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农用地膜卷绕下料装置,包括握杆,握杆前端左右部均滑动连接外框,两个外框相对端内壁转动连接一个限位框,两个外框相背端均固定连接固定框,两个第二方形槽内部均滑动连接第二滑板,两个第二滑板左右端均滑动连接限位块,四个限位块分别与对应的半圆槽卡接,对应两个限位块之间固定连接第四弹簧,两个第二滑板下端均固定T型滑杆,两个T型滑杆分别从两个第二方形槽底端延伸出,两个T型滑杆下端均固定滚轮,两个滚轮分别位于两个固定框下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便于调节覆膜的高度,从而实现对不同高度农作物的覆膜,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实用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用地膜卷绕下料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农用地膜卷绕下料装置,属于地膜卷绕下料
技术介绍
地膜即地面覆盖薄膜,通常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也有绿、银色薄膜,用于地面覆盖,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地膜看上去薄薄一层,但作用相当大,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抑盐保苗、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使产品卫生清洁等多项功能。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11241082U的一种农用地膜卷绕下料装置,在对地面进行覆膜时,由于该装置覆膜高度固定,无法调节,从而无法对适应与不同高度的农作物进行覆膜,使得装置适用范围较窄,实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农用地膜卷绕下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对地面进行覆膜时,由于该装置覆膜高度固定,无法调节,从而无法对适应与不同高度地膜的农作物进行覆膜的问题,本技术便于调节覆膜的高度,从而实现对不同高度农作物的覆膜,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实用性较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农用地膜卷绕下料装置,包括握杆,所述握杆前端左右部均滑动连接外框,两个所述外框相对端内壁转动连接一个限位框,两个所述外框相背端均固定连接固定框,两个所述固定框下端均开设第二方形槽,两个所述第二方形槽内部左右壁均左右对称开设至少两个半圆槽,两个所述第二方形槽内部均滑动连接第二滑板,两个所述第二滑板左右端均滑动连接限位块,四个所述限位块分别与对应的半圆槽卡接,对应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固定连接第四弹簧,两个所述第二滑板下端均固定T型滑杆,两个所述T型滑杆分别从两个第二方形槽底端延伸出,两个T型滑杆下端均固定滚轮,两个所述滚轮分别位于两个固定框下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板内部开设凹槽,所述凹槽贯穿第二滑板左右端,所述凹槽内部左右对称滑动两个限位块,所述第二滑板与第二方形槽内壁贴合。进一步地,两个所述T型滑杆相对端均开设第一方形槽,两个所述第一方形槽内部上下端之间均固定一个滑杆,两个所述滑杆外端均套装第一弹簧以及第一滑板,两个所述第一滑板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弹簧上端,两个所述第一滑板上端均固定T型块,两个所述T型块外端滑动连接一个滑框,所述滑框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板贴合,两个所述第一滑板上端分别两个固定框贴合。进一步地,所述握杆前端左右部均固定限位环,两个所述外框后端均开设T型槽,两个所述限位环分别位于两个T型槽内部且与T型槽滑动连接,所述握杆后端左右部均转动连接第一螺栓,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分别贯穿两个限位环且延伸至与两个T型槽内部前壁贴合,两个所述外框相对端下部均开设第三方形槽,两个所述第三方形槽内部滑动连接一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左右端均固定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第三弹簧分别与两个第三方形槽内部侧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外框相对端内壁均固定定位框,两个所述定位框内部均通过第二螺栓螺纹连接定位块,两个所述定位块相对端均固定连接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外端套装一个限位框。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杆环形外端滑动连接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限位框与定位块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脚放在滑框上端将装置定位,拉动外框,带动固定框与T型滑杆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从而带动两个T型滑杆与第二方形槽相对移动,调整T型滑杆伸出固定框外部的长度,方便调节该装置与地面的相对高度。