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巍专利>正文

一种坚果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32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坚果钳,有主钳头、副钳头、固定转轴和钳把组成。主钳头呈内弯月状,副钳头短小且与主钳头呈迎合的状态。在主钳头和副钳头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防止坚果滑动的牙痕,在主钳头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细牙痕,在副钳头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槽沟式牙痕。在副钳头与钳把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固定转轴,在主钳头与钳把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穿入固定转轴的通孔,这里连续设置有三个通孔,并使所说的三个通孔排列连接在一起,形成调节主钳头和副钳头相对位置的三个档位,可用于卡破不同粒径的坚果。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杠杆原理,卡破坚果相对较为省力,而且由于钳口可调节,解决了不同大小的坚果破壳的问题,且易掌握用力,确保破壳的质量和操作卫生,文明食用坚果,有益人体健康。(*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动工具,尤其涉及用于为坚果外壳破壳的坚果钳
技术介绍
以核桃为代表的各类坚果营养丰富,食用坚果有益人体健康。但坚果的外壳坚硬,去壳难度较大。目前市售的坚果钳由于采用铰合方式,不仅费力,而且较大的坚果不易破壳。同时由于用力不均匀容易造成坚果破碎,影响食用卫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坚果钳,以杠杆力的形式夹持并使坚果的外壳破开,用力均匀,易于掌握控制,整体体积小,使用方便。本技术所述的坚果钳,涉及有主钳头、副钳头、固定转轴和钳把组成。主钳头呈内弯月状,后端与钳把相连接,副钳头短小且与主钳头呈迎合的状态,后端与钳把相连接。在主钳头和副钳头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防止坚果滑动的牙痕,在主钳头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细牙痕,在副钳头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槽沟式牙痕。本技术有两个钳把,一个钳把连接主钳头,另一个钳把连接副钳头。在副钳头与钳把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固定转轴,在主钳头与钳把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穿入固定转轴的通孔,这里连续设置有三个通孔,并使所说的三个通孔排列连接在一起,形成可以调节主钳头和副钳头相对位置的三个档位,可以用于卡破不同粒径的坚果。由于本技术所述的坚果钳采用杠杆原理,作卡破坚果的操作时相对较为省力,而且由于钳口可调节,解决了不同大小的坚果破壳的问题,并且容易掌握用力,确保破壳的质量和操作的卫生,文明食用坚果,有益人体健康。本技术所述坚果钳的钳头部分酷似鸟头,配上多种色彩,更给坚果食用者增添了情趣。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坚果钳的结构示意图。1—副钳头 2—主钳头 3—固定转轴 4—钳把 具体实施方式现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技术所述的坚果钳,涉及有副钳头1、主钳头2、固定转轴3和钳把4组成。主钳头2呈内弯月状,后端与钳把4相连接,副钳头1短小且与主钳头2呈迎合的状态,后端与钳把4相连接。在主钳头2和副钳头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防止坚果滑动的牙痕,在主钳头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细牙痕,在副钳头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槽沟式牙痕。本技术所述的坚果钳有两个钳把4,一个钳把4连接主钳头2,另一个钳把4连接副钳头1。在副钳头1与钳把4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固定转轴3,在主钳头2与钳把4连接的位置,设置有穿入固定转轴3的通孔,这里连续设置有三个通孔,并使所说的三个通孔排列连接在一起,形成可以调节主钳头2和副钳头1相对位置的三个档位,可以用于卡破不同粒径的坚果。由于本技术所述的坚果钳采用杠杆原理,作卡破坚果的操作时相对较为省力,而且由于钳口可调节,解决了不同大小的坚果破壳的问题,并且容易掌握用力,确保破壳的质量和操作的卫生,文明食用坚果,有益人体健康。本技术所述坚果钳的钳头部分酷似鸟头,配上多种色彩,更给坚果食用者增添了情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坚果钳,其特征在于主钳头(2)呈内弯月状,后端与钳把(4)相连接,副钳头(1)短小且与主钳头(2)呈迎合的状态,后端与钳把(4)相连接,在主钳头(2)和副钳头(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防止坚果滑动的牙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坚果钳,其特征在于主钳头(2)呈内弯月状,后端与钳把(4)相连接,副钳头(1)短小且与主钳头(2)呈迎合的状态,后端与钳把(4)相连接,在主钳头(2)和副钳头(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防止坚果滑动的牙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坚果钳,其特征在于主钳头(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细牙痕,在副钳头(1)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巍
申请(专利权)人:闫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