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4488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36
提供一种车用空调装置,不需要对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专用的加热器,能添加制热时不足的热量。在热介质回路(30)中,热介质热交换器(23)与热介质放热器(16)互相并联连接,在热介质回路(30)中,供吸收了从电动马达(M)释放的热量的热介质流通的流路切换为热介质热交换器(23)一侧或热介质放热器(15)一侧。由此,能通过从电动(M)释放的热量来填补车室内制热时不足的热量,因此,不需要对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专用的加热器,能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用空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例如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包括行驶用的电动马达的车辆的车用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在这种车用空调装置中,包括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和膨胀阀,通过将在室内热交换器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供给至车室内,从而进行车室内的制冷、制热、除湿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630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车用空调装置中,在冬季等车室外的温度为低温的环境下进行车室内的制热的情况下,存在室内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的放热量不足,从而使制热能力不足的情况。因此,在上述车用空调装置中,在供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流通的空气流通路径中设置电热加热器,通过利用电热加热器来补充不足的热量,从而将车室内加热到目标温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空调装置,不需要对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专用的加热器,能添加制热时不足的热量。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空调装置是一种车用空调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和膨胀阀,在室内热交换器中对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其中,所述车用空调装置包括:热介质回路,所述热介质回路连接有设置于车辆的电动马达,并供对从电动马达释放的热量进行吸收的热介质流通;热介质热交换器,所述热介质热交换器通过对在制冷剂回路中流通的制冷剂与在热介质回路中流通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热介质放热以使制冷剂吸热;以及热介质放热器,所述热介质放热器通过对在热介质回路中流通的热介质与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热介质放热,对空气进行加热,在热介质回路中,热介质热交换器与热介质放热器互相并联连接,热介质回路具有流路切换部,所述流路切换部将供对从电动马达释放的热量进行吸收的热介质流通的流路切换为热介质热交换器一侧或是热介质放热器一侧。由此,从电动马达释放的热量释放到在制冷剂回路中流通的制冷剂或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因此,车室内制热时不足的热量被从电动马达释放的热量填补。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空调装置,能通过从电动马达释放的热量来填补车室内制热时不足的热量,因此,不需要对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的专用的加热器,能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车用空调装置的示意结构图。图2是表示排热吸收运转的车用空调装置的示意结构图。图3是表示排热吸收+电池加热运转的车用空调装置的示意结构图。图4是表示排热排出+电池冷却运转的车用空调装置的示意结构图。图5是表示排热制热运转的车用空调装置的示意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5表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车用空调装置1是例如应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能通过电动马达的驱动力行驶的车辆的装置。车辆具有:行驶用的电动马达M;以及作为用于向电动马达M供给电力的构成设备的行驶用的电池B。电动马达M和电池B通过使用而释放热量。此外,电池B要求在规定的温度带中使用,以发挥规定的性能。因此,电池B存在需要根据外部气体的温度或使用状态进行冷却或加热的情况。电池B优选在例如10℃~30℃的范围内使用。如图1所示,上述车用空调装置1包括:设置在车辆的车室内的空调单元10;跨及车室内和车室外设置的制冷剂回路20;以及供对从电动马达M和电池B释放的热量进行吸收的热介质流通的热介质回路30。空调单元10具有用于供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流通的空气流通路径11。