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暖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485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暖风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进口与所述气流出口之间限定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中设有风扇单元和发热装置,所述风扇单元引导气流由所述气流进口进入所述气流通道中,经所述发热装置使气流被加热后由所述气流出口排出,所述发热装置包括支架、发热体和隔热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气流出口对应,所述发热体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隔热件的一端抵靠所述支架,另一端抵靠所述发热体,解决了传统暖风机中发热装置与支架之间直接接触时容易使支架受热而损坏,同时发热装置的部分热量会传导至支架上,使热量产生损耗,从而取暖效率降低,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暖风机
本技术涉及取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暖风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暖风机通常采用电能使发热装置发热,通过风扇单元引导气流流经发热装置,从而使得暖风机吹出的风为热风,达到取暖的目的,而暖风机中发热装置通常需要支架将发热装置固定在特定安装位置,而传统的暖风机中发热装置直接固定在支架上,即发热装置与支架之间直接接触,使得暖风机在使用过程中,当发热装置长时间工作产生较多的热量时,一方面容易使支架受热而损坏,另一方面发热装置产生的部分热量传导至支架上,使得热量产生损耗,从而气流流经发热装置时,带出的热量减少,暖风机的取暖效率降低,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涉及一种暖风机,具体解决了传统暖风机中发热装置与支架之间直接接触,当发热装置长时间工作时,发热装置产生的热量容易使支架受热而损坏,同时发热装置的部分热量会传导至支架上,使热量产生损耗,从而取暖效率降低,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暖风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进口与所述气流出口之间限定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中设有风扇单元和发热装置,所述风扇单元引导气流由所述气流进口进入所述气流通道中,经所述发热装置使气流被加热后由所述气流出口排出,所述发热装置包括支架、发热体和隔热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气流出口对应,使得气流被加热后能够通过最短路径由气流出口排出,减少气流加热后的损失,所述发热体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隔热件的一端抵靠所述支架,另一端抵靠所述发热体。好处是,通过在发热体与支架之间设置隔热件,隔热件对发热体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也能减少发热体产生的热量直接作用于支架上,减少支架因过热而损坏,同时,隔热件因为具有一定的绝热性,能够减少传递至支架的热量,降低热量损耗,提高取暖效率,用户体验更好。优选的,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支架之间平行设置。好处是,发热体与支架平行设置时,使发热体与支架之间不会因相交而产生直接接触,因为发热体与支架之间设置有隔热件,进而发热体相对于支架处于悬浮状态,有效减少从发热体传递至支架的热量,降低热量的损失,同时避免支架受热损坏,同时发热体与支架之间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间距,使得其间安装的隔热件的尺寸大致相同,从而隔热件可以批量成型,便于生产制造以及安装。优选的,所述隔热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阶梯状,所述发热体抵靠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低面。好处是,阶梯状的隔热件能够对发热体起到定位作用,使得发热体在安装时能够更好的定位安装,同时阶梯状的隔热件具有一定高度差的高低面,当发热体抵靠低面时,高面之间形成的腔室正好用于放置发热体,使得发热体的安装更加牢固且可靠。优选的,所述隔热件朝向所述发热体的一端形成为阶梯状,所有所述隔热件限定出安装所述发热体的凹陷空间。好处是,所有的阶梯状的隔热件通过其阶梯面朝向发热体的方向,使得所有的隔热件共同限定出一个形状与发热体形状大体匹配的凹陷空间,使得发热体能够安装在该凹陷空间中,从而便于发热体的装配,且装配时更加牢固且可靠。优选的,所述隔热件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形状匹配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插接配合。好处是,第二连接部与配合部的形状匹配便于两者之间紧密配合,连接更加牢固且可靠,插接配合使得第二连接部与配合部之间的安装及拆卸更加方便,同时装配过程更加牢固且可靠。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为“T”形,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其中一边与所述支架垂直。好处是,“T”形结构的第二连接部的连接稳定性更好,不容易因脱落而产生连接失效,使得隔热件能够更加可靠的固定在支架上,减少隔热件在支架上产生滑动,由于第二连接部与配合部的形状匹配,所以配合部的形状也形成为“T”形,因其为直角结构,能够更好的通过与第二连接部配合以使隔热件固定,并且装配更加方便。优选的,所述隔热件设有至少4个,所有所述隔热件均匀设在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支架之间。