将地膜一端固定在需要覆膜的地面上,然后握住握杆,向后拉动该装置,便于调节覆膜的高度,从而实现对不同高度农作物的覆膜,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实用性较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农用地膜卷绕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农用地膜卷绕下料装置的正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农用地膜卷绕下料装置的侧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农用地膜卷绕下料装置的后视图;图中:1-握杆、2-外框、3-固定框、4-滚轮、5-限位框、6-限位杆、7-T型槽、8-固定杆、9-限位环、11-第一螺栓、12-T型滑杆、13-第一滑板、14-第一方形槽、15-滑杆、16-第一弹簧、17-第二方形槽、18-限位板、20-第三弹簧、21-滑框、22-T型块、23-半圆槽、24-限位块、25-第二滑板、26-第四弹簧、27-第二螺栓、28-定位框、29-定位块、30-第三方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农用地膜卷绕下料装置,包括握杆1,握杆1前端左右部均滑动连接外框2,两个外框2相对端内壁转动连接一个限位框5,两个外框2相背端均固定连接固定框3,两个固定框3下端均开设第二方形槽17,两个第二方形槽17内部左右壁均左右对称开设至少两个半圆槽23,两个第二方形槽17内部均滑动连接第二滑板25,两个第二滑板25左右端均滑动连接限位块24,四个限位块24分别与对应的半圆槽23卡接,对应两个限位块24之间固定连接第四弹簧26,两个第二滑板25下端均固定T型滑杆12,两个T型滑杆12分别从两个第二方形槽17底端延伸出,两个T型滑杆12下端均固定滚轮4,两个滚轮4分别位于两个固定框3下侧,使T型滑杆12与固定框3之间相对移动,从而带动第二滑板25与第二方形槽17相对移动,进而带动限位块24卡入对应的半圆槽23内部,实现对该装置高度的调节。第二滑板25内部开设凹槽,凹槽贯穿第二滑板25左右端,凹槽内部左右对称滑动两个限位块24,第二滑板25与第二方形槽17内壁贴合,通过限位块24与不同位置半圆槽23之间的卡接,使得两个限位块24之间的第四弹簧26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使得第四弹簧26因回弹力作用向两端挤压两个限位块24,使两个限位块24在卡入对应的半圆槽23内部时,利用第四弹簧26的弹力抵消固定框3等部件的重力,防止固定框3等部件在无外力作用下自行下移,实现可靠固定。两个T型滑杆12相对端均开设第一方形槽14,两个第一方形槽14内部上下端之间均固定一个滑杆15,两个滑杆15外端均套装第一弹簧16以及第一滑板13,两个第一滑板13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弹簧16上端,两个第一滑板13上端均固定T型块22,两个T型块22外端滑动连接一个滑框21,滑框21下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滑板13贴合,两个第一滑板13上端分别两个固定框3贴合,将脚放在滑框21上端并向下按压滑框21将装置定位,拉动外框2,带动固定框3与T型滑杆12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从而带动两个T型滑杆12与第二方形槽17相对移动,调整T型滑杆12伸出固定框3外部的长度,方便调节该装置与地面的相对高度。握杆1前端左右部均固定限位环9,两个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用地膜卷绕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杆(1),所述握杆(1)前端左右部均滑动连接外框(2),两个所述外框(2)相对端内壁转动连接一个限位框(5),两个所述外框(2)相背端均固定连接固定框(3),两个所述固定框(3)下端均开设第二方形槽(17),两个所述第二方形槽(17)内部左右壁均左右对称开设至少两个半圆槽(23),两个所述第二方形槽(17)内部均滑动连接第二滑板(25),两个所述第二滑板(25)左右端均滑动连接限位块(24),四个所述限位块(24)分别与对应的半圆槽(23)卡接,对应两个所述限位块(24)之间固定连接第四弹簧(26),两个所述第二滑板(25)下端均固定T型滑杆(12),两个所述T型滑杆(12)分别从两个第二方形槽(17)底端延伸出,两个T型滑杆(12)下端均固定滚轮(4),两个所述滚轮(4)分别位于两个固定框(3)下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用地膜卷绕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杆(1),所述握杆(1)前端左右部均滑动连接外框(2),两个所述外框(2)相对端内壁转动连接一个限位框(5),两个所述外框(2)相背端均固定连接固定框(3),两个所述固定框(3)下端均开设第二方形槽(17),两个所述第二方形槽(17)内部左右壁均左右对称开设至少两个半圆槽(23),两个所述第二方形槽(17)内部均滑动连接第二滑板(25),两个所述第二滑板(25)左右端均滑动连接限位块(24),四个所述限位块(24)分别与对应的半圆槽(23)卡接,对应两个所述限位块(24)之间固定连接第四弹簧(26),两个所述第二滑板(25)下端均固定T型滑杆(12),两个所述T型滑杆(12)分别从两个第二方形槽(17)底端延伸出,两个T型滑杆(12)下端均固定滚轮(4),两个所述滚轮(4)分别位于两个固定框(3)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用地膜卷绕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板(25)内部开设凹槽,所述凹槽贯穿第二滑板(25)左右端,所述凹槽内部左右对称滑动两个限位块(24),所述第二滑板(25)与第二方形槽(17)内壁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用地膜卷绕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T型滑杆(12)相对端均开设第一方形槽(14),两个所述第一方形槽(14)内部上下端之间均固定一个滑杆(15),两个所述滑杆(15)外端均套装第一弹簧(16)以及第一滑板(13),两个所述第一滑板(13)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执国,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新三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