在空气流通路径11的一端侧设置有外部气体吸入口11a和内部气体吸入口11b,其中,所述外部气体吸入口11a用于使车室外的空气流入空气流通路径11,所述内部气体吸入口11b用于使车室内的空气流入空气流通路径11。此外,在空气流通路径11的另一端设置有未图示的足部吹出口、未图示的自然风吹出口和未图示的除雾吹出口,其中,所述足部吹出口将在空气流通路径11中流通的空气向乘客的足部吹出,所述自然风吹出口将在空气流通路径11中流通的空气向乘客的上半身吹出,所述除雾吹出口将在空气流通路径11中流通的空气向车辆的前挡风玻璃的车室内一侧的表面吹出。在空气流通路径11的一端侧设置有吸入口切换挡板13,所述吸入口切换挡板13能将外部气体吸入口11a和内部气体吸入口11b中的一方打开并将另一方封闭。吸入口切换挡板13能切换外部气体供给模式、内部气体循环模式和内部外部气体吸入模式,其中,在所述外部气体供给模式下,将内部气体吸入口11b封闭而将外部气体吸入口11a打开,在所述内部气体循环模式下,将外部气体吸入口11a封闭而将内部气体吸入口11b打开,在所述内部外部气体吸入模式下,通过位于外部气体吸入口11a与内部气体吸入口11b之间以将外部气体吸入口11a和内部气体吸入口11b分别打开。在空气流通路径11内的一端侧设置有用于使空气从空气流通路径11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流通的西洛克风扇等室内送风机12。在空气流通路径11中的室内送风机12的空气流通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作为室内热交换器的吸热器14,所述吸热器14用于对在空气流通路径11中流通的空气进行冷却和除湿。此外,在空气流通路径11中的吸热器14的空气流通方向下游侧设置有作为室内热交换器的放热器15,所述放热器15用于对在空气流通路径11中流通的空气进行加热。放热器15配置于与空气流通路径11正交的方向的一侧,在与空气流通路径11正交的方向的另一侧形成有绕过放热器15的放热器旁通流通路径11c。在与空气流通路径11正交的方向一侧,在吸热器14与放热器15之间设置有热介质放热器16,所述热介质放热器16用于通过对在热介质回路30中流通的热介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对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在空气流通路径11中的吸热器14与热介质放热器16之间设置有空气混合挡板17,所述空气混合挡板17用于对流过吸热器14后的空气中的、被放热器15和热介质放热器16加热的空气的比例进行调节。空气混合挡板17在热介质放热器16和放热器旁通流通路径11c的空气流通方向上游侧将放热器旁通流通路径11c和热介质放热器16中的一方的空气流通方向上游侧封闭而将另一方打开,或者将放热器旁通流通路径11c和热介质放热器16这两者打开,并对热介质放热器16的空气流通方向上游侧的开度进行调节。空气混合挡板17在将空气流通路径11中的热介质放热器16的空气流通方向上游侧封闭并将放热器旁通流通路径11c打开的状态下开度为0%,在将空气流通路径11中的热介质放热器16的空气流通方向上游侧打开并将放热器旁通流通路径11c封闭的状态下开度为100%。制冷剂回路20具有:所述吸热器14;所述放热器15;用于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的压缩机21;用于对制冷剂与车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22;用于对在制冷剂回路20中流通的制冷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用空调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和膨胀阀,在室内热交换器中对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n其特征在于,/n所述车用空调装置包括:/n热介质回路,所述热介质回路连接有设置于车辆的电动马达,并供对从电动马达释放的热量进行吸收的热介质流通;/n热介质热交换器,所述热介质热交换器通过对在制冷剂回路中流通的制冷剂与在热介质回路中流通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热介质放热以使制冷剂吸热;以及/n热介质放热器,所述热介质放热器通过对在热介质回路中流通的热介质与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热介质放热,对空气进行加热,/n在热介质回路中,热介质热交换器与热介质放热器互相并联连接,/n热介质回路具有流路切换部,所述流路切换部将供对从电动马达释放的热量进行吸收的热介质流通的流路切换为热介质热交换器一侧或是热介质放热器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130 JP 2019-0142851.一种车用空调装置,包括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室外热交换器和膨胀阀,在室内热交换器中对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用空调装置包括:
热介质回路,所述热介质回路连接有设置于车辆的电动马达,并供对从电动马达释放的热量进行吸收的热介质流通;
热介质热交换器,所述热介质热交换器通过对在制冷剂回路中流通的制冷剂与在热介质回路中流通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热介质放热以使制冷剂吸热;以及
热介质放热器,所述热介质放热器通过对在热介质回路中流通的热介质与供给至车室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热介质放热,对空气进行加热,
在热介质回路中,热介质热交换器与热介质放热器互相并联连接,
热介质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関徹也重田惠原口智规清水宣伯
申请(专利权)人:三电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