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导体生产用新型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83121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导体生产用新型下料装置,属于内导体生产技术领域。它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开设有下料槽,所述下料槽的顶部分别设有斜板和竖板,所述斜板的一端和竖板的一端均伸入下料槽内,且所述斜板的一端和竖板的一端二者之间设有缺口,所述下料槽的一侧还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有盖板。本装置主要通过裁切组件将内导体和碎屑以及切削油一起通过缺口进入下料槽中后,在输送组件的配合下,内导体随着输送组件上螺旋杆与固定柱的搭配,会经过贰号槽口进入贰号收集箱中,另外碎屑经过壹号槽口进入壹号收集箱中,以此来实现碎屑和内导体的分离目的,并且相对于传统的分离方式,使得分离效率得到提升,从而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导体生产用新型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导体生产用新型下料装置,属于内导体生产

技术介绍
目前,在内导体等机械加工(例如裁切)时,基本上采用的是直接利用收集箱将内导体和切削油收集起来,但是在裁切过程中,不仅会生产出产品,还会出现碎屑,而直接收集的方式会使得碎屑也和内导体以及切削油一起收集进收集箱中,传统的方式是在后期包装环节,花很多时间将碎屑与内导体成品进行分开,因此导致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所提及的技术问题,而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导体生产用新型下料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开设有下料槽,所述下料槽的顶部分别设有斜板和竖板,所述斜板的一端和竖板的一端均伸入下料槽内,且所述斜板的一端和竖板的一端二者之间设有缺口,所述下料槽的一侧还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下料槽和盖板所形成的整体的内部设有输送组件,用于将内导体在下料槽中输送,所述下料槽的底部还开设有槽口,所述工作台的底部还设有收集组件,并与槽口相对应。作为优选实例,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螺旋杆、固定柱和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导体生产用新型下料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开设有下料槽(2),所述下料槽(2)的顶部分别设有斜板(3)和竖板(4),所述斜板(3)的一端和竖板(4)的一端均伸入下料槽(2)内,且所述斜板(3)的一端和竖板(4)的一端二者之间设有缺口(9),所述下料槽(2)的一侧还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有盖板(5),所述下料槽(2)和盖板(5)所形成的整体的内部设有输送组件,用于将内导体在下料槽(2)中输送,所述下料槽(2)的底部还开设有槽口,所述工作台(1)的底部还设有收集组件,并与槽口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导体生产用新型下料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开设有下料槽(2),所述下料槽(2)的顶部分别设有斜板(3)和竖板(4),所述斜板(3)的一端和竖板(4)的一端均伸入下料槽(2)内,且所述斜板(3)的一端和竖板(4)的一端二者之间设有缺口(9),所述下料槽(2)的一侧还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有盖板(5),所述下料槽(2)和盖板(5)所形成的整体的内部设有输送组件,用于将内导体在下料槽(2)中输送,所述下料槽(2)的底部还开设有槽口,所述工作台(1)的底部还设有收集组件,并与槽口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导体生产用新型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螺旋杆(6)、固定柱(7)和电机(8),所述螺旋杆(6)的一端与下料槽(2)的侧壁转动套接,所述螺旋杆(6)的另一端与盖板(5)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柱(7)一端与下料槽(2)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7)的另一端与盖板(5)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且所述螺旋杆(6)和固定柱(7)平行设置,所述电机(8)固定安装在工作台(1)的一侧,且电机(8)输出端与伸出下料槽(2)的螺旋杆(6)部分相固定,所述螺旋杆(6)的长度小于固定柱(7)的长度,且所述螺旋杆(6)的一端与固定柱(7)的一端相齐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龙朝董坤谢振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隆微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