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8261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14
本申请涉及塑料制品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抗菌塑料的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乙烯100~120份;聚乙烯醇30~40份;玻璃纤维10~15份;硅烷偶联剂1~3份;密度小于聚乙烯的改性蛭石粉3~7份;密度大于聚乙烯的一号光触媒3~5份;所述改性蛭石粉包括蛭石粉以及位于蛭石粉孔道内的二号光触媒。其制备方法为:步骤一,制备改性蛭石粉;步骤二,将相应重量份数的聚乙烯、聚乙烯醇、玻璃纤维、硅烷偶联剂、改性蛭石粉、一号光触媒混合均匀后投入注塑机内注塑成型,得到抗菌塑料。本申请的抗菌塑料具有成倍提升塑料制品抗菌效果、避免光触媒大量浪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涉及塑料制品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在公开号为CN10534862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聚乙烯塑料,其由聚乙烯、填充剂、抗静电剂、防老剂、增韧剂、润滑剂、分散剂以及偶联剂组成,填充剂为玻璃粉,抗静电剂为聚氧乙烯脂肪醇醚,防老剂为六甲基磷酰三胺,增韧剂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润滑剂为有机硅油,分散剂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偶联剂为双(二辛氧基酸酯焦磷酸酯基)乙撑钛。上述相关技术提供的多功能塑料,其通过在原料内加入不同的添加剂起到了硬度大、强度高、抗静电、耐老化、防刮擦、质量好、使用寿命长的效果。然而,上述配方制备的多功能塑料并不能达到好的抗菌效果。在现有的塑料玩具中,由于玩具是给小孩子玩的,而小孩子有时不注重卫生,因此塑料的抗菌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有的大多数抗菌塑料一般是在其配方内添加光触媒(也称为光催化剂),通过光触媒达到净化空气、杀灭细菌、分解病毒的作用。如公告号为CN1185292C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其包含塑料基质和分散于其中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又如公开号为CN153987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纳米材料的抗菌、保鲜、抗紫外塑料,其由下列组成物及重量百分比组成:聚烯烃塑料,66%-78%,蒙脱土2%-5%,负离子微粉3%-5%,抗紫外线微粉5%-6%,光催化纳米粉5%-15%,无机抗菌粉2%-5%,钛酸脂或硅烷偶联剂1%-3%。上述相关技术提供的塑料,其均通过光触媒自身的杀菌效果达到塑料的抗菌作用。然而,由于绝大多数光触媒(如TiO2等)的密度均大于塑料的原料(聚乙烯)密度,因此塑料内的大部分光触媒会在塑料的注塑过程中沉降在塑料底部,不仅会导致塑料的另一侧无光触媒分布,而且即便增加光触媒量,大多数光触媒也只会堆积塑料内部,无法达到塑料的另一侧。又由于光触媒需要与光接触才能实现杀菌以及抗菌的作用,而塑料内部的光触媒无法接触外界光照,因此上述相关技术提供的塑料不仅抗菌效果有待提高,而且会因光触媒堆在塑料内部而造成光触媒的大量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光触媒被包覆于塑料内的问题以及塑料一侧无光触媒分布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及其制备方法。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所述改性蛭石粉包括蛭石粉以及位于蛭石粉孔道内的二号光触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适用于片状(即厚度较薄)的塑料制品,例如弧形塑料盖、塑料罩等。本方案由于采用了密度大于聚乙烯的一号光触媒、密度小于聚乙烯的改性蛭石粉,因此在聚乙烯注塑过程中,一号光触媒会在熔融聚乙烯混合物内发生沉降,使得一号光触媒在模具底部(即塑料制品的下表面)形成光触媒层;而密度小于聚乙烯的改性蛭石粉则会带着其内的二号光触媒上浮,并在模具顶部形成改性蛭石粉层。同时,在注塑过程中,由于模具内部具有较高的温度,因此蛭石粉会发生膨胀,并将其内的二号光触媒释放出来。此时由于蛭石粉层的支撑作用以及密封作用,二号光触媒会被蛭石粉层撑起,在塑料的上表面形成光触媒层,待塑料固化后,片状塑料的上下表面均会覆盖光触媒层,光触媒与光照接触后能够起到杀菌以及抗菌的作用。通过本方案将光触媒分别覆盖在片状塑料的上下表面,成倍的提升了塑料制品的抗菌效果,而且解决了光触媒堆在塑料内部而造成的光触媒大量浪费的问题。优选的,其原料中还包括重量份数为2~5份的荧光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荧光粉具有主动发光的效果,将其作为原料置于塑料内部,其光照具有一定的穿透性,能够辐射至塑料内部的其它地方,使得塑料内部的部分光触媒能够被照射并持续产生杀菌以及抗菌的作用,提升塑料的抗菌能力。