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和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520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和动力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一种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包括绝缘膜和底托板,绝缘膜设有贯穿绝缘膜的第一通孔;底托板与绝缘膜层叠设置,底托板上设有贯穿底托板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二通孔远离绝缘膜的一侧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靠近绝缘膜一侧的孔径。上述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具有安全性较高且电解液浸润效果较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和动力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和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和电动工具近年得到蓬勃发展,其采用的主要的储能器件是锂离子电池,这类锂离子电池也称为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从外壳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金属为外壳的方形锂离子电池,一类以铝塑复合膜为外壳的软包锂离子电池。金属外壳的动力电池由于其生产工艺成熟,密封强度高、外壳抗外力强度高等优势,市场占有率较高。金属外壳的动力电池为防止裸电芯与壳体接触形成短路,造成安全事故,需要使裸电芯与壳体之间绝缘,目前普遍的方法是在裸电芯与壳体之间放置绝缘膜;动力电池的壳体其往往是一端开口的容器状,与开口端相对的壳体底部与壳体侧壁连接处呈圆弧状,而裸电芯与壳体接触的端面为平面。为避免壳体圆弧状部分对裸电芯端面的挤压,需要使用底托板将裸电芯抬升,使其脱离与壳底圆弧状部分的接触。因此,绝缘膜与底托板一般配合使用。现有的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通常设置的孔洞或缺口解决绝缘和电解液浸润问题,但电芯的脱落物或其它异物很容易贯穿隔离膜和底托板上的孔洞或缺口,导致裸电芯与壳体短路的安全风险;如果缩小孔洞或者缺口,又会导致电解液浸润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性较高且电解液浸润效果较好的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此外,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一种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包括:绝缘膜,设有贯穿所述绝缘膜的第一通孔;底托板,与所述绝缘膜层叠设置,所述底托板上设有贯穿所述底托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绝缘膜的一侧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所述绝缘膜一侧的孔径。上述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的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连通,第二通孔远离绝缘膜的一侧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靠近绝缘膜一侧的孔径,而使电解液流动性更好,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同时,第二通孔远离绝缘膜的一侧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靠近绝缘膜一侧的孔径,电芯的脱落物或其它异物会卡在第二通孔靠近绝缘膜一侧,不会贯穿第二通孔而与壳体相接触,避免电芯与壳体短路的安全风险。因此,上述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具有安全性较高且电解液浸润效果较好的优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孔段位于所述第一孔段远离所述绝缘膜一侧,且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径朝远离所述绝缘膜的一侧逐渐增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为d1,所述第一孔段的长度为h1,所述绝缘膜的厚度为T1,所述底托板的厚度为T2,其中,d1≤T1+T2,0.3d1≤h1≤T1+T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孔段位于所述第一孔段远离所述绝缘膜一侧,且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均为多个,且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和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均呈阵列排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三孔段和第四孔段,所述第三孔段与所述第一孔段相连通,所述第四孔段位于所述第三孔段远离所述底托板的一侧,且所述第四孔段的孔径朝远离所述底托板的一侧逐渐增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孔段的孔径为d2,所述第三孔段的长度为h2,所述绝缘膜的厚度为T1,所述底托板的厚度为T2,其中,d2≤T1+T2,0.3d2≤h2≤T1+T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孔段的长度为h1,所述第三孔段的孔径为d2,所述第三孔段的长度为h2,所述绝缘膜的厚度为T1,所述底托板的厚度为T2,其中,d2≤T1+T2,0.3d2≤h1+h2≤T1+T2。一种动力电池,包括上述的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动力电池的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的底托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的底托板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动力电池的另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图1所示的动力电池的另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图1所示的动力电池的另一实施例的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2所示的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的绝缘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动力电池10,能够为电动汽车提供能源。该动力电池10包括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100。进一步地,动力电池10还包括壳体200和收容在壳体200中的电芯300,其中,动力电池10包括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100位于壳体200和电芯300之间。具体地,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100包括绝缘膜110和底托板120。请参阅图2,绝缘膜110上设有贯穿绝缘膜110的第一通孔111,以使电解液通过。其中,绝缘膜110包裹电芯300,防止电芯300与壳体200电连接,造成短路风险。底托板120与绝缘膜110层叠设置,底托板120上设有贯穿底托板120的第二通孔121,第二通孔121与第一通孔111相连通,第二通孔121远离绝缘膜110的一侧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121靠近绝缘膜110一侧的孔径。其中,第二通孔121的位置与第一通孔111的位置相对应。当第二通孔121为圆形孔时,第二通孔121的孔径即为第二通孔121的直径。具体地,底托板120与绝缘膜110的底部层叠。其中,底托板120与绝缘膜110之间采用粘结固定的方式层叠。请一并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2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段121a和第二孔段121b,第一孔段121a与第一通孔111连通,第二孔段121b的孔径朝远离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绝缘膜,设有贯穿所述绝缘膜的第一通孔;/n底托板,与所述绝缘膜层叠设置,所述底托板上设有贯穿所述底托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绝缘膜的一侧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所述绝缘膜一侧的孔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膜,设有贯穿所述绝缘膜的第一通孔;
底托板,与所述绝缘膜层叠设置,所述底托板上设有贯穿所述底托板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绝缘膜的一侧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所述绝缘膜一侧的孔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孔段位于所述第一孔段远离所述绝缘膜一侧,且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径朝远离所述绝缘膜的一侧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为d1,所述第一孔段的长度为h1,所述绝缘膜的厚度为T1,所述底托板的厚度为T2,其中,d1≤T1+T2,0.3d1≤h1≤T1+T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孔段位于所述第一孔段远离所述绝缘膜一侧,且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绝缘膜和底托板组件,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瑞平段栋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