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4603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该防夹手装置设于段式爬梯上,所述段式爬梯包括下爬梯、以及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下爬梯的上爬梯;该防夹手装置包括弹性缓冲组件和用于增加所述上爬梯和所述下爬梯之间摩擦力的摩擦缓冲组件,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包括连接所述下爬梯和所述上爬梯两者的弹性件;当所述下爬梯和所述上爬梯相互靠近时,所述弹性件的形变量增大。通过在段式爬梯上设置弹性缓冲组件,利用弹性件连接所述下爬梯和所述上爬梯两者,当所述下爬梯和所述上爬梯收缩时,所述弹性件提供与收缩方向相反的弹性预力,防止所述下爬梯和所述上爬梯快速收缩而导致严重伤人事故;另外增加上爬梯和下爬梯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二者快速收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维护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梯的日常维护中,需要经常进入井道底坑进行繁琐的维护检修。一般会在电梯底厅门开门区正下方设置一底坑爬梯,但受井道尺寸和电梯运行的影响,爬梯踏棍距离井道壁的距离很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检修人员上下底坑。因此出现了如公开号为CN109441332A的一种底坑爬梯装置,包括段式爬梯,所述段式爬梯包括下爬梯、上爬梯、以及爬梯扶手;所述上爬梯可滑动至与所述下爬梯部分或全部重叠,所述爬梯扶手可滑动至与所述上爬梯部分或全部重叠;所述上爬梯、下爬梯上均设置有爬梯踏棍;所述下爬梯的底端可抵接所述底坑,所述上爬梯的顶端可滑动至伸出所述厅门地坎,所述上爬梯上设置有用于卡接厅门地坎的第一定位组件,所述下爬梯可摆动地设置在所述井道壁上,所述井道壁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所述段式爬梯的爬梯放置座。该段式爬梯可进行伸缩折叠收合,并能便于人员上下底坑。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在段式爬梯在展开和收缩过程中,爬梯容易产生剪切或挤压人手的风险,此问题亟待解决以确保工程现场操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可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段式爬梯在展开或收缩过程中容易产生剪切或挤压人手的风险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该防夹手装置设于段式爬梯上,所述段式爬梯包括下爬梯、以及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下爬梯的上爬梯;该防夹手装置包括弹性缓冲组件和用于增加所述上爬梯和所述下爬梯之间摩擦力的摩擦缓冲组件,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包括连接所述下爬梯和所述上爬梯两者的弹性件;当所述下爬梯和所述上爬梯相互靠近时,所述弹性件的形变量增大。作为所述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下爬梯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杆,两根所述第一立杆的相对面上设有供所述上爬梯滑动的滑槽,两根所述第一立杆朝向方向一致的外侧面上连接有若干第一踏棍。作为所述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上爬梯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立杆,两根所述第二立杆的相对面上连接有若干第二踏棍,所述第二立杆对应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作为所述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第一立杆的侧面沿所述第一立杆的轴向方向开设有导槽,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杆上,所述弹簧的底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杆上,所述弹簧与所述第二立杆的连接处沿所述导槽滑动。作为所述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弹性缓冲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杆上的第一固定座、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杆上的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包括从所述导槽穿出的导块,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通过防脱螺栓紧固在所述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的导块上。作为所述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摩擦缓冲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立杆上的弹簧柱塞,所述弹簧柱塞的柱塞头穿过所述第一立杆而抵接在所述第二立杆的外壁。作为所述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的进一步可选方案,所述摩擦缓冲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一立杆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沿所述第一立杆的径向方向设置的安装孔,所述弹簧柱塞与所述安装孔螺纹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通过在段式爬梯上设置弹性缓冲组件,利用弹性件连接所述下爬梯和所述上爬梯两者,当所述下爬梯和所述上爬梯收缩时,所述弹性件提供与收缩方向相反的弹性预力,防止所述下爬梯和所述上爬梯快速收缩而导致严重伤人事故;另外增加上爬梯和下爬梯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二者快速收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所述段式爬梯处于收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所述段式爬梯处于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的放大图;图4为所述导块与所述弹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所述下爬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所述弹簧柱塞与所述第二立杆的配合示意图;图7为所述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所述卡钩与所述厅门地坎的配合示意图。图中:1、段式爬梯;11、下爬梯;111、第一立杆;112、第一踏棍;113、滑槽;114、导槽;12、上爬梯;121、第二立杆;122、第二踏棍;2、弹性缓冲组件;21、弹性件;22、第一固定座;23、第二固定座;231、导块;24、防脱螺栓;3、摩擦缓冲组件;31、弹簧柱塞;32、安装座;4、定位组件;41、定位座;42、卡钩;421、钩形部;43、软质防滑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参考图1-8,示出了一种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该防夹手装置设于段式爬梯1上,所述段式爬梯1包括下爬梯11、以及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下爬梯11的上爬梯12;所述上爬梯12上设有用于使所述上爬梯12固定位置的定位组件4。其中,所述段式爬梯1设置在厅门地坎与底坑之间的井道壁上,将所述上爬梯12从所述下爬梯11中往上提拉出,所述上爬梯12通过所述定位组件4连接所述厅门地坎,以使所述上爬梯12固定在某一高度而不下降;而所述下爬梯11的底端抵接在底坑,从而实现所述段式爬梯1展开,便于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该防夹手装置设于段式爬梯上,所述段式爬梯包括下爬梯、以及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下爬梯的上爬梯;其特征在于,该防夹手装置包括弹性缓冲组件和用于增加所述上爬梯和所述下爬梯之间摩擦力的摩擦缓冲组件,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包括连接所述下爬梯和所述上爬梯两者的弹性件;当所述下爬梯和所述上爬梯相互靠近时,所述弹性件的形变量增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该防夹手装置设于段式爬梯上,所述段式爬梯包括下爬梯、以及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下爬梯的上爬梯;其特征在于,该防夹手装置包括弹性缓冲组件和用于增加所述上爬梯和所述下爬梯之间摩擦力的摩擦缓冲组件,所述弹性缓冲组件包括连接所述下爬梯和所述上爬梯两者的弹性件;当所述下爬梯和所述上爬梯相互靠近时,所述弹性件的形变量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爬梯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立杆,两根所述第一立杆的相对面上设有供所述上爬梯滑动的滑槽,两根所述第一立杆朝向方向一致的外侧面上连接有若干第一踏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爬梯包括两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立杆,两根所述第二立杆的相对面上连接有若干第二踏棍,所述第二立杆对应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坑爬梯防夹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杆的侧面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勇杨悦蔡奕鑫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