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建筑房体的大数据分析式转运装置,用于解决向建筑房体内转移设备的技术问题。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建筑房体的大数据分析式转运装置,包括:用于存储采集数据信息的控制系统;相对前后滑动配合连接的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分别升降安装在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下端的底支撑机构;用于承接被转移设备,并分别升降安装在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上端的上支撑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建筑房体的大数据分析式转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分析应用于向建筑房体内转移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建筑房体的大数据分析式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伴随通信和数据采集、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现有技术中,变电站建筑房体内需要安装一些重要电力设备,例如电抗器、变压器等。由于这些设备往往体积大、重力沉,不能通过吊车直接从室外移送至建筑房体内。因此通常采用枕木和液压推力器配合的方式,将这些电力设备逐步推入建筑房体内。例如专利号:2018110011532(一种在狭窄空间内实现燃机大型PCC设备安装就位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多个工人配合,不断的调整枕木摆放位置以及液压推力器推动方位,智能化程度底。如果,将数据采集分析结合控制功能部件应用与转移装置中,必将提高转移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建筑房体的大数据分析式转运装置,用于解决向建筑房体内转移设备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建筑房体的大数据分析式转运装置,包括:用于存储采集数据信息的控制系统;相对前后滑动配合连接的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分别升降安装在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下端的底支撑机构;用于承接被转移设备,并分别升降安装在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上端的上支撑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后端之间通过承运顶推油缸以及承运电磁夹具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承运边框上设有用于检测承运边框前端相对承运居中板前端伸出距离长度的承运光幕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承运居中板的前端设有承运到位检测开关。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底支撑机构均包括底支撑油缸、底支撑滚轮和底支撑弹力杆,底支撑油缸的上端相应与所述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的下端连接;底支撑油缸的下端通过底支撑弹力杆与底支撑滚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底支撑油缸下端和底支撑弹力杆上端之间设置有底支撑压力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底支撑滚轮的转轴上设有电磁锁。进一步的,多个所述上支撑机构均包括上支撑油缸和上支撑板,上支撑油缸的下端相应与所述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的上端连接,上支撑板安装在上支撑油缸的上端。进一步的,在所述的上支撑板的上端设有上支撑压力传感器。进一步的,应用于变电站建筑房体的大数据分析式转运装置还包括尾推机构,尾推机构包括尾推油缸、尾推电磁夹具和尾推锁扣,尾推油缸沿纵向设置在承运居中板的上端两侧,尾推电磁夹具设置在尾推油缸的前端;尾推锁扣设置在承运边框上,与所述尾推电磁夹具对应设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专利技术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将数据采集分析技术,应用于转移装置上,较好的提高了向建筑房体内转移设备的效率。(2)分别利用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上方的上支撑机构,交替支撑被转移设备,配合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下方的底支撑机构升降移动;能够足部将设备转移至建筑房体内。(3)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之间设置的尾推机构,当电力设备被运载到建筑房体内需要放置到混凝土基础上时,能够通过尾推油缸的伸长,进而通过承运边框带动其上方的设备向内移动至混凝土基础上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中:1、承运居中板;2、承运边框;3、承运光幕传感器;4、承运顶推梁;5、承运顶推油缸;6、承运电磁夹具;7、承运到位检测开关;8、底支撑油缸;9、底支撑滚轮;10、底支撑弹力杆;11、底支撑压力传感器;12、电磁锁;13、上支撑油缸;14、上支撑板;15、上支撑压力传感器;16、尾推油缸;17、尾推电磁夹具;18、尾推锁扣;19、混凝土基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4所示,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建筑房体的大数据分析式转运装置,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承运机构、底支撑机构、上支撑机构以及尾推机构。