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语音控制系统及语音电子产品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5153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语音控制系统及语音电子产品,包括,无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信息源;MCU控制模块,对接收的信息源进行解码后发送相应指令到语音控制模块;语音控制模块,进行语音播放;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MCU控制模块与语音控制模块相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语音控制系统可用于多次开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语音控制系统及语音电子产品
本技术涉及语音控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语音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语音控制电器也开始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现在市场上的各类的语音型电子产品,普遍存在企业的互通、多次开发封锁现象,极少存在通用型基础产品。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不便于一些实用生产型企业或兴趣型学子的多次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语音控制系统及语音电子产品,可用于多次开发。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语音控制系统,包括,无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信息源;MCU控制模块,对接收的信息源进行解码后发送相应指令到语音控制模块;语音控制模块,进行语音播放;所述无线接收模块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MCU控制模块与语音控制模块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为串口WiFi。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采用ESP8266型号的芯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通过多路IO接口与MCU控制模块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MCU控制模块采用的是STC11F04E型号的芯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接收模块至少一个输出引脚同发光二极管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同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同MCU控制模块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MCU控制模块的至少一个输出引脚同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同三极管连接,所述三极管同语音控制模块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语音控制模块采用的是JQ8900型号的芯片。一种语音电子产品,包含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语音控制系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无线接收模块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MCU控制模块与语音控制模块相连接,形成模块化操控,可绕过大量的程序编写,可以用于多次开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语音控制系统的电路框图;图2是本技术语音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涉及的“上”“下”等方位词均相对于附图视角而定,仅仅只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够理解为对技术方案的限制。如图1所示,一种语音控制系统,包括,无线接收模块1,用于接收信息源;MCU控制模块2,对接收的信息源进行解码后发送相应指令到语音控制模块3;语音控制模块3,进行语音播放;所述无线接收模块1与MCU控制模块2相连接,所述MCU控制模块2与语音控制模块3相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为串口WiFi。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采用ESP8266型号的芯片。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通过多路IO接口与MCU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的MCU控制模块采用的是STC11F04E型号的芯片。所述无线接收模块至少一个输出引脚同发光二极管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同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同MCU控制模块连接。具体的,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的1号引脚与MCU控制模块的8号引脚相连接;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的3号引脚与MCU控制模块的7号引脚相连接;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的4号引脚串联发光二极管D2与电阻R2后,分别连接MCU控制模块的1号引脚与20号引脚;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的5号引脚串联发光二极管D3与电阻R3后,分别连接MCU控制模块的1号引脚与20号引脚;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的6号引脚串联发光二极管D4与电阻R4后,分别连接MCU控制模块的1号引脚与20号引脚;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的7号引脚串联发光二极管D5与电阻R5后,分别连接MCU控制模块的1号引脚与20号引脚;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的8号引脚串联发光二极管D1与电阻R1后,分别连接MCU控制模块的1号引脚与20号引脚;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的9号引脚串联发光二极管D6与电阻R6后,分别连接MCU控制模块的1号引脚与20号引脚;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的11号引脚串联发光二极管D7与电阻R7后,分别连接MCU控制模块的1号引脚与20号引脚;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的12号引脚串联发光二极管D8与电阻R8后,分别连接MCU控制模块的1号引脚与20号引脚;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的13号引脚串联发光二极管D9与电阻R9后,分别连接MCU控制模块的1号引脚与20号引脚;所述的无线接收模块的14号引脚串联发光二极管D10与电阻R10后,分别连接MCU控制模块的1号引脚与20号引脚。所述MCU控制模块的至少一个输出引脚同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同三极管连接,所述三极管同语音控制模块相连接。具体的,MCU控制模块的11号引脚串联一个电阻R20后,电阻R20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三级管Q7的发射集连接语音控制模块的15号引脚;MCU控制模块的12号引脚串联一个电阻R19后,电阻R19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三级管Q6的发射集连接语音控制模块的14号引脚;MCU控制模块的13号引脚串联一个电阻R18后,电阻R18连接三极管Q5的基极,三级管Q5的发射集连接语音控制模块的13号引脚;MCU控制模块的14号引脚串联一个电阻R17后,电阻R17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级管Q4的发射集连接语音控制模块的12号引脚;MCU控制模块的15号引脚串联一个电阻R16后,电阻R16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级管Q3的发射集连接语音控制模块的11号引脚;MCU控制模块的16号引脚串联一个电阻R15后,电阻R15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级管Q2的发射集连接语音控制模块的10号引脚;MCU控制模块的17号引脚串联一个电阻R14后,电阻R14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三级管Q1的发射集连接语音控制模块的9号引脚,所述三极管Q1-Q7的集电极分别相连接。所述语音控制模块采用的是JQ8900型号的芯片。一种语音电子产品,包含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语音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语音控制系统,是通过集合了无线接收模块,即ESP8266无线串口WIFI;语音控制模块,即JQ8900存储式串口控制语音芯片;并配合MCU控制模块,即STC11F04E高速MCU;通过使用该三个模块,从而搭配成独立的无线串口信息解码播放模块,该模块可以实现多次开发,可绕过大量的程序编写。为一些以实用生产型企业或兴趣型学子提供了多次开发的方便。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语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无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信息源;/nMCU控制模块,所述的MCU控制模块采用的是STC11F04E型芯片,对接收的信息源进行解码后发送相应指令到语音控制模块;/n语音控制模块,进行语音播放;/n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通过多路IO接口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无线接收模块至少一个输出引脚同发光二极管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同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同MCU控制模块连接;/n所述MCU控制模块与语音控制模块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语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信息源;
MCU控制模块,所述的MCU控制模块采用的是STC11F04E型芯片,对接收的信息源进行解码后发送相应指令到语音控制模块;
语音控制模块,进行语音播放;
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通过多路IO接口与MCU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无线接收模块至少一个输出引脚同发光二极管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同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同MCU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MCU控制模块与语音控制模块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语音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涯
申请(专利权)人:仁化县启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