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竖流式双流程气浮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具体地指一种竖流式双流程气浮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气浮即水处理中的气浮法,是在水中形成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粘附废水中疏水基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形成水-气-颗粒三相混合体系,颗粒粘附气泡后,形成表观密度小于水的絮体而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层被刮除,从而实现固液或者液液分离的过程;溶气气浮工艺中与微气泡接触的絮体最佳尺寸应处于数十微米级,絮体的强度应能够耐一定的水流剪切力,因此要求溶气气浮前的絮凝时间可减少至2.5-5min甚至更低,相应有絮凝水力条件G值处于40-100s-1甚至更高。气浮装置可以根据流体流动方向分为平流式和竖流式,平流式气浮装置由于结构简单,造价低,操作方便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相对竖流式而言,整体容积较大;目前国内对于竖流式气浮装置的研究较少。平流式气浮系统一般包括气浮分离装置、溶气装置、释气装置、刮渣装置等,平流式气浮分离装置通常为立方体形状的气浮箱,整个气浮箱由接触室、分离室、集渣槽、溢流口等几部分组成,此外,在气浮箱外需要设置一个絮凝反应池,加入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竖流式双流程气浮分离装置(1),包括污水混合器(2)、集渣槽(9)、气浮筒体(11)、溶气释放器(19)、底座(18),其特征在于:气浮筒体由1#筒(12)、2#筒(13)、3#筒(14)三个预定管径、管厚和长度的圆筒按照预定的高度配合组成,1#筒(12)上方通过1#法兰(5)与污水混合器(2)连接和固定,其中污水混合器(2)设置有污水进水管(3)和加药管(4);集渣槽(9)为一深一浅两个反向的环形凹槽结构,通过其内侧环形凹槽与3#筒(14)上端配合、固定;3#筒(14)通过2#法兰(21)与底座(18)连接和固定,3#筒(14)距离底端预定距离设置有与2#夹层(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流式双流程气浮分离装置(1),包括污水混合器(2)、集渣槽(9)、气浮筒体(11)、溶气释放器(19)、底座(18),其特征在于:气浮筒体由1#筒(12)、2#筒(13)、3#筒(14)三个预定管径、管厚和长度的圆筒按照预定的高度配合组成,1#筒(12)上方通过1#法兰(5)与污水混合器(2)连接和固定,其中污水混合器(2)设置有污水进水管(3)和加药管(4);集渣槽(9)为一深一浅两个反向的环形凹槽结构,通过其内侧环形凹槽与3#筒(14)上端配合、固定;3#筒(14)通过2#法兰(21)与底座(18)连接和固定,3#筒(14)距离底端预定距离设置有与2#夹层(16)连通的净水流出管(17);底座通过1#环形凹槽(36)和2#环形凹槽(37)分别支撑并且约束2#筒(13)和曝气盘(25)装置壳体的位置;溶气释放器(19)包括曝气盘(25)和曝气环(24),分别位于1#夹层(15)和2#夹层(16)底端,由底座(18)支撑和固定,并且分别与贯穿底座(18)的1#溶气水进水管(22)和2#溶气水进水管(23)连接;曝气盘(25)包括壳体(33)、圆台件(27)、导流锥(26)、固定件(28)、螺杆(29)、螺母(31)、垫片(30),其中当圆台件(27)沿竖直方向移动时,其具有斜度的侧面与壳体之间的流体通道截面积发生变化,曝气环(24)顶部预定宽度的环形缝隙作为2#夹层(16)的曝气通道;圆台件能够在固定件(28)、螺杆(29)、螺母(31)、垫片(30)的约束下沿竖直方向移动和沿水平方向振动;底座(18)为设置有螺丝孔、环形凹槽、溶气水进水管孔、法兰孔的圆柱实体。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流式双流程气浮分离装置(1),其特征在于:污水混合器(2)自上往下按照流体通道截面积的大小分为上部、中部、下部;污水混合器上部和下部为大、小不同圆形横截面直径的圆柱形流体通道;中部流体通道是圆形横截面递减的圆台形过渡段;污水混合器上部圆柱形部分两侧设有污水进水管(3)和加药管(4),下部圆柱结构底端与1#筒(12)上端通过1#法兰(5)连接和固定;。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流式双流程气浮分离装置(1),其特征在于:集渣槽(9)为一深一浅两个反向的环形凹槽,其中深凹槽作为浮渣收集空间,浅凹槽用于与3#筒(14)上端配合、固定。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竖流式双流程气浮分离装置(1),其特征在于:1#筒(12)、2#筒(13)、3#筒(14)的均为圆柱壳体形状的圆筒,所述1#筒(12)、2#筒(13)、3#筒(14)彼此之间的相对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爱民,于米满,王绍龙,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