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和光伏产品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308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和光伏产品。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右边框;上边框包括上安装槽、上组角部、上支撑部、上挂接部;下边框包括下安装槽、下安装部、下组角部、下挂接部;左边框包括左安装槽、左组角部、左挂接部;右边框包括右安装槽、右组角部、右挂接部,右挂接部开设密封槽,密封槽中嵌入胶条的局部。光伏产品包括光伏组件和前述的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光伏产品在建筑领域安装时过程繁琐、成本较高的问题,能够提高安装效率,提高安装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和光伏产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瓦、光伏产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及应用其的光伏产品。
技术介绍
现有的光伏组件/光伏面板的安装方式一般分为螺栓固定方式和压块固定方式,这两种方式在建筑领域应用时均存在安装繁琐的问题,安装效率较低,且导致光伏产品的成本较高,不利于光伏组件/光伏面板的使用安装和成本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便捷、成本较低的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与光伏组件相连接并与固定连接在支架上的挂钩相配合,基于所述光伏组件建立三维坐标系,所述三维坐标系的x轴沿所述光伏组件的板面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三维坐标系的y轴沿所述光伏组件的板面上下方向设置,所述三维坐标系的z轴沿垂直所述光伏组件的板面方向设置,所述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上侧边缘的上边框、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下侧边缘的下边框、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左侧边缘的左边框、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右侧边缘的右边框;所述上边框包括供所述光伏组件上侧边缘嵌入的上安装槽、设置于所述上安装槽的y轴正方向侧且与所述上安装槽底部相连接而形成上组角用腔体的上组角部、设置于所述上组角部的y轴正方向侧的上支撑部、设置于所述上组角部的z轴正方向侧的上挂接部;所述下边框包括供所述光伏组件下侧边缘嵌入的下安装槽、设置于所述下安装槽的z轴负方向侧并与所述挂钩相挂接的下安装部、设置于所述下安装槽的y轴负方向侧且与所述下安装槽底部相连接而形成下组角用腔体的下组角部、设置于所述下组角部的y轴负方向侧的下挂接部;当两片所述光伏组件上下分布安装时,所述下挂接部能够与相邻的所述上挂接部相挂接,所述上支撑部能够由z轴负方向侧支撑相邻的所述下组角部;所述左边框包括供所述光伏组件左侧边缘嵌入的左安装槽、设置于所述左安装槽的x轴负方向侧并与所述左安装槽底部相连接而形成左组件腔体的左组角部、设置于所述左组角部的x轴负方向侧的左挂接部;所述右边框包括供所述光伏组件右侧边缘嵌入的右安装槽、设置于所述右安装槽的x轴正方向侧并与所述右安装槽底部相连接而形成右组件腔体的右组角部、设置于所述右组角部的x轴正方向侧的右挂接部,所述右挂接部的z轴正方向侧开设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嵌入胶条的局部;当两片所述光伏组件左右分布安装时,所述右挂接部与相邻的所述左挂接部相挂接。所述上支撑部包括与所述支架相贴靠的下支板、与相邻的所述下组角部相贴靠的上支板,所述上支板位于所述下支板的z轴正方向侧。所述上挂接部包括沿z轴正方向延伸的上挂接板,所述下挂接部包括形成下挂接槽的下挂接板,所述下挂接槽的槽口朝向z轴负方向,所述上挂接板插入相邻的所述下挂接槽中。所述下安装部包括形成安装槽的主挂钩,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朝向y轴负方向。所述左挂接部包括形成左挂接槽的左挂接板,所述左挂接槽的槽口朝向z轴正方向;所述右挂接部包括沿x轴正方向延伸的右连接板、与所述右连接板相连接并沿z轴负方向延伸的右挂接板,所述密封槽开设在所述右连接板上,所述右挂接板插入相邻的所述左挂接槽中。所述左挂接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左挂接槽的槽口的x轴正方向侧的挡板。所述胶条包括嵌入所述密封槽中的嵌入部、与所述嵌入部相连接并经由所述密封槽的槽口延伸至所述密封槽外的连接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并位于所述密封槽外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覆盖所在所述右边框的局部表面、相邻的所述左边框表面和与所述左边框相连接的所述光伏面板的局部表面。所述嵌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连接部的外径。所述上安装槽的槽壁、所述下安装槽的槽壁、所述左安装槽的槽壁、所述右安装槽的槽壁均为凹凸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安装便捷、成本较低的光伏产品,其方案是:一种光伏产品,包括光伏组件和前述的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光伏产品在建筑领域安装时过程繁琐、成本较高的问题,能够提高安装效率,提高安装质量。