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学兆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携带的智能电力用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48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安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智能电力用梯子。其包括上梯以及下梯,所述上梯为开口朝下的U形结构,所述上梯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杆,所述上梯两端开设有空腔,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滑槽的位置相匹配,所述支撑杆两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下梯一侧外壁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与所述插槽内插接配合有插杆,所述插杆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拉环,该便于携带的智能电力用梯子中,通过设置的上梯和下梯,可以使得下梯滑动在上梯内,使得缩小的梯子的体型,便于对梯子的携带,解决了以往的梯子体型较大,携带时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携带的智能电力用梯子
本技术涉及电力安装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智能电力用梯子。
技术介绍
智能电力也称为智能电网,智能电网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智能电网都连接有智能电表,为了防止人们乱碰,智能电表一般安装在较高的地方,这就导致了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梯子来爬到较高的地方,但现有的梯子体型较大,携带时不方便,鉴于此,我们推出一种便于携带的智能电力用梯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智能电力用梯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智能电力用梯子,包括上梯以及下梯,所述上梯为开口朝下的U形结构,所述上梯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杆,所述上梯两端开设有空腔,所述上梯两侧内壁位于所述连接杆两端处开设有滑槽,所述上梯一侧下方开设有插槽,所述下梯为开口朝上的U形结构,所述下梯两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空腔内,所述下梯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滑槽的位置相匹配,所述支撑杆两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内,所述下梯一侧外壁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与所述插槽内插接配合有插杆,所述插杆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拉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梯和所述下梯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上梯和所述下梯为镜像设置,其中一组所述上梯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一端开设有转槽,另一组所述上梯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柱,所述圆柱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与所述转槽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梯底部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两端一体成型有方块,两组所述方块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下梯两侧外壁下方开设有转孔,所述转孔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外壁。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梯两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扶手。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梯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把手。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和所述支撑杆形状均为圆柱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该便于携带的智能电力用梯子中,通过设置的上梯和下梯,可以使得下梯滑动在上梯内,使得缩小的梯子的体型,便于对梯子的携带,解决了以往的梯子体型较大,携带时不方便的问题。2、该便于携带的智能电力用梯子中,通过设置的底板,可以使得梯子在使用时,底板增加梯子与地面的接触距离,使得梯子使用时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拆分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上梯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的插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的下梯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1的底板结构示意图。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100、上梯;110、连接杆;120、空腔;130、滑槽;140、插槽;150、插杆;160、拉环;170、把手;180、扶手;190、圆杆;191、转槽;200、下梯;210、支撑杆;220、插孔;230、底板;240、方块;250、转轴;260、转孔;270、橡胶垫;280、圆柱;290、转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智能电力用梯子,包括上梯100以及下梯200,上梯100为开口朝下的U形结构,上梯100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杆110,上梯100两端开设有空腔120,上梯100两侧内壁位于连接杆110两端处开设有滑槽130,上梯100一侧下方开设有插槽140,下梯200为开口朝上的U形结构,下梯200两端滑动连接在空腔120内,下梯200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210,支撑杆210与滑槽130的位置相匹配,支撑杆210两端滑动连接在滑槽130内,下梯200一侧外壁开设有插孔220,插孔220与插槽140内插接配合有插杆150,插杆150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拉环160,通过设置的上梯100和下梯200,下梯220通过空腔120滑动在上梯100内,使得梯子的整体形状变小,提高了梯子的便携性。除此之外,上梯100和下梯200设有两组,两组上梯100和下梯200为镜像设置,其中一组上梯100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杆190,圆杆190一端开设有转槽191,另一组上梯100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柱280,圆柱280一端固定连接有转杆290,转杆290与转槽191转动连接,可在没有支撑物的情况下使用梯子,提高了梯子的实用性,增加了梯子的使用场景。进一步的,下梯200底部连接有底板230,底板230顶部两端一体成型有方块240,两组方块240内壁固定连接有转轴250,下梯200两侧外壁下方开设有转孔260,转孔260转动连接在转轴250外壁,通过设置的底板230可使得下梯20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梯子在使用时稳定性。进一步的,底板230底部固定连接有橡胶垫270,橡胶垫270较于柔软,且具有防滑的特点,可以增加底板230与地面接触产生的摩擦力,便于较好的固定底板230。除此之外,上梯100两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扶手180,可以在工作人员进行攀爬时为工作人员提供支撑力,便于提高工作人员在攀爬梯子时的安全性。进一步的,上梯100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把手170,把手170可增加梯子的受力点,使得通过把手170可以快速的提起梯子。进一步的,连接杆110和支撑杆210形状均为圆柱状,圆柱的外壁直径大小相同,可防止连接杆110和支撑杆210在上下滑动时发生摩擦,便于上梯100和下梯200的快速滑出。本实施例一种便于携带的智能电力用梯子,在使用时,打开两个上梯100,调节上梯100之间的角度,使得上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携带的智能电力用梯子,包括上梯(100)以及下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梯(100)为开口朝下的U形结构,所述上梯(100)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杆(110),所述上梯(100)两端开设有空腔(120),所述上梯(100)两侧内壁位于所述连接杆(110)两端处开设有滑槽(130),所述上梯(100)一侧下方开设有插槽(140),所述下梯(200)为开口朝上的U形结构,所述下梯(200)两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空腔(120)内,所述下梯(200)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210),所述支撑杆(210)与所述滑槽(130)的位置相匹配,所述支撑杆(210)两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130)内,所述下梯(200)一侧外壁开设有插孔(220),所述插孔(220)与所述插槽(140)内插接配合有插杆(150),所述插杆(150)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拉环(1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携带的智能电力用梯子,包括上梯(100)以及下梯(2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梯(100)为开口朝下的U形结构,所述上梯(100)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连接杆(110),所述上梯(100)两端开设有空腔(120),所述上梯(100)两侧内壁位于所述连接杆(110)两端处开设有滑槽(130),所述上梯(100)一侧下方开设有插槽(140),所述下梯(200)为开口朝上的U形结构,所述下梯(200)两端滑动连接在所述空腔(120)内,所述下梯(200)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杆(210),所述支撑杆(210)与所述滑槽(130)的位置相匹配,所述支撑杆(210)两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130)内,所述下梯(200)一侧外壁开设有插孔(220),所述插孔(220)与所述插槽(140)内插接配合有插杆(150),所述插杆(150)一端外壁固定连接有拉环(1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携带的智能电力用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梯(100)和所述下梯(200)设有两组,两组所述上梯(100)和所述下梯(200)为镜像设置,其中一组所述上梯(100)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圆杆(190),所述圆杆(190)一端开设有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学兆骆锡涛
申请(专利权)人:邓学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