构、41齿条板、42转轴、43拨片、44U型安装框架、45滤框、5浮床机构、51圆杆、52套环、53插孔、54浮床、55连接板、6沉淀池、61销柱、7过滤池、8生态池、9安装板、10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池塘原位处理系统,包括池塘1、推水机构2、刮污机构3、过滤机构4和浮床机构5;池塘1:其内部右端自后向前依次设置有沉淀池6、过滤池7和生态池8,沉淀池6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安装板9,安装板9的下表面与池塘1的底面接触;推水机构2:设置于安装板9的上表面,推水机构2包括风机21、进水管23和推水管24,风机21设置于安装板9的上表面,风机21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推水管24,安装板9上表面右端的的安装口内设置有进水管23,进水管23的上端与推水管24右端的进水口连通,进水管23的下端位于池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池塘原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池塘(1)、推水机构(2)、刮污机构(3)、过滤机构(4)和浮床机构(5);/n池塘(1):其内部右端自后向前依次设置有沉淀池(6)、过滤池(7)和生态池(8),沉淀池(6)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安装板(9),安装板(9)的下表面与池塘(1)的底面接触;/n推水机构(2):设置于安装板(9)的上表面;/n刮污机构(3):设置于沉淀池(6)的内部;/n过滤机构(4):设置于过滤池(7)的内部;/n浮床机构(5):设置于生态池(8)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池塘原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池塘(1)、推水机构(2)、刮污机构(3)、过滤机构(4)和浮床机构(5);
池塘(1):其内部右端自后向前依次设置有沉淀池(6)、过滤池(7)和生态池(8),沉淀池(6)的上表面左侧设置有安装板(9),安装板(9)的下表面与池塘(1)的底面接触;
推水机构(2):设置于安装板(9)的上表面;
刮污机构(3):设置于沉淀池(6)的内部;
过滤机构(4):设置于过滤池(7)的内部;
浮床机构(5):设置于生态池(8)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原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水机构(2)包括风机(21)、进水管(23)和推水管(24),所述风机(21)设置于安装板(9)的上表面,风机(21)的出风口处设置有推水管(24),安装板(9)上表面右端的的安装口内设置有进水管(23),进水管(23)的上端与推水管(24)右端的进水口连通,进水管(23)的下端位于池塘(1)的底部并在端头处设置有水泵,水泵和风机(21)的输入端均电连接外部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池塘原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9)的上表面左端安装孔内安装有溢流管(22),所述溢流管(22)的上端与推水管(24)左侧弯道处的溢流口连通,溢流管(22)与推水管(24)的连接处高于进水管(23)与推水管(24)的连接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池塘原位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污机构(3)包括拨杆(31)和刮板(32),所述刮板(32)左右侧面设置的滑槽分别与沉淀池(6)左右内壁对应设置的滑条滑动连接,刮板(32)的上表面左右对称转动连接有拨杆(31),两个拨杆(31)的上端均设置有条形口,沉淀池(6)左右内壁上端分别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方灿李丹丹唐冲黄逸飞刘海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千江水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