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中上边框的截面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中下边框的截面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中左边框的截面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中右边框的截面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中上边框和下边框的安装示意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中左边框和右边框的安装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光伏组件;2、支架;3、挂钩;4、上边框;5、下边框;6、左边框;7、右边框;8、上安装槽;9、上组角部;10、上支撑部;11、上挂接部;12、上组角用腔体;13、下支板;14、上支板;15、上挂接板;16、下安装槽;17、下安装部;18、下组角部;19、下挂接部;20、安装槽;21、主挂钩;22、下组角用腔体;23、下挂接槽;24、下挂接板;25、左安装槽;26、左组角部;27、左挂接部;28、左组件腔体;29、左挂接槽;30、左挂接板;31、挡板;32、右安装槽;33、右组角部;34、右挂接部;35、右组件腔体;36、密封槽;37、胶条;38、右连接板;39、右挂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光伏组件1通常呈矩形板状,除上下表面外,其具有两组相对的边缘,其中一组边缘分别定义为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另一组边缘分别定义为上侧边缘和下侧边缘。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沿光伏组件1的左右方向分布,上侧边缘和下侧边缘沿光伏组件1的上下方向分布。当安装光伏组件1时,其略倾斜于水平面。基于该光伏组件1建立三维坐标系。三维坐标系的x轴沿光伏组件1的板面(即上表面和下表面)左右方向设置,从而光伏组件1的左侧边缘位于其右侧边缘的x轴负方向侧;三维坐标系的y轴沿光伏组件1的板面(即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下方向设置,从而光伏组件1的上侧边缘位于其下侧边缘的y轴正方向侧;三维坐标系的z轴沿垂直光伏组件1的板面方向设置,从而光伏组件1的上表面位于其下表面的z轴正方向侧。当将光伏组件1安装到安装面上时,光伏组件1的下表面接近安装面,而光伏组件1的上表面裸露在外。在安装光伏组件1时,首先需要在安装面上安装若干个支架2,并在支架2上固定连接挂钩3,挂钩3通常位于支架2一侧并突出于支架2以供挂靠。基于此,设计一种与光伏组件1相连接并与固定连接在支架2上的挂钩3相配合的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其方案如下:该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包括上边框4、下边框5、左边框6和右边框7。上边框4设置于光伏组件1的上侧边缘处。如附图1所示,上边框4包括上安装槽8、上组角部9、上支撑部10和上挂接部11。上安装槽8用于供光伏组件1的上侧边缘嵌入,其具有相对的两侧槽壁和位于槽壁之间的槽底,槽口朝向y轴负方向,槽壁呈凹凸状。上组角部9设置于上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与光伏组件相连接并与固定连接在支架上的挂钩相配合,基于所述光伏组件建立三维坐标系,所述三维坐标系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与光伏组件相连接并与固定连接在支架上的挂钩相配合,基于所述光伏组件建立三维坐标系,所述三维坐标系的x轴沿所述光伏组件的板面左右方向设置,所述三维坐标系的y轴沿所述光伏组件的板面上下方向设置,所述三维坐标系的z轴沿垂直所述光伏组件的板面方向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上侧边缘的上边框、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下侧边缘的下边框、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左侧边缘的左边框、设置于所述光伏组件右侧边缘的右边框;
所述上边框包括供所述光伏组件上侧边缘嵌入的上安装槽、设置于所述上安装槽的y轴正方向侧且与所述上安装槽底部相连接而形成上组角用腔体的上组角部、设置于所述上组角部的y轴正方向侧的上支撑部、设置于所述上组角部的z轴正方向侧的上挂接部;
所述下边框包括供所述光伏组件下侧边缘嵌入的下安装槽、设置于所述下安装槽的z轴负方向侧并与所述挂钩相挂接的下安装部、设置于所述下安装槽的y轴负方向侧且与所述下安装槽底部相连接而形成下组角用腔体的下组角部、设置于所述下组角部的y轴负方向侧的下挂接部;当两片所述光伏组件上下分布安装时,所述下挂接部能够与相邻的所述上挂接部相挂接,所述上支撑部能够由z轴负方向侧支撑相邻的所述下组角部;
所述左边框包括供所述光伏组件左侧边缘嵌入的左安装槽、设置于所述左安装槽的x轴负方向侧并与所述左安装槽底部相连接而形成左组件腔体的左组角部、设置于所述左组角部的x轴负方向侧的左挂接部;
所述右边框包括供所述光伏组件右侧边缘嵌入的右安装槽、设置于所述右安装槽的x轴正方向侧并与所述右安装槽底部相连接而形成右组件腔体的右组角部、设置于所述右组角部的x轴正方向侧的右挂接部,所述右挂接部的z轴正方向侧开设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中嵌入胶条的局部;当两片所述光伏组件左右分布安装时,所述右挂接部与相邻的所述左挂接部相挂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加式光伏组件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部包括与所述支架相贴靠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远富郭海利陈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固德威电源科技广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