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酸性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627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31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酸性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阶段:将待处理工业废水进入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隔油后的废水进入混凝池,开启混凝池推流器进行混凝反应2‑3小时;碱化处理阶段:把预处理阶段之后的化工废水置于水解碱化池进行水解碱化,水解碱化时间为1‑2小时;生物处理阶段:将废水依次经过厌氧沉淀池、缺氧水解池和好氧池对厌氧生物和好氧生物进行处理;最后处理阶段,向生物处理之后的好氧池加入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氨酰进行泥水分离。通过碱性化合物可实现对工业废水的酸性的调节,通过推流器推动工业废水循环搅拌,通过推流器可降低反应后溶液的沉淀物,便于各个种类的植物以及生物的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酸性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酸性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化发展,化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在日益加重,化工厂在生产产品、加工等操作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质,这些物质结构复杂、生物难以降解且有毒有害,且处理困难。化工厂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危害,以及所采取的处理措施,和化工废水的特性密切相关,这些特性包括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性质。化工废水的水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不仅和废水种类有关,而且会随时间而发生改变。化工废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组成比较复杂、排放量较大、污染也较为严重。各种不同的化工废水之间,其水质差异很大。化工厂处理废水针对性都相对较强,技术也极为复杂、多变。在日常的化工厂处理技术中如下:对于化工废水中的重金属、油体等有害物质的分离,常采用隔油、沉淀、混凝、膜过滤、重力过滤、活性炭吸附、离子交换、臭氧氧化、电解等特殊技术;在化工废水处理中也往往会用到接触氧化、水解碱化、纯氧曝气、表面曝气、厌氧和好氧活性污泥法等生化技术。现如今,化工厂习惯上按照工作原理来对处理技术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四大类别: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以及生物法。由于化工废水中拥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质,不能单单靠一种处理方法,为了将所有污染物质全部去除,选择多种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多种处理方法来有效合成新的处理工艺系统,达到满足国家标准的预期要求的处理效果。现有技术中,通过加絮凝药剂,微电解、吸附等工艺需要定期更换、清洗填料,增加运行难度和成本,传统的生物降解工艺,也存在处理效率不高,难以控制运行参数和运行效果等缺点,而一些改良的生物降解工艺投入成本较高,工艺较复杂。因此,现有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存在处理成本高、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效率不高、工艺运行不稳定、处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需要开发一种更加经济、有效、方便、安全的处理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酸性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酸性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预处理阶段:将待处理工业废水进入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隔油后的废水进入混凝池,开启混凝池推流器进行混凝反应2-3小时。步骤S2:碱化处理阶段:把预处理阶段之后的化工废水置于水解碱化池进行水解碱化,水解碱化时间为1-2小时。步骤S3:生物处理阶段:将废水依次经过厌氧沉淀池、缺氧水解池和好氧池对厌氧生物和好氧生物进行处理。步骤S5:最后处理阶段,向生物处理之后的好氧池加入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氨酰进行泥水分离,依次经过粗滤、精滤处理得到上清液和污泥。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中,加入碱性化合物之后所述混凝池内水的PH值在8-9之间。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碱性化合物是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制成。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厌氧沉淀池、所述缺氧水解池和所述好氧池内均设置推流器,所述推流器用于推动工业废水循环搅拌。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5中,沉淀池内下层污泥经污泥回流泵回流到缺氧水解池。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中,在所述好氧池中加入无机强氧化剂,所述无机强氧化剂用于对工业废水进行氧化处理。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无机强氧化剂是氯酸钠、锰酸钠、高铁酸钠和催化剂氧化镍中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按重量份配比,所述氯酸钠25-45份、所述锰酸钠25-45份和所述高铁酸钠25-45份。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厌氧沉淀池是UASB厌氧沉淀池。本专利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好氧池是好氧生物滤池。本专利技术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可对含碳有机污染物及氮、磷等营养元素进行同步有效去除,最终出水化学需氧量COD可以达到10mg/L以下,氨氮维持在5mg/L以下,总磷维持在0.5mg/L以下,可回用于工业生产,超滤、纳滤浓缩液循环重复处理,彻底降解,且没有废液产生。(2)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对酸性工业废水的处理,通过碱性化合物可实现对工业废水的酸性的调节,在缺氧水解池和好氧池内均设置推流器,通过推流器推动工业废水循环搅拌,通过推流器可降低反应后溶液的沉淀物,从而便于各个种类的植物以及生物的吸收。(3)本专利技术可对工业废水进行回收和利用,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可以重新使用;另一方面,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在彻底降解情况下,没有废液产生,同时使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的COD值降到最低,同时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4)本专利技术得到的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用途广泛,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通过隔油池各有处理,最大程度上去除废液中废油从而降低废水的污染程度,降低后续处理负荷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酸性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预处理阶段:将待处理工业废水进入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隔油后的废水进入混凝池,开启混凝池推流器进行混凝反应2-3小时。步骤S2:碱化处理阶段:把预处理阶段之后的化工废水置于水解碱化池进行水解碱化,水解碱化时间为1-2小时。步骤S3:生物处理阶段:将废水依次经过厌氧沉淀池、缺氧水解池和好氧池对厌氧生物和好氧生物进行处理。厌氧沉淀池是UASB厌氧沉淀池,的好氧池是好氧生物滤池。步骤S5:最后处理阶段,向生物处理之后的好氧池加入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氨酰进行泥水分离,依次经过粗滤、精滤处理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酸性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预处理阶段:将待处理工业废水进入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隔油后的废水进入混凝池,开启混凝池推流器进行混凝反应2-3小时;/n步骤S2:碱化处理阶段:把预处理阶段之后的化工废水置于水解碱化池进行水解碱化,水解碱化时间为1-2小时;/n步骤S3:生物处理阶段:将废水依次经过厌氧沉淀池、缺氧水解池和好氧池对厌氧生物和好氧生物进行处理;/n步骤S5:最后处理阶段,向生物处理之后的好氧池加入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氨酰进行泥水分离,依次经过粗滤、精滤处理得到上清液和污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酸性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预处理阶段:将待处理工业废水进入隔油池,进行隔油处理,隔油后的废水进入混凝池,开启混凝池推流器进行混凝反应2-3小时;
步骤S2:碱化处理阶段:把预处理阶段之后的化工废水置于水解碱化池进行水解碱化,水解碱化时间为1-2小时;
步骤S3:生物处理阶段:将废水依次经过厌氧沉淀池、缺氧水解池和好氧池对厌氧生物和好氧生物进行处理;
步骤S5:最后处理阶段,向生物处理之后的好氧池加入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氨酰进行泥水分离,依次经过粗滤、精滤处理得到上清液和污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酸性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2中,加入碱性化合物之后所述混凝池内水的PH值在8-9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酸性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性化合物是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酸性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厌氧沉淀池、所述缺氧水解池和所述好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舜奕合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