好处是,一般发热体的形状为矩形,当隔热件的数量少于4个时,发热体的至少一个角不能被固定,从而发热体安装稳定性较差,由于气流会直接吹向发热体而被加热,进而发热体会被气流吹动而产生晃动,当晃动至与其他部件接触时,容易使其他部件损坏,从而影响用户体验,隔热件均匀的设在发热体与支架之间,使得发热体被固定在支架上更加牢固且可靠。优选的,所述隔热件设有6个,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发热体的四角处和两相对长边的中部。好处是,发热体为条形时,此时只在发热体较长边的两端设置隔热件时,发热体的安装稳定性较差,其中部由于未增加隔热件固定,当气流吹向发热体时,容易使发热体产生晃动,甚至会导致发热体脱离安装位置而影响用户体验,当在发热体的每个较长边的中部均增加一个隔热件时,即隔热件的总个数设置为6个,能够在节省制造成本的同时,对发热体的安装更加牢固且可靠,使用体验更好。优选的,所述发热装置还包括前壳,所述前壳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前壳的中部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正对所述气流出口,所述发热体设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前壳与所述隔热件抵靠。好处是,前壳一方面用于安装隔热件,另一方面前壳形成的容置腔能够对气流产生聚集作用,使得热气流穿过前壳时,能够由容置腔中穿过,再吹向气流出口,使得吹出暖风机的气流更强,且还能减少气流的损失,同时由于容置腔中设置有发热体,使得穿过容置腔中的气流能够尽可能多的被发热体加热,从而提高暖风机的取暖效率。优选的,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支架之间的间距为S,其中S≥3mm。好处是,当发热体与支架之间间距S<3mm时,发热体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热辐射传递至支架上,长时间容易使支架产生损坏,并且发热体产生的热量也会产生损耗,影响暖风机的取暖效果,当S≥3mm时,发热体产生的热辐射会有一部分扩散在空气中,从而作用于支架上的热辐射较少,不容易使支架因过热而损坏,用户体验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发热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发热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隔热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隔热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支架;11、配合部;2、发热体;3、前壳;4、隔热件;41、第一连接部;42、第二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进行具体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暖风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进口与所述气流出口之间限定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中设有风扇单元和发热装置,所述风扇单元引导气流由所述气流进口进入所述气流通道中,经所述发热装置使气流被加热后由所述气流出口排出,所述发热装置包括支架1、发热体2和隔热件4,所述支架1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热体2与所述气流出口对应,所述发热体2安装于所述支架1上,所述隔热件4的一端抵靠所述支架1,另一端抵靠所述发热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暖风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进口与所述气流出口之间限定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中设有风扇单元和发热装置,所述风扇单元引导气流由所述气流进口进入所述气流通道中,经所述发热装置使气流被加热后由所述气流出口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包括支架、发热体和隔热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气流出口对应,所述发热体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隔热件的一端抵靠所述支架,另一端抵靠所述发热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暖风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气流进口和气流出口,所述气流进口与所述气流出口之间限定有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中设有风扇单元和发热装置,所述风扇单元引导气流由所述气流进口进入所述气流通道中,经所述发热装置使气流被加热后由所述气流出口排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包括支架、发热体和隔热件,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气流出口对应,所述发热体安装于所述支架上,所述隔热件的一端抵靠所述支架,另一端抵靠所述发热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与所述支架之间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呈具有高低面的阶梯状,所述发热体抵靠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低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朝向所述发热体的一端形成为阶梯状,所有所述隔热件限定出安装所述发热体的凹陷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金明傅灿灿张文彬刘峻廷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