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304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外火盖配接于炉头上,外火盖被构造为环状结构且其上开设有周向设置的多个淡燃气出气孔、周向设置的多个浓燃气出气孔以及周向环设的混合通道;其中,混合通道连通于每个淡燃气出气孔及每个浓燃气出气孔中至少一者与外部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外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不易离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
,特别是涉及一种外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
技术介绍
随着燃烧技术的发展,能够进行浓淡燃烧的燃气灶以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具体地,在燃烧器工作的过程中,燃烧器能够同时引射空燃比小于1的浓燃气以及空燃比大于1的淡燃气。在浓燃气燃烧并形成浓火焰,以及淡燃气燃烧并形成淡火焰的过程中,浓燃气因氧气不足使得燃烧温度较低,而淡燃气则容易因氧气过量而使得燃烧温度较低,燃烧温度较低,则形成的氮氧化物较少,从而使得燃气灶具有较佳的环境友好度。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燃气灶工作时产生的氮氧化物较少,但燃烧形成的淡火焰和/或浓火焰容易发生离焰,如此,导致燃烧的稳定性降低,燃气灶的热效率也随之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燃烧的淡火焰和/或浓火焰容易发生离焰的问题,提供一种不易离焰的外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一种外火盖,其配接于炉头上,所述外火盖被构造为环状结构且其上开设有周向设置的多个淡燃气出气孔、周向设置的多个浓燃气出气孔以及周向环设的混合通道;其中,所述混合通道连通于每个所述淡燃气出气孔及每个所述浓燃气出气孔中至少一者与外部之间。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混合通道由所述外火盖的外周壁去料形成,每个所述淡燃气出气孔和/或每个所述浓燃气出气孔被构造为贯通所述混合通道的通道壁。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全部所述淡燃气出气孔沿周向间隔设置于同一圆周上,并独立于所述混合通道外;全部所述浓燃气出气孔沿所述外火盖的周向间隔设置,并贯通所述混合通道的通道壁。一种燃烧器,包括:炉头,其内具有用于通过淡燃气的淡燃气通道及用于通过浓燃气的浓燃气通道;以及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外火盖,所述外火盖配接于所述炉头上,且每个所述淡燃气出气孔与所述淡燃气通道连通,每个所述浓燃气出气孔与所述浓燃气通道连通。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火盖具有一中心轴线,在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上,全部所述淡燃气出气孔及全部所述浓燃气出气孔中的一者相对另一者靠近所述炉头设置,且靠近所述炉头设置的全部所述淡燃气出气孔或全部所述浓燃气出气孔与所述混合通道连通。在其中一实施例中,在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上,所有所述浓燃气出气孔相对所有所述淡燃气出气孔靠近所述炉头设置。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分火盘,所述分火盘配接于所述炉头与所述外火盖之间;所述分火盘具有淡燃气分火腔及浓燃气分火腔,所述淡燃气分火腔连通于所述淡燃气通道与每个所述淡燃气出气孔之间,所述浓燃气分火腔连通于所述浓燃气通道与每个所述浓燃气出气孔之间。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炉头与所述分火盘可拆卸地连接;和/或所述外火盖与所述分火盘可拆卸地连接。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淡燃气引射管及浓燃气引射管,所述淡燃气引射管配接于所述炉头并用于向所述淡燃气通道内引射淡燃气,所述浓燃气引射管配接于所述炉头并用于向所述浓燃气通道引射浓燃气。一种燃气灶,包括如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燃烧器。上述外火盖、燃烧器及燃气灶,若每个淡燃气出气孔、混合通道及外部依次连通,则从每个淡燃气出气孔流出的淡燃气可流入至混合通道内并进行混合后沿外火盖的周向实现连续燃烧并形成淡火焰。同样的,若每个浓燃气出气孔、混合通道及外部依次连通的,则从每个浓燃气出气孔流出的浓燃气也可流入至混合通道内并进行混合沿外火盖的周向实现连续燃烧并形成浓火焰。如此,可防止淡燃气燃烧形成的淡火焰,和/或浓燃气燃烧形成的浓火焰离焰,从而能够提升燃烧器燃烧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爆炸图;图2为图1所示的燃烧器的剖面图;图3为图1所示的燃烧器中炉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燃烧器中外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燃烧器中中心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燃烧器中分火盘的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00、燃烧器;10、炉头;11、中心通道;12、淡燃气通道;13、浓燃气通道;14、炉座;15、引射座;151、第一引射板;152、第二引射板;153、第三引射板;20、中心引射管;30、淡燃气引射管;40、浓燃气引射管;50、外火盖;51、混合通道;52、淡燃气出气孔;53、浓燃气出气孔;54、第一外侧板;55、第二外侧板;56、外端板;57、分流腔;60、中心火盖;61、中心出气孔;62、中心侧板;63、中心端板;70、分火盘;71、淡燃气分火腔;72、浓燃气分火腔;73、第一分火板;74、第二分火板;75、第三分火板;76、第四分火板;77、连接板;78、中心分火腔;79、对流通道;81、二次空气补给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火盖,其配接于炉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50)被构造为环状结构且其上开设有周向设置的多个淡燃气出气孔(52)周向设置的多个浓燃气出气孔(53)以及周向环设的混合通道(51);/n其中,所述混合通道(51)连通于每个所述淡燃气出气孔(52)及每个所述浓燃气出气孔(53)中至少一者与外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火盖,其配接于炉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50)被构造为环状结构且其上开设有周向设置的多个淡燃气出气孔(52)周向设置的多个浓燃气出气孔(53)以及周向环设的混合通道(51);
其中,所述混合通道(51)连通于每个所述淡燃气出气孔(52)及每个所述浓燃气出气孔(53)中至少一者与外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通道(51)由所述外火盖(50)的外周壁去料形成,每个所述淡燃气出气孔(52)和/或每个所述浓燃气出气孔(53)被构造为贯通所述混合通道(51)的通道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火盖,其特征在于,全部所述淡燃气出气孔(52)沿周向间隔设置于同一圆周上,并独立于所述混合通道(51)外;全部所述浓燃气出气孔(53)沿所述外火盖(50)的周向间隔设置,并贯通所述混合通道(51)的通道壁。


4.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头(10),其内具有用于通过淡燃气的淡燃气通道(12)及用于通过浓燃气的浓燃气通道(13);以及
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外火盖(50),所述外火盖(50)配接于所述炉头(10)上,且每个所述淡燃气出气孔(52)与所述淡燃气通道(12)连通,每个所述浓燃气出气孔(53)与所述浓燃气通道(13)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50)具有一中心轴线,在所述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上,全部所述淡燃气出气孔(52)及全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祥孙帅周文通佘帅征段聪聪张文硕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