控制系统用于存储事先设定的控制数据信息,并收集多个相关检测部件采集的信号形成大数据,动态控制调整功能部件。承运机构包括承运居中板1、承运边框2、承运光幕传感器3、承运顶推梁4、承运顶推油缸5、承运电磁夹具6和承运到位检测开关7,承运边框2位于承运居中板1的两侧,承运边框2的内侧设有滑槽,承运居中板1的外侧下端设有牛眼轴承,承运居中板1的外侧滑动设置在滑槽内;承运光幕传感器3设置在承运边框2的滑槽内,用于检测承运边框2前端相对承运居中板1前端伸出的距离长度;所述承运顶推梁4横向连接在两侧的承运边框2后端之间,所述承运顶推油缸5的后端与承运顶推梁4连接,承运顶推油缸5的前端通过承运电磁夹具6与承运居中板1后端的承运锁扣连接。所述承运到位检测开关7(超声波距离检测开关)设置在承运居中板1的前端,用于检测承运居中板1的前端与建筑房体内用于支撑电力设备(如电抗器)的混凝土基础19的距离。混凝土基础19的宽度尺寸,小于两侧承运边框2之间的距离。所述底支撑机构设有多个,分别设置在承运居中板1的下端两侧,以及两侧承运边框2的下端;底支撑机构包括底支撑油缸8(内设位移传感器油缸)、底支撑滚轮9、底支撑弹力杆10和底支撑压力传感器11,底支撑油缸8的上端相应与所述承运居中板1和承运边框2的下端连接,底支撑油缸8的下端通过底支撑弹力杆10与底支撑滚轮9连接,底支撑压力传感器11设置在底支撑油缸8下端和底支撑弹力杆10上端之间;所述底支撑滚轮9的转轴上设有电磁锁12。所述上支撑机构设有多个,分别设置在承运居中板1的上端,以及两侧承运边框2的上端;上支撑机构包括上支撑油缸13(内设位移传感器油缸)、上支撑板14和上支撑压力传感器15,上支撑油缸13的下端相应与所述承运居中板1和承运边框2的上端连接,上支撑板14安装在上支撑油缸13的上端,上支撑压力传感器15设置在上支撑板14的上端。所述的尾推机构包括尾推油缸16、尾推电磁夹具17和尾推锁扣18,尾推油缸16沿纵向设置在承运居中板1的上端两侧,尾推电磁夹具17设置在尾推油缸16的前端;尾推锁扣18设置在承运边框2上,与所述尾推电磁夹具17对应设置。在运载过程中,所述的尾推电磁夹具17与尾推锁扣18分离;当电力设备被运载到建筑房体内需要放置到混凝土基础19上时,尾推电磁夹具17与尾推锁扣18连接扣合。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存储器、控制箱和操控板,控制器和存储器通过控制箱设置在承运居中板1的下端,控制器分别与相应的各控制功能部件电连接。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建筑房体的大数据分析式转运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承运居中板1和承运边框2下端的底支撑油缸8,根据控制器的数据信息,均伸长至第一长度与地面形成支撑;S2承运居中板1和承运边框2上端的支撑油缸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建筑房体的大数据分析式转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n用于存储采集数据信息的控制系统;/n相对前后滑动配合连接的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n分别升降安装在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下端的底支撑机构;/n用于承接被转移设备,并分别升降安装在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上端的上支撑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建筑房体的大数据分析式转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用于存储采集数据信息的控制系统;
相对前后滑动配合连接的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
分别升降安装在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下端的底支撑机构;
用于承接被转移设备,并分别升降安装在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上端的上支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建筑房体的大数据分析式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后端之间通过承运顶推油缸以及承运电磁夹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建筑房体的大数据分析式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承运边框上设有用于检测承运边框前端相对承运居中板前端伸出距离长度的承运光幕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建筑房体的大数据分析式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承运居中板的前端设有承运到位检测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变电站建筑房体的大数据分析式转运装置,其特征是,多个所述底支撑机构均包括底支撑油缸、底支撑滚轮和底支撑弹力杆,底支撑油缸的上端相应与所述承运居中板和承运边框的下端连接;
底支撑油缸的下端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昌法,
申请(专利权)人:周昌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