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4967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实验装置,包括反力地板,反力地板上端的右侧设有反力墙,反力墙的左侧设有门架,门架包括两根支柱和设在两根支柱上端的横梁,横梁靠近反力墙的一端与反力墙固定;门架的下方设有试样,试样与横梁之间设有千斤顶,反力墙靠近试样的一侧设有往复作动器,往复作动器通过拉杆与试样的上部固定;试样的左侧、右侧及后侧均设有高挡墙,挡墙的上端设有金属防护网,试样的前侧设有对开式金属防护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避免因实验对象在载荷作用下破坏、崩离及倒塌而对实验设备或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保证实验设备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木工程结构实验
,特别涉及一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抗震设计是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土木工程结构安全的主要手段,世界各国工程抗震设计都是基于各国的抗震设计规范,为了检测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通常需采用抗震试验装置对目前结构进行检测,以便判断出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性能。目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实验一般分为拟静力实验、拟动力实验及振动台实验等,其中又以拟静力试验的使用最为广泛。一般拟静力实验的对象为一定比例的墙体、梁或梁柱结点等土木结构,在实验过程的后半段由于载荷增加可能导致结构破坏、崩离及倒塌的情况,而由于实验对象有着尺寸较大和质量较重的特点,掉落的破坏物很容易对实验装置甚至实验操作人员造成伤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实验装置,可以避免因实验对象在载荷作用下破坏、崩离及倒塌而对实验设备或操作人员造成伤害,保证实验设备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实验装置,包括反力地板,所述反力地板上端的右侧竖向设置有反力墙,所述反力墙的左侧设有与其垂直的门架,所述门架包括两根支柱和设在两根支柱上端的横梁,所述横梁靠近反力墙的一端与反力墙固定;所述门架的下方竖向设置有试样,所述试样与横梁之间设有两端分别顶住横梁与试样上端面的千斤顶,所述反力墙靠近试样的一侧横向设置有往复作动器,所述往复作动器通过拉杆与试样的上部固定;所述试样的左侧、右侧及后侧均设有高1-1.5m的挡墙,所述挡墙的上端设有金属防护网,所述试样的前侧设有对开式金属防护门,所述金属防护门的上端面与金属防护网的上端面平齐,所述金属防护网和金属防护门的上端面均高于试样的三分之二高度。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两扇金属防护门的自由端均设有锁板,所述锁板上设有锁孔。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防护网的边缘位置处设有钢制包边。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金属防护网的下端锚入对应挡墙内部。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防护门包括金属门框和设在金属门框内侧的网状金属门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使用本技术进行抗震实验,当试样在载荷作用下发生破坏或崩离时,滚落的试样碎块会被挡墙、金属防护网和金属防护门挡住,避免试样碎块对实验设备或操作人员造成伤害,避免发生意外,安全性好;并且,在试样破坏前,实验人员还可以透过金属防护网观察试样的形变情况,不会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其二、本技术的挡墙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金属防护网的下端锚入对应挡墙内部,整体强度高,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去除挡墙、金属防护网和金属防护门)。图中:1、反力地板;11、试样;2、反力墙;3、门架;31、支柱;32、横梁;4、千斤顶;5、往复作动器;51、拉杆;6、挡墙;7、金属防护网;71、钢制包边;8、金属防护门;81、金属门框;82、网状金属门体;83、锁板;84、锁扣;85、门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一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实验装置,包括反力地板1,反力地板1上端的右侧竖向设置有反力墙2,反力墙2的左侧设有与其垂直的门架3,门架3包括两根支柱31和设在两根支柱31上端的横梁32,横梁32靠近反力墙2的一端与反力墙2固定;门架3的下方竖向设置有试样11,试样11与横梁32之间设有两端分别顶住横梁32与试样11上端面的千斤顶4,反力墙2靠近试样11的一侧横向设置有往复作动器5,往复作动器5通过拉杆51与试样11的上部固定;试样11的左侧、右侧及后侧均设有高1-1.5m的挡墙6,挡墙6的上端设有金属防护网7,试样11的前侧设有对开式金属防护门8,金属防护门8的上端面与金属防护网7的上端面平齐,金属防护网7和金属防护门8的上端面均高于试样11的三分之二高度。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两扇金属防护门8的自由端均设有锁板83,锁板83上设有锁孔。操作人员可以用锁锁住金属防护门8的自由端,避免金属防护门8在试样11碎块撞击下开启。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挡墙6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金属防护网7的下端锚入对应挡墙6内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金属防护门8包括金属门框81和设在金属门框81内侧的网状金属门体82。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两扇金属防护门8的自由端均设有门把85,方便开启和关闭金属防护门8。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金属防护网7和网状金属门体82均采用钢材制成,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金属防护网7和网状金属门体82也可以采用其它价格合适且强度足够的常规金属制成,本实施例中所示不影响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特征不再赘述,不同的特征在于:本实施例中的金属防护网7的边缘位置处设有钢制包边71,金属防护网7的强度更高,安全性更好。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实验装置,包括反力地板(1),所述反力地板(1)上端的右侧竖向设置有反力墙(2),所述反力墙(2)的左侧设有与其垂直的门架(3),所述门架(3)包括两根支柱(31)和设在两根支柱(31)上端的横梁(32),所述横梁(32)靠近反力墙(2)的一端与反力墙(2)固定;所述门架(3)的下方竖向设置有试样(11),所述试样(11)与横梁(32)之间设有两端分别顶住横梁(32)与试样(11)上端面的千斤顶(4),所述反力墙(2)靠近试样(11)的一侧横向设置有往复作动器(5),所述往复作动器(5)通过拉杆(51)与试样(11)的上部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11)的左侧、右侧及后侧均设有高1-1.5m的挡墙(6),所述挡墙(6)的上端设有金属防护网(7),所述试样(11)的前侧设有对开式金属防护门(8),所述金属防护门(8)的上端面与金属防护网(7)的上端面平齐,所述金属防护网(7)和金属防护门(8)的上端面均高于试样(11)的三分之二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结构抗震实验装置,包括反力地板(1),所述反力地板(1)上端的右侧竖向设置有反力墙(2),所述反力墙(2)的左侧设有与其垂直的门架(3),所述门架(3)包括两根支柱(31)和设在两根支柱(31)上端的横梁(32),所述横梁(32)靠近反力墙(2)的一端与反力墙(2)固定;所述门架(3)的下方竖向设置有试样(11),所述试样(11)与横梁(32)之间设有两端分别顶住横梁(32)与试样(11)上端面的千斤顶(4),所述反力墙(2)靠近试样(11)的一侧横向设置有往复作动器(5),所述往复作动器(5)通过拉杆(51)与试样(11)的上部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11)的左侧、右侧及后侧均设有高1-1.5m的挡墙(6),所述挡墙(6)的上端设有金属防护网(7),所述试样(11)的前侧设有对开式金属防护门(8),所述金属防护门(8)的上端面与金属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冰华王宏润刘远才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