优选的,所述荧光粉为光致荧光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光致荧光粉属于现有的光致发光材料之一,其被光照后能持续地自主发光。由于实际生活中,光线能够穿透至塑料内部,因此其内部的光致荧光粉能够持续地吸收光照并自主发光并辐射至荧光粉周侧,使得塑料内部的光触媒起到抗菌的增效。优选的,所述一号光触媒选自TiO2、ZnO2、SiO2中的至少一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TiO2、ZnO2、SiO2的密度分别为4.26g/cm3、5.606g/cm3、2.2g/cm3,而塑料的主要填料(聚乙烯)密度为0.962g/cm3,TiO2、ZnO2、SiO2的密度均大于聚乙烯的密度,因此在注塑过程中,上述光触媒均能够发生沉降并在模具底部形成光触媒层。优选的,所述二号光触媒为SiO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SiO2的密度为2.2g/cm3,相对于其它光触媒的密度较小,因此容易在蛭石粉的作用下在熔融聚乙烯内发生上浮,且不容易穿过蛭石粉层沉降至模具底部,不仅能够提升二号光触媒的上浮速率,而且能够保证顶部光触媒层的致密性以及稳定性。优选的,其原料中还包括重量份数为10~15份的滑石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石粉具有良好的流动性以及流平性能,其能够在注塑过程中加速改性蛭石粉的上浮。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改性蛭石粉;I、将二号光触媒通过研磨机研磨至粒径小于300目;II、将粒径为40~200目的蛭石粉置于160~180℃的高温搅拌机内搅拌,随后向高温搅拌机内投入I中得到的二号光触媒,边搅拌边降温,得到改性光触媒;步骤二,将相应重量份数的聚乙烯、聚乙烯醇、玻璃纤维、硅烷偶联剂、改性蛭石粉、一号光触媒混合均匀后投入注塑机内注塑成型,得到抗菌塑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一先将二号光触媒的粒径研磨至小于蛭石粉的膨胀孔道内径,随后通过高温搅拌的方式使得蛭石粉膨胀、二号光触媒进入膨胀的孔道内,随后通过降温的方式使得蛭石粉收缩,此时二号光触媒会卡在蛭石粉,得到改性光触媒。步骤二则利用改性光触媒的特性以及塑料各原料之间的特性并通过注塑的方式,能够得到抗菌塑料。优选的,二号光触媒通过研磨机研磨至粒径为500目,蛭石粉的粒径为200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此粒径条件下,通过试验可知,形成的顶部光触媒层的抗菌效果较优。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本申请采用密度小于聚乙烯的改性蛭石粉、密度大于聚乙烯的一号光触媒,由于改性蛭石粉包括蛭石粉以及位于蛭石粉孔道内的二号光触媒,获得了片状塑料的上下表面均会覆盖光触媒层的效果,不仅成倍的提升了塑料制品的抗菌效果,而且解决了光触媒堆在塑料内部而造成的光触媒大量浪费的问题。2、本申请中优选采用荧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n聚乙烯 100~120份;/n聚乙烯醇 30~40份;/n玻璃纤维 10~15份;/n硅烷偶联剂 1~3份;/n密度小于聚乙烯的改性蛭石粉 3~7份;/n密度大于聚乙烯的一号光触媒 3~5份;/n所述改性蛭石粉包括蛭石粉以及位于蛭石粉孔道内的二号光触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玩具用抗菌塑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聚乙烯100~120份;
聚乙烯醇30~40份;
玻璃纤维10~15份;
硅烷偶联剂1~3份;
密度小于聚乙烯的改性蛭石粉3~7份;
密度大于聚乙烯的一号光触媒3~5份;
所述改性蛭石粉包括蛭石粉以及位于蛭石粉孔道内的二号光触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用抗菌塑料,其特征在于:其原料中还包括重量份数为2~5份的荧光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玩具用抗菌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为光致荧光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用抗菌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光触媒选自TiO2、ZnO2、SiO2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玩具用抗菌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光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亨